劉易飛 劉暢
摘 要:非遺文化課程在小學開展一定要采取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本文從課程的性質、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師資力量、實踐情況等方面分析了團隊教學的重要性,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的團隊教學的機制,分別建立教學團隊、助手團隊和學生合作機制,從而降低了教師的授課難度。提高了非遺教學實際效果。
關鍵詞:小學;非遺文化;團隊合作;教學
非遺文化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個熱點話題。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2019年北京市通過的《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提出鼓勵傳承人參與學校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教育和實踐活動。2019年3月教育部最新文件《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非遺文化進校園受到國家到地方主管部門的重視。
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非遺社團深入到北京市若干小學組織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非遺教學活動,效果會更加明顯。
1 非遺課程團隊教學的必要性
非遺課程是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的的課程。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非遺社團經過集體的探究選定了面塑、風車、風箏、臉譜、毽子、紙燈等非遺文化為教學內容,深入分析每一項非遺文化,從歷史、文化、科學等方面進行總結梳理,最終形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內容分析過程。這些資料以個人為單位收集是非常困難的,團隊合作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授課團隊經過討論、分工、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設計出相應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以非遺項目風箏教學為例,風箏的歷史有幾千年,流派多樣,風箏制作到放飛含有很多科學知識。普通教師對于這些非遺相關的知識并不是很了解,需要大范圍的搜集、整理、分析。這樣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備課不僅可以減小教師備課難度,減少備課時間,還可以讓教師之間產生思想碰撞和交流,更好的促進教師教學的提升。
美國STEAM綜合教育課程是一種融合教育思想理念,非遺文化課程融合了科學、歷史、文化、地理等學科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合作等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非遺項目風車制作為例,風車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風車從制作到放飛包含有空氣動力學原理、機械杠桿原理和聲學原理。非遺傳承人講授風車課程著重于關注風車的制作過程,對于風車所包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及科學知識并不是很了解,不能夠把這些知識原理講授給學生。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非遺社團在小學進行風車非遺文化活動中,社團一起探究分析風車的歷史文化、科學知識,及風車制作過程,集體進行探討和梳理,實現了非遺風車制作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的融合銜接,更好的實現融合教育的理念。
非遺傳承人進入小學進行非遺文化的授課,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傳承人不是專業教師,不能長期且固定的在某一所學校授課;其次,非遺傳承人沒有系統的學過課程教學方法,不了解課程教學的過程,不掌握學生情況,在授課班級的學生很多的情況下,一個傳承人無法給學生很好的指導。北京市在把非遺文化引入到小學課堂過程中,沒有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建立一個以非遺傳承人分為核心,以學校教師為輔助的團隊進行非遺文化課程的講授,才能夠更好的進行非遺文化的教學。
2 學生狀況分析
2.1 學生對非遺文化知識陌生
現在的小學生出生在21世紀,他們的周圍都是各種各樣的現代科技產品,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與他們現在的生活很遙遠,非遺課程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節手工課,他們所感興趣的只是非遺手工制作,對于非遺文化所蘊含的知識并不是很濃厚,需要教師認真的準備。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非遺社團通過集體探討,把非遺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體現引入課堂,以風車為例,把風車中風輪轉動所蘊含的空氣動力學原理聯系實際生活中的風力發電、飛機的渦輪轉動,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和所蘊含的知識并不遙遠。
2.2 學生動手能力差
首先,現在小學的學生多半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家長和長輩的寵愛,很少有動手操作的活動;其次,科技產品的發展讓很多需要動手操作的活動變為了機器操作,這也導致了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通過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非遺社團在幾次小學的實踐和企業的親子活動中,也證實了學生動手能力差這一點,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并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的情況,團隊在北京西城外國語附屬小學做非遺風車活動時,學生在粘貼風輪、撥片、紅旗以及安裝風輪、泥古過程中很難完成制作,出現各種錯誤。這些非遺作品是手藝人吃飯的本領,需要依靠雙手制作,雖然只是簡單的作品,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非常難的。相比其他手工課程來說,需要更多教師進入課堂指導學生,所以非遺文化進校園必須要采取團隊合作教學的形式進行。
2.3 學生課堂專注時間短
教師在把非遺課程納入學校課程教學中,要考慮教學內容效果和時間分配。學生的課堂專注時間一般是在20分鐘左右。教師要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在非遺文化教學實踐中,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實際的制作指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非遺文化產品的制作。
3 非遺課程實踐路徑
3.1 建立教學團隊
非遺課程納入小學課堂,不能只是單純的制作講解,還要充分開發課程的廣度和深度,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做好的教學效果。課程教學內容、授課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精心準備,但市面上很少有這些非遺作品的書籍,很多相關內容都是以報紙、推送、網頁的形式進行宣傳,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這些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一個教師整理難度較大,教師團隊備課可以降低難度。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這樣的備課團隊,就例如新東方學校,在教師授課背后有一個很大的備課團隊。
鑒于非遺社團的規模較小,這些授課教師組建了備課團隊。為更好的開發課程,將傳承人請到了學校中來,為這些授課教師進行非遺知識培訓和非遺制作培訓。教師團隊根據培訓所學和相關資料的查閱,經過討論、分工、收集、整理四步實行集體備課,對非遺作品背后蘊含的科學、文化、歷史、地理知識進行開發,深度挖掘非遺作品的內涵,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
3.2 建立助手團隊
講授法被公認為是信息量最大,操作簡單,傳授知識比較系統全面的教學方法。一般手工課程都是采用整班授課的方式進行,在知識講解過程中,學生反映很好,但是在作品制作過程中課堂秩序下降,很多學生同時向老師詢問制作方法,教師無暇顧及班上的學生,導致課程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一節課,兩位教師是不夠的,受到傳承人“師傅帶徒弟”教學方法的啟發,建立了兩個助手團隊,一個是教師助手團隊,另一個是學生助手團隊。將課程分為知識講授和作品制作兩個環節。
在教師充裕的情況下,采取教師助手團隊的方式進行授課。如以30人為標準班為例,一節課有5名教師,將學生分為5組,每名教師負責指導6名學生非遺文化的制作,把一個教師講解全班制作過程拆分,給學生更好的制作指導。
在教師不充裕的情況下,采取學生助手團隊的形式進行非遺文化授課。在課前選出班級中理解能力、動手能力、領導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單獨制作教學,安排這些學生在課上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減小制作教學的難度。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作品的制作過程,鍛煉學生的專注能力,還可以降低非遺作品的制作難度。
3.3 建立學生合作機制
為降低學生動手操作的難度,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制作。兩三人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是最有效的合作人數,既不會有責任的推脫,又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作用。
隨著小學非遺文化在中小學校園里全面深入的開展,非遺文化課程教學課程會越來越多,需要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非遺文化教學的課程中。每一門非遺文化課程的建設、講授和實施以團隊的形式將事半功倍的效果。
論文為北京聯合大學2018年校級教育規劃課題《“非遺”技藝對北京市小學師資人才培養研究》成果,項目標號:Jk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