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鮮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中主要需要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的賞析、感悟和分析能力,也是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構建對語文基礎知識運用的知識體系框架結構,優化學生的語文閱讀技巧和方法。所以,這也就要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更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豐富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對語文文本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策略進行了有效的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學生;閱讀興趣;方法
1 引言
小學生文字解讀能力較低,單純地提出閱讀理解目標讓學生進行探究閱讀,學生不僅不能完成閱讀理解,還會對從文字中獲取語文知識的過程感到困難,缺少興趣的支持,探究閱讀也就不能進行。因此,探究性閱讀教學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興趣。
2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閱讀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非常好的效果,小學生本身對多媒體這種形式就比較感興趣,教師結合閱讀內容或與閱讀相關的內容制作簡短的視頻,在閱讀教學的伊始進行播放。在觀看過程中,因為內容的引導和觸發,學生會對探究閱讀產生興趣,探究性閱讀便可以得到有效實施。例如,在《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古詩的學習都不太感興趣,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集廬山瀑布的視頻和介紹,然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學生在生動的畫面觸發下會對古詩閱讀產生興趣。多媒體的應用還有一種優勢,學生在閱讀中可以與觀看的內容進行對照,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可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3 拓展閱讀途徑,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課本閱讀知識的教學并不是閱讀教學的唯一途徑。學生的閱讀教學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拓展不同的閱讀形式,拓展不同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積累中沉淀閱讀的能力,感受不同文章帶來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長期的閱讀中積累對文字的感知能力和各種形式的表達方法,從而從不同的方向掌握閱讀理解能力,獲得更多的感知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學生的閱讀途徑,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對課外閱讀內容的加入、講解,帶領學生了解教材之外的閱讀,同時還要利用互聯網、電子書籍、話劇、影視作品等的展現帶領學生通過不同的感官了解不同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有選擇、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 課內閱讀文章選擇課外閱讀讀物,延長學習積極性
4.1 結合課內文章主題
課本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其主題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因而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讀物的時候就可以延續課堂上的主題,這樣才會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文章是以“中國古典名著”為專題的,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也對其產生了閱讀的興趣。因而筆者就向學生推薦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這三大名著。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更具效率,筆者還為學生布置了閱讀任務,如《三國演義》中能夠體現諸葛亮聰明才智的故事還有哪些,你認為《水滸傳》中比武松厲害的人還有誰,為什么等,進而督促學生積極地展開課外閱讀。
4.2 結合課內文章寫法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所在,寫作則是閱讀的具體體現。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學到很多寫作方面的技巧,但要想讓學生能夠熟練地將之進行運用,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讀物的時候就需要和寫作手法掛鉤,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例如:在學習了《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對抓住人物特點描寫人物的寫作手法有了基礎的了解。接下來筆者要做的就是為他們選擇具有同樣寫作手法的課外閱讀文章,進而讓他們能夠熟能生巧,對這一寫作手法有著深刻的認知。這樣的話,學生在運用的時候就會順利很多。
5 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訴求,開展針對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輔導
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個人學習實際情況,切實的是現在教學過程中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教師的輔導作用也要有所體現,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當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以及優勢,尤其是應該掌握不同的學生在進行閱讀能力培養時產生的問題和困難,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問題的輔導工作以及教學工作,以期可以幫助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更好地融入小學語文文本閱讀的教學工作中去,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閱讀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熱情。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豐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6 多元化評價學生的探究性閱讀
多元化評價需要從形式和內容上作出改變,不是單單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不同的評價。在形式上,教師可以實行團隊評價或自主評價,對小組的合作學習作出一個大概的評價,然后讓學生在組內互評,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客觀,也更能體現評價的效果,評價也更具針對性,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建立和語文能力的提升。自主評價需要與評價內容結合,教師可將探究閱讀過程中的各個步驟,如學習態度、提出問題的次數、有效解答的次數等內容作為評價標準,讓學生依據這個標準進行自主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使學生認清自己在閱讀中的問題,能使學生進行自我改變,完善自身的閱讀的方法。教學評價是探究性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要重視其作用。
7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視頻的方式來進行閱讀教學,可以實現文字和圖片的有效融合。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組織工作時,可以巧妙地利用視頻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在視覺化的圖像和聽覺的雙重影響下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 季南月.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及其培養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 亢佳楠.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7.
[3] 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4] 徐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