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晶
情感是對認知對象的態度的體驗,它取決于認知對象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語文學科既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同時也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語文老師要有一種能夠創設作品情境喚起學生情感的能力。
在語文新課改的大潮中,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可是我總覺得當前的一些課,熱熱鬧鬧的氛圍是有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回答場面有了,花花哨哨的多媒體制作有了,可總讓人覺得浮躁成分過多,仿佛是“看花課”。記得一次學校組織的公開課上,開課老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一改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來了一場公開辯論賽。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組如大型會場設置,場面熱鬧,學生群情激昂躍躍欲試,由于全班學生的密切配合積極參與,圓滿而活躍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細心一想:怎么辯論的雙方為何能拿出紙條很有理有據有序地回答?課堂節奏如此緊湊?時間安排如此恰當?總感覺是一場經過精心的排練后的完美演出。
其實,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特定的活動形式,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與文章對話,讓學生充分認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感、感知自己的情感等。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應更具親和力更貼近學生的情感和生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并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課要有濃濃的趣味。讓學生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因為學生在一個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舒暢,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敢想、敢說、敢談、敢問、敢于質疑問題,勇于創新,樂于發表意見。語文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要讓課堂情趣盎然。首先要在內容上吸引住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能夠引人人勝、扣人心弦,教學活動被發現問題,思辨問題探究問題磁石般吸引著。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感性化、形象化、活動化,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如在和學生學習成語時“巧妙絕倫”的“倫”解釋為“同類”,學生有些費解,這時周杰倫走進了我的課堂,臺灣歌手周杰倫“出類拔萃”。他唱歌吐詞不太清楚,有些“不倫不類”。在幽默的比較中,成語成了機智、俏皮導語的層出不窮,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拉近了師生間、文本與學習者間的距離,走活了課堂教學的這一盤棋。因此教師要廣采博引.和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均可引進課堂,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
語文課要讓學生喚起情感體驗。語文課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因為當學生用情感去觸摸閱讀、用心靈去感悟情感,那么浸潤在文字中的所有價值就能浸透至靈魂深處。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可以先深情地說“鄉思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離鄉的浪子們從古唱到今”。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余光中臨海峽而吟:“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席幕容更是感嘆:“鄉愁是一棵沒有年齡的樹。”同學們,你們雖然現在沒有遠離故鄉,但同學們乘車、步行十幾里路寄宿與校,可以說離開了自己的村莊,你們能不能想起自家門前那綠草如茵的山坡、蒼翠欲滴的小樹林、門前潺潺的溪水?——今天,我們就去看一看《天凈沙——秋思》去感受一個天涯漂泊、四海為家的游子在異鄉對家鄉的思念。這樣,教師借助情境的銜接使學生的情感體驗轉移到對課文的體驗上,從而產生共鳴效應的感情波瀾。因此教師可以從作品的時代背景,寫作緣由等出發誼染課堂氣氛或通過導語介入或通過導讀進人,教師用包含感情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繪某種情境有意渲染某種特定的情感氛圍,先聲奪人使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胸中泛起感情的漣漪。
語文課應充滿無窮的韻味。詩經是有韻的、楚辭是有韻、唐詩宋詞也是有韻的。好的語文課也應悅心、悅耳、悅目,充滿無窮的韻味。“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韻如春雨,默默地浸潤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韻如春風,緩緩地彌漫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韻如閑云渾然體,物我交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韻如荷花,清新明凈。讓語文充滿韻味,就應該讓藝術走進語文,它應當有音樂之韻,有繪畫之韻。如我在古詩教學中,便經常要求學生觀察畫面,然后在音樂聲中想象,用文字再現詩中情景。如教學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要求學生置身于明月、清風、稻香之中,耳畔遙聞田野蛙鳴、梧桐鵲啼。并鼓勵各盡所長、各盡所能把心中想的畫面畫出來,心中想聽這聲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既鍛煉了能力,掌握了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心中美好的情感,激勵了他們創新的內在動力,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融會貫通能力,加深了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他們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
充滿濃濃趣味、能喚起情感體驗和充滿意味的語文課將會變成與學生心靈詩意的棲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