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萍
摘 要:家校協同,通過整合家校資源,建立不同的家長共育團隊,以班級常規活動為起點,以主題特色活動為亮點,以職業認知活動為生長點,立德樹人,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家校協同;班級管理;育人
“在我做完最后一項作業,準備睡覺,您的腳步慢慢的靠近我。我感到被子被網上掖了掖。媽媽,夜已經很深了,您也該休息了……”小王的媽媽,一直苦惱青春期的女兒不愿意和自己交流。在家長接待活動當中,她收到了孩子的一封回信,讓她非常感動。
這是我們學校開展的家校協同育人的一個片段。孩子邁入職業中學,很多家長不了解這種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不會傾聽,缺乏理解。往往對孩子的生活關注過多,忽視了孩子的職業生長。立德樹人是當下教育的主要命題,也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必將是學生成長的主題。
一、家校協同活動的前期準備
1.調查問卷,了解家校共育的價值背景
立德樹人,就是要深刻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通過調查問卷,96.7%的家長認為“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但也有81.5%的家長擔心“職業學校培養人的力度不足”。對于提升班級管理,需要家長協同的看法中,57.2%的家長覺得“孩子大了,我在家都管不了,到校參加管理,更是沒有能力。”25.6%的家長認為“沒有時間”。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進入職中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比較薄弱,管理難度大,同時,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特殊性,也讓家長覺得無從下手,力不從心。
2.資源整合,組建家校協同的共育團隊
在了解了家長真實的教育愿景后,我根據家長的工作及文化程度,進行了共育統計。從事的職業類型上,我分為“自由職業者”、“外出務工人員”、“企事業單位”三類。這三類人分別是時間自由;到校困難;時間固定等。基于家長的工作及職業,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我組建了三個不同的家長委員會,從班級管理和立德樹人的視角出發,設立了“主題教育組”、“百家講壇組”、“進班共育組”。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拉近家校距離,提升家校關系,形成家校合力,共建共育。
二、家校協同,提升班級管理的活動策略
家校協同,就是讓家庭與學校共同作用于班級建立,通過家校合力,立德樹人,讓職中學生在學校、家庭的因子影響下,經受多元思潮沖擊和博弈,能夠找準職業生活的方向,踏踏實實修煉品格,提升能力。
1.以班級常規活動為起點,實現互聯互動
立德樹人,離不開教育體系的支撐;家校協同,離不開家庭與學校相互融合。因此我開展“一日班主任”作為班級常規活動的起點,邀請有自由時間的家長走進教室,深入了解職業學校學生的一天的學習生活,參與到班級的常規管理當中。參與的家長,以班主任的視角進行工作,從早自習到文化課,從課外活動到勞動技能練習。家長經過深入班級,會不斷發現職業學校在班級管理中遇到的難題,就是如何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學習態度。家長們經過參與班級常規管理,就能夠與老師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與學生的學習狀態上產生碰撞,在自我的認識上產生反思。這些,為以后的班級管理提供了直觀可感的家長教育樣態。家長經過在學校的直觀感受,就會對孩子的未來生涯產生思考,從而進行教育,不斷地改善班級管理教育價值。
2.以主題特色活動為亮點,打造共育團隊
職業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豐富多彩,通過以家長為主的共育團隊一起參與,可以引導形成“崇尚一技之長”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感受和了解職業教育的精彩,從而讓職業學校的學生人生更出彩。
通過主題特色活動,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潛移默化的得到浸潤、感染與影響。職業一年級可以開展“職業禮儀”特色活動,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職業中,有哪些禮儀。這既是對“禮儀之邦”的喚醒,也是對“立德樹人”的回應。讓禮儀改變學生的行走姿態,讓禮儀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態,不斷引起學生們內心對傳統禮儀的美好記憶,然后把理論變成行動,在行動中完善職業認知,提升自我修養。職業二年級可以開展“職業期待”行動。在已經初步具備了文化知識與職業技能后,學生對于“中國夢,勞動美”有了初步的認識,也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這個時候,我們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走進課堂,進行職業指導,讓“巴士內外,不同風景”走進教室。不同職業的家長很容易和學生在職業認知上產生共鳴,學生也能夠對職業產生新的期待。職業三年級,是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關鍵時期,社會與校園有著本質的區別,需要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社會的需要。這時候,邀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家長走進班級,通過“百家講壇”的形式,讓學生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公民意識,為學生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保駕護航。
3.以職業認知活動為支點,幫助共育成長。
職業認知活動是提高學生對事業的目標,提高自我的工作責任心與強烈的歸屬感。這就需要學校與家庭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對事業目標的正確看法,這個目標既能腳踏實地,又能仰望星空。職業認知活動是幫助學生明確思考三個問題,“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們可以通過邀請在某一行業取得一定成績的家長走進班級,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提高自我認識,增進職業認知,確立職業目標,增強學習動力,縮短社會化進程,幫助職業學校的學生找好工作。還可以開展“職業生涯大賽”活動,邀請家長作為評委,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打分與點評,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作為職業學校,在教會學生職業生涯選擇的同時,也要通過職業認知活動,讓學生明白只有辛苦付出,才能有美好未來,“美好生活是奮斗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德才兼備,是未來各行各業中應該擁有的必備品格。
總之,家長參與提升了班級管理的育人價值,在立德樹人的目標下,家校協同,才能讓班級管理中的共育得到生長。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老師要深入地了解家庭,了解學生,在家長共同體的作用下,分層次、多類型、有角度地運用班主任專業知識,引導我們家長走進課堂,通過班級活動,平衡學生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幫助學生走好每一步,實現班級管理的健康、有效。
參考文獻
[1]虞瑋,《組建“1+3”共育團隊,打造立體家校活動》,《班主任》,2019年第8期
[2]孫瑞琳,《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家校共育問題的研究》,《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