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林
摘 要:情景劇表演具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情景劇教學,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優化教學資源,讓學生喜歡學英語。
關鍵詞:情景劇表演;英語教學;應用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藝術,而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最佳時期,此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樂學英語,快樂地成長。而以往傳統的教學是機械式地記憶單詞、句型、英語語法等。學生雖然背下了固定的模式,但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零散的,無法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活動,學生英語水平整體偏低。而情景劇表演非常鮮活地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語言藝術,為原來枯燥無味的英語課堂帶來了生機,同學們能夠用語言來交流和表演,優化了教學資源,讓他們的學習更積極更主動,這無形中提升了學生操作語言技能和表達能力,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中學生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來為英語教學中的情景劇表演談談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中學生由于年齡小,正處于活潑好動、喜歡展示才藝的年齡階段,這一特征說明情景劇表演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而這種形式能夠深入學生的心理,采用非常鮮活的表演藝術來展示語言藝術,這樣的教學才富有激情,才能喚醒中學生內在的潛能,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采用表演形式正符合中學生的稟性,讓原來苦燥的課堂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符合中學生的情景劇表演,因地制宜且就地取材,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加強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例如'在圣誕節購物和狂歡這節內容里,可以編成情景劇來表演,扮演圣誕老人的必須提前準備好襪子和糖果,小丑和孩子們則分別由各組推選的同學來承擔,教師宣布表演規則,誰表演得好就有獎勵,此時同學們踴躍參與,積極性空前高漲,擔任小丑的同學竟然模仿街頭招攬顧客的小商販,用英語邊說邊唱,引得滿堂大笑,同學們很快記下了如圣誕節,襪子,櫻桃,平安夜等英語單詞,從而使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有趣。
二、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語言學習單是通過機械記憶就能掌握其核心意義的,而是在不同的場合其含義也不相同,需要讓學生不斷變幻場景才能得到提升,也就是說,英語學習不單是簡單地記憶,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來為在學習中運用,在應用中升華,應用情景劇展示,利用多媒體可以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讓同學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把語言學習與具體應用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實踐表明,這樣的學習方法更符合語言學習的科學規律,在應用中理解自然會理解和記憶得更加透徹。如區分on,in,behind,under等方位介詞的用法,可以讓四位同學進行表演的形式來區分這四個介詞的區別與聯系,用有趣的形式、多樣化的表演來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些單詞的印象,從而更加熱愛英語的學習,讓語言藝術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蕾。
三、符合新課改理念,能夠加快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建立生本課堂,為了打造高效課堂,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情景劇表演,正符合新課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落實新課改的重要方法。情景劇表演不再向學生傳遞單方面的知識,而是多元化的人文。是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的表演。學生表演前,首先要編寫劇本,查找單詞短語,如何用英語來編寫臺詞,語法是否規范,這些具體的應用能極大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而且通過合作,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知識的建構者和創造者,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情趣。實踐表明,正在推動英語教改的全面落實。情景劇表演是一種重要的英語教學方法,課本劇自編自演、童話故事、網絡故事等,學生能夠自發地組織起來,把枯燥的語言變成鮮活的肢體表演。學生在表演英語劇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學習交流,在情感互動中加深了語言的應用技能,而這種知識是課本上沒有的。課本表演劇給學生帶來了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得了知識,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情境中,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的參與與效率。
綜合上述,情景劇表演既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和認知水平,推動了課堂效率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英語水平全面提高與綜合能力的整合,具有較好的優勢。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全員的參與性,教學面對全體學生,情景劇表演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因此,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充分發揮學生優勢,取長補短。二是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情景劇表演不是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固定的表演,而是學生自編自演的形式,學生更具有自主權,教師只是適當點撥,這樣才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技能。為此,教師要精心備課,提前讓學生準備好表演劇的道具和布置場景,讓情景劇表演更好地為課堂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國忠,林安凡.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劉媧路,趙鴻瑜.英文戲劇表演與大學英語教學[J].科教文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