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艷峰
摘 要:在離異家庭生活的學生,大多具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他們或自由散漫,或內向孤僻,或內心脆弱。各種心理問題往往成為影響學生長久發展的“天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給予離異家庭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指導,讓他們走向自己的藍天。
關鍵詞:學生;離異家庭;心理問題
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前提,但當前生活在“不健全”家庭的學生并不在少數。離異家庭的孩子在生活、心理等方面與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些問題的存在成為學生成長的主要障礙。為此,作為教師應付出更多的精力,加強對這類學生的關注,讓學生收獲更多的愛和支持。當學生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就會建立積極的心理導向,朝著健康的發展方向邁進。
一、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
1.自由散漫、行為乖張
在離異家庭長大的學生,由于和父母中的一方長大,而大人常常忙于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各種問題。在長期缺乏管教的情況下,一部分學生在習慣方面無法進行自我約束,于是出現了做事拖沓、習慣不良等現象。一旦學生走進學校,他們在課堂上常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更是熟視無睹。
2.過度保護、內向孤僻
一些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學生,他們往往自認為與其他同學不同,這種“特殊性”讓這部分學生主動與其他同學保持了適當的距離,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問題時,這部分學生也不會主動尋求其他人的幫助,時間一久,他們就形成內向的性格,甚至孤僻的心理。針對這樣的學生心理,教師應給予他們高度的關注,讓他們融入集體,打開他們內心的結。
3.表面堅強、內心脆弱
因為父母離異后學生的心理逐漸封閉,他們害怕因為父母的離異而遭到同學的白眼,于是即便與同學們進行適量的互動,他們依然不愿意傾訴自己的心事;他們期待得到他人的理解與支持,期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與表揚,所以,他們強行壓抑內心的孤獨,假裝很堅強,然而在強悍的外表下實則藏著一顆極為脆弱的心。要想打開他們的心結,需要教師付出較多的耐心和情感。
二、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指導策略
1.班主任要與學困生密切溝通
教育者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和愛心對待班上的“特殊學生”,針對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學生,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最近的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根源進行研究,消除學生因為家庭特殊形成的心理防備。
例如,班主任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談起,比如班上有一個學生長期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其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媽媽一個人將他拉扯大,并努力掙錢供他上學,正因為生活的不易,讓媽媽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改變家庭出路,所以,媽媽給了他很大的壓力。但這個學生本身是一個喜歡自由、習慣散漫的人,在媽媽給的壓力下,這個學生有一段時間上課總走神。知道這種情況后,我及時將這個學生叫到我面前,給予他積極的心理指導,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有壓力,但只要正確對待壓力,并將壓力變為勝利的動力,其結果是不同的。后來,這個學生經常與我微信聊天,關于學習目標、學習難題等,儼然我已經成為這個學生的朋友,這個學生也逐漸走出自己的心理空間。
2.關心并引導學生樹立好認知
經歷過父母離異的孩子容易產生過度否定的心理。如果我們的學生出現了這種心理,教師要密切關注這些學生的舉動,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適當給予他們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樹立良好的自我認知,促進他們積極發展。
例如,在一次與學生A的互動中,我發現她總是不積極,并且對一切活動都不感興趣的樣子,大有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出于對該生的關心,我尋找了一個機會和她聊天,并用試探的口氣對她說:“你看班級活動多好啊,在活動中能學到很多東西呢!”該生聽了我的話,有氣無力地說:“我不想參加任何活動,反正我什么也不會。”后來,我努力尋找這個學生的優點,我發現她在繪畫創作方面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于是在一次黑板報創作中,我提議由她負責板報的主題制作和繪畫編輯。等完成黑板報之后,我及時給予了這個學生表揚和肯定。在全班同學面前受到表揚的她立馬精神起來,我從她快樂的眼神中看到了自信與希望,也看到了正確的認識在她內心生根發芽。事實證明,學生A在后來的各種活動中變得積極、勇敢了很多。
3.進行挫折教育提升抗壓能力
離異家庭子女由于家庭變化和缺乏家人的支持,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無法正確面對來自學習或生活中的壓力問題。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問題,我常常引導學生參與一些提升抗挫心理的活動,比如讓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設計比賽,讓學生參與活動方案的制定等,在這些過程中,一些學生會產生想放棄的念頭。針對他們輕言放棄的狀態,我會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比如要求他們合作或通過上網搜集素材的形式來完成,在此方法的指引下,學生們的心態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后來遇到各種問題或困難時,他們就會主動迎接挑戰,并以積極的心態生活。
4.家校溝通提升家長教育能力
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孩子,他們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學校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輔導,但單憑教師的指導還是不夠的。為此,教師應加大與學生家長的聯系,讓學生家長也要多關注學生的成長,消除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隱患。例如,在學生家長會上,班主任應做好這些離異家庭家長的思想輔導工作,讓他們抽出時間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對孩子的心理多關注,一旦發現他們有什么心理動向,要多指導多開導,有不懂的問題還可以第一時間與班主任聯系,征求班主任的支持和幫助。通過這些建議是讓家長明白,即便自己離婚了也不能放松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求學時期。
總之,離異家庭的孩子在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果不及時給予他們輔導,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教師應聯合學生家長,采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指導,讓他們樹立積極的心態,做快樂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楊曉明,羅文萍.我國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研究進展與展望[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05):174-175.
[2]梅愛琴.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學校對策[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3(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