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霞
人生之路,沿途的風景中,有鮮花也有罌粟。如何拒絕誘惑,淡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標呢?我想,我們還是需要對生活有點敬畏。做人要有點信仰,有點精神的寄托。
品讀經典,能讓你我在繁華喧囂中獨守一份心靈的安寧與淡泊。
張愛玲曾說過:“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里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她說的是愛情,但我卻以為我們對待生活也應有這樣一份敬畏之心,這樣才能在現實的燈紅酒綠中“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現實中的人們,有錢的就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沒錢的就在屋內彈素琴、閱金經,以為這樣就能小橋流水人家了。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唯有內心的平靜,才能于清淺水面映出疏影橫斜,才能于月下黃昏品出暗香浮動。沒有心靈的安寧,把鳳凰古城重建一百次也無法喚醒孩童般的純凈人性。
品讀經典,就能讓你我在艱難困苦中收獲一份豁達與執著。
幼時讀《水滸》,總愛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亦或是景陽岡武松打虎、宋公明三敗高太尉,在歡笑中體驗快意恩仇、大殺四方的豪情與灑脫。但現實有時并不是那么寫意,往往事與愿違。每個人都有理想,但在追求里理想的路途中,荊棘與坎坷隨處可見,如何在失望中保持信心,堅定信念,如何在艱難中自我慰藉,豁達隨性,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古人愛笑,愛在繁華中獨自疇昔。他們會在千丈翠奩開的湖畔風光中一日走千回;他們會沽酒于青樓之上,呼盧于錦瑟之旁;他們會在寶馬雕車香滿路上一夜魚龍舞,他們會斗酒彘肩,風雨渡江,濃抹淡妝臨鏡臺。但誰又能體味其中的“腐儒空白九分頭”的無奈和“尊前贏得是凄涼”的辛酸?品讀宋詞,你總能在這些憂憤輾轉的詞句間感受到別樣的豁達與執著。無論是人生失意還是仕途不順,他們總能讓你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無論是報國無門還是壯志難酬,他們總能男兒到死心如鐵,畢竟還我萬夫雄!人生維艱,挫折與苦難總是如影隨行,有理想不易,能堅守理想更屬不易。
品讀經典,能讓我們從中汲取精神給養,為我們的理想之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品讀經典,經典會不聲不響地賦予我們一切,能讓你我樂以忘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品讀經典?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品讀。
一、在經典中品悟情感靈魂的真情蕩漾
千古名篇《赤壁賦》:秋江美景引發“出世”之念。這一年的七月十六月圓之夜,“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風平浪靜,心情閑適,“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以待月出;“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月兒也似被這一派清新明麗的秋江美景迷住了,流連作徊,清風、靜江、明月三位一體,烘托出一幅“秋水共長天色”的秋江月夜美景。“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江面寬廣,游船纖巧,在輕快而飄忽的江面上,詩人不免“飄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原先壓抑在心頭的因烏臺詩案被貶、親朋疏離的哀思,終至尋得種神游太虛、哲得解脫的樂趣和宣泄。于是飲酒放歌暗抒“不遇”悲嘆。“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由“樂”而“歌”。“桂樟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在這樣的歡愉之夜,作者究竟想起了誰?“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樣的詩句難免要讓我們想到《離騷》里的詩句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我其代序。惟草術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喜。”原來作者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個宋神宗呀。而此時“天各一方”,山高皇帝遠,歡樂只能是暫時的,“不遇”的憂愁卻常駐心間。于是就連那吹洞簫的客人,都分明從中聽出了歌者的憂傷而吹表出“嗚嗚然”的簫聲與之相和,否則哪有歌者歡唱而奏者非鳴的道理呢?一代文壇巨星,如今謫居黃州一隅,不就像潛伏在深淵的蛟龍嗎?失去皇帝的信任,不就像婦女失去了丈夫的寵愛嗎?
二、在經典中品味語言的精妙絕倫
以《采蓮賦》為例:我們把它譯成現代漢語:荷花淡紫的莖干出于綠水,微風吹來拂起陣陣波紋,它擎起一團紅蓮,亭亭玉立。綠色的荷葉仿佛高大的翠蓋,遮蓋著綠色的花蕊。豐碩的花蕊中藏著素白的蓮子,那絲絲的黃瓣仿佛輕盈的霓裳羽衣。但見一群少男少女,輕舟蕩槳而來。他們同心相映,杯酒傳情。槳要劃動,卻被水草掛著;船要移動,就把浮萍分開了。全文語言整飭,音節諧美。而舉體輕靈小巧,筆調婉孌多姿,時時閃現出玲瓏剔透、瀟酒飄逸之氣。閱讀這些經典美文,讓人陶醉在這詩情畫意中。
三、在經典中品賞景物描寫的優雅脫俗
荷香月色,詩情畫意。《荷塘月色》是現代文學膾炙人口的名篇。讀者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麗的景象立即映現眼前: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像縹緲的歌聲。那里有畫,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但是,在那詩情畫意里,卻查涵著作者藝術上的孤諧與苦心。朱自清曾說,作家應“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含有驚異之感”。荷塘就在清華園里,是作者日日走過的,可謂“平常身歷之境”了,但他卻以詩人靈敏的觸覺去感受它,不但游目騁懷地觀察,而且嚴辨淄澠地品味,從而細致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邊的荷香月色”。
所謂經典,無關名氣,不在古今,而在觸動心靈。經典往往將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的精華都凝聚于其中,向每一個品味它的人傳達一種力量,一種精神逍遙的力量。我想,這就是我們孜孜不倦地品讀經典的意義所在嗎?塵世喧囂,熙來攘往皆為名利。我們不愿向現實低頭,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但在不斷的妥協與退讓中,我們總是還要堅守一些東西,閱讀經典,感悟人生。那是我們立身于世的底線,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是我們蕩滌心靈的清泉。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與研究.
[2]朱自清作品欣賞.
[3]古文鑒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