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英
摘 要:英語教學貫徹德育目標要在教學活動中實現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規范的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認知度,責任感等,做到育德育心,成德于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學習及運用英語語言的課程,應幫助學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及多元文化意識,形成開放包容的態度,增強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學生未來更好的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奠定基礎。這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貫徹立德樹人的方針提出了明確的德育要求。那么怎樣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呢?結合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個人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英語教學 滲透 德育
【中圖分類號】G 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167-01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英語教材本身是德育的重要載體,要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德育,教師就應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
第一,善于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高中英語教材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內容都蘊含了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通過這些素材就能滲透對學生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例如,通過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第二,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準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相融合的切入點,以防止德育內容空泛化、枯燥化。如選修七Unit1
2.激發學習興趣,滲透理想教育和規范教育
21世紀是信息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貿組織,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和貿易往來不斷擴大,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學習和掌握外語就顯得更為重要。在授課時,讓學生知道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國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并結合身邊的所見所聞,如WTO、FIFA、BBC等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明白英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學好英語,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英語課是一門語言課,要求教師在進行語言交流的同時,通過常規教學培養學生謙虛、禮讓、互相尊敬、互相關愛等品質。如課堂教學中每節課前的師生問好(Nice to see you again,boys and girls等)就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對學生來講,這是一種文明禮貌行為的表現,是對老師的尊敬;而對老師來講,是對學生的尊重,是“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體現。我在教學中利用教材中的許多文明禮貌用語,如Would you please—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Would you mind—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help. It's very kind of you.等交際用語(即禮貌用語)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禮節,禮貌待人,尊重別人,與人為善,不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自覺摒棄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語言,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與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
3.通過創設活動增進學生的思想教育
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人際交往面狹窄,疏離傾向嚴重,社會適應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彌補這一欠缺。通過結合“the Spring Festive ,Mother' s Day、 Father' s Day、Thanks giving Day”等節日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用英語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達到學以致用,學會關心身邊的人。通過The Special Olympics Games 課鼓勵學生關愛殘疾人并且充分珍惜自己的健康,增強為社會的進步而學習的斗志。通過觀看勵志視頻《There is an effort to invest in yourself》《有一種努力叫投資自己》,<
4.以教師人格魅力進行熏陶引導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這才是德育。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注重“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自己的細小的言行都成為學生的榜樣。
總之,英語教學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課、思想品德課,它是與英語知識教學結合進行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實現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導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規范的教育。
參考文獻
[1]仇增國. 淺析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語數外學習.高中英語教學,2014(12):4-4
[2]高鳴.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的對策[J].中學生英語,2014(3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