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李霞 張明英 李明蓉 寧傳霞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求不斷增長,促使健康管理行業蓬勃發展,健康管理質量控制是健康管理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本文從現階段健康管理存在的問題出發,從建立規范化體檢流程、完善重要異常結果處理流程、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四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建立一套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健康體檢管理模式,提升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健康管理;質量控制;重要異常結果;專業人才隊伍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于印發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表示: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加強醫藥技術信息智慧化、精準化創新,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健康中國戰略,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就成為了廣大醫務工作者遵循的最高指示。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需求不斷增長,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并成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著力發展的新興業態。為規范健康體檢機構行為,促進健康體檢服務有序發展,原國家衛生部于2009年頒布了《健康體檢機構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健康體檢機構高度重視健康體檢質量控制和管理。
1 健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行業規范尚未健全
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1],首次明確提出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并將中醫醫療保健、健康養老以及健康體檢、咨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醫療保健旅游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得到較大發展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健康需求不斷增長,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升,并成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著力發展的新興業態。但健康體檢機構的行業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尚不完善,規章制度有待健全,機構運行有待規范,行業監管有待加強,學科內涵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1.2 專業人才隊伍業務水平差次不齊
隨著健康管理工作的細化和學科專業建設的加強,健康管理的從業人員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綜合能力,這是健康管理學科發展的必然結果。現階段健康管理從業醫生多為臨床專業醫生,沒有經過健康管理專業學習,對健康管理理念及技術不適應、不熟悉,區別于臨床疾病的檢查,在平時的健康體檢過程中也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地方,這都會影響健康體檢的質量和健康管理的效果[2]。
1.3 體檢項目選擇合理性有待規范
健康管理中心對體檢者項目實行“1+X”項目選擇制,由于體檢者與醫師檢前溝通不充分,對自身疾病認識不充分,醫師經驗判斷、經濟因素等影響,X選項各有不同,體檢項目選擇是否符合體檢者個性化需求,能否對危害其健康的潛在因素有指導意義,缺乏比較規范的體檢流程、評估標準。
2 健全健康管理質量控制的方法
2.1 建立規范化的體檢流程
質量控制制度建設的內容貫穿健康體檢的檢前、檢中、檢后。根據工作內容和性質的不同,分醫療組、功能檢查組、前臺接待組、資料整理組、外聯組、導檢組,檢后回訪組等,根據各組的實際工作需求制定詳盡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制定各種緊急情況的應急預案,并嚴格落實,作好記錄,并根據質控會議討論的結果對規則進行修改。從實際案例出發,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促進人類健康為目的,以人為本,制訂相應的制度規范,用規章制度來規范體檢行為,且全員參與。
2.2 完善重要異常結果處理流程
健康體檢是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和健康隱患的診療行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異常結果”是指體檢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并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檢查結果,需立即復查,進一步檢查或轉介臨床專科診治。分類方式有兩種一是按照健康體檢發現的重要異常結果的危急程度及干預策略,將檢后重要異常結果分為A類和B類。處理方法如下,A類:需要立即進行臨床干預,否則將危及生命或導致嚴重不良后果的異常結果。B類:需要臨床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和(或)需要醫學治療的重要異常結果。二是根據健康體檢項目在體檢流程中和檢后體檢報告流程中的時間特點,可將重要異常結果分類為三類:現場類、報告類、總檢審核類。科室建立重要異常結果管理制度,明確相應的崗位,設立重要異常結果報告人,確定科室重要異常結果管理員,制定重要異常結果報告流程;依據相關共識或標準,定期修正科室重要異常結果的定義及范圍,補充完善新定義的重要異常結果指標;管理規范應隨著醫療條件、醫學進展等而定期改進;建立《重要異常結果報告登記記錄》,對相關工作應該定期檢查和總結并提出持續改進的具體措施;建立重要異常結果通知隨訪制度和流程;建議有條件單位引進信息化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對重要異常結果閉環管理。
2.3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醫師、護士資格檔案,嚴格實行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持有執業資格上崗,確保醫護人員的專業化。從業人員須經醫院崗前培訓、入科教育,學習醫療衛生系統法律法規及相關的規章制度,醫療行為合法化專業化。[3]充分給與員工繼續教育的機會,學位深造、會議交流、臨床實踐等,增強科室臨床服務能力,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促進學科發展,提高學科影響力。
2.4 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針對“個體體檢”客戶,根據受檢者健康狀況、年齡、性別等制訂個性化體檢套餐,針對“優質體檢客戶”對其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長期跟蹤隨訪,增強客戶信任;針對“單位體檢”在體檢中發現的普遍健康問題,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開展健康教育講座,使民眾了解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最終目的“使癌癥早期發現,慢病得到有效控制,推廣健康生活方式”[4-5]。
3 總結
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期待和追求不斷提高,不僅體現在對已患疾病診療水平的提升,更體現在對未患疾病和早期疾病的篩查、診斷和及時治療,這就對體檢機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僅僅是進行單一的定期體檢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健康和醫療服務的需求。因此,單純體檢服務向健康管理服務轉變是體檢機構的建設發展趨勢,是體檢機構保持競爭力的必由之路[6]。從建立規范化體檢流程、完善重要異常結果處理流程、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四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建立一套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健康體檢管理模式,提升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3-09-28
[2]王秀峰.衛生資源配置國際比較及啟示[J].中國衛生人才,2014,16(6):79-84
[3]張春霞,馬莉,蔣文等. 健康體檢質量規范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2,26(6): 583-584.
[4]武留信, 曾強. 中華健康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8.
[5]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編委會.健康管理概念與學科體系的中國專家初步共識[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 2009, 3(3):141-147.
[6]曾強.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 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