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之所以在當前成為我們教育的一個導向,就是因為它關注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直面中國未來教育的,因此,它的提出為我們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重要指導。語文教育教學也是如此,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語文學科教學強調的不僅僅是學生會背多少課文、會默寫多少古文等,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應該關注什么?語文核心素養的真正內涵又是什么?本文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古代詩歌教學概述;途徑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首先,“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使“教學”升華為“教育”,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語文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其中審美鑒賞與創造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尤為突出,高中古代詩歌教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互動交流活動,需要有可操作性的鑒賞理論來做指導。
其次,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關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時代,與其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不如說是科技實力的競爭,也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所謂創新能力,與學生的思維發展密切相關,思維的靈活性、嚴密性、深刻性以及邏輯性的品質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積極意義。
最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關注審美鑒賞與創造。語言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運用語言發揮傳情達意的作用。比如通過學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學生能夠體會什么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通過閱讀《致橡樹》,學生能夠強化培養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通過朗誦《沁園春》,學生能夠萌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文本語言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對語言的美,對語言描繪的情境的欣賞,對語言所傳達情感的深刻感悟。
二、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概述
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幫助學生獲得內涵豐富的語文素養,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有效地發揮其作用,能適應需要,繼續發展,不斷提高”的語文課程理念為前提,以古詩文的最大優勢,利用所選文本中蘊含的優秀文化,浸染學生的心靈,去“塑造學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相契合,語文古詩文教學更加強調對于祖國優秀文化的了解與傳承,對個人人文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從近幾年高中學校的實踐探索來看,古代詩文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發現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例如,單篇學習是教師最為習慣的語文課堂形態,因為習慣所以會把一些問題看作理所當然。比如,喜歡貼標簽,講杜甫的《登高》先提出其“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然后整節課就帶領學生論證這首詩如何體現了沉郁頓挫。這種教學邏輯遵循的是數理化等學科的演繹思維,我們建議將演繹思維調整為歸納思維。課程標準推薦了4首杜甫的詩歌,包括《蜀相》(760)、《客至》(761)、《登高》(767)、《登岳陽樓》(768);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選入《登高》《詠懷古跡(其三)》(766)、《秋興八首(其一)》(766);選修教材選入《蜀相》(760)、《閣夜》(766)。加上學生初中學過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761)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763),我們通過歸納可以看出:杜甫在人生最后十年(760—770)創作的詩歌流淌著一種相似的意脈,即心系家國、思念故土,回顧顛沛流離的人生歷程,抒發深沉復雜的心情緒意。同時,語言精工華茂,意象悄愴幽邃,意境雄渾開闊,意蘊悲涼哀傷,淋漓極致地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而《客至》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在眾多悲歌中洋溢著明快歡樂,能夠幫助學生從另一個視角來認知完整的杜甫。
三、實現語文核心素養背景下古詩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創設古詩文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對于詩歌教學,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收集與所學詩歌相關的背景資料,能讓學生深刻地觸碰到詩人在創作這首詩歌中的靈魂,更好地了解創作的意圖,從而更加客觀地解讀詩人的作品。這也體現了孟子提出的“知人論世”的文學觀點。古詩文教學的課堂為學生游歷于古代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一個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想古人之所想、感古人之所感,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不意味著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在聽,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積極參與過程。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古詩文類型選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借助各種媒介為教學提供的豐富的信息,把單純的課本知識向課外生活拓展,拓寬詩詞教學的空間。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能輕松地教學,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靈活性和主動性。
(三)關注學生情感體驗,鼓勵學生積極表達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關注審美鑒賞與創造,學生能夠體驗到古詩文中字詞的優美、語句的順暢、情感的深刻,對學生的古詩文教學有積極意義。而學生的這些體驗與感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表達,尤其是古詩文教學一定不能是“啞巴式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給予每一個學生發言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想表達,敢于表達,并能夠體驗到表達的樂趣,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評價。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關注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作為我國古代文學傳播的最好載體,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古代中國傳統文學最便捷的途徑。通過語文課堂,學生能夠繼承、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內容,同時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優良品質正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學習、傳播,才變得更加繁榮而富有時代內涵。
參考文獻
[1]任運昌.新課改進程中的古詩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0(7).
作者簡介
張婧瑜,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職稱,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