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有
摘 要 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下實現了從革命黨向全國執政黨的身份轉變,然而此時國內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夾裹著資本主義糖衣炮彈的思想攻擊。面對嚴峻的執政考驗和腐化危險,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當機立斷,通過組織了大規模的整風整黨運動、“三反”、“五反”運動以及“新三反”和新的反貪污活動有力地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對這一時期廉政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研究,對當下的廉政建設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建國初期 廉政建設 經驗 啟示
作者簡介:王麗君,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中圖分類號:D6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354
建國初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它上承新民主主義社會下啟社會主義社會,在這一時期所進行的反腐倡廉建設活動,是中國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史上的光輝典范,它不僅傳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反腐經驗,并根據建國初期的特殊情況,與時俱進的加以創新,為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贏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新中國成立后的新環境、新情況、新任務,給剛剛成為全國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帶來了新的考驗,然而在這時,一部分老的黨員干部認為,戰爭年代已經過去,和平時代已經到來,革命事業已成功,革命功臣們應該享受一番了,再加之隨著黨組織的不斷擴大,黨員數量迅速增加,黨內作風問題日益明顯。居功自傲、官僚主義和革命到頭等情緒迅速滋長和蔓延開來,很多黨員雖然在組織上入了黨,但在思想上并沒有入黨。面對這種嚴峻形勢,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先后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反腐倡廉實踐探索:開展整風運動以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開展整黨運動以增強黨員和黨組織的純潔性、開展“三反”運動嚴厲查處貪污腐敗案件、開展“五反”運動整治私營工商業的秩序、開展“新三反”和新的反貪污浪費活動來鞏固“三反”運動成果,遏制貪污浪費現象的反彈。通過這一系列的不間斷的反腐措施,不僅清除了黨和國家干部隊伍中的腐化墮落分子,克服了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還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純潔了黨的隊伍,加強了黨內的團結,密切了黨與群眾的關系,對于維護黨的執政地位,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保障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都產生了積極重大影響。
(一)敢于抓大案要案,典型處理與一般教育相結合
在建國初期的廉政建設中,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敢于抓大案要案,樹立典型。毛主席指出,對于大型貪污案件,必須采取鐵腕手段,嚴加懲處,這樣才能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對于觸碰到貪污腐敗的官員,無論其任何職,無論其貢獻有多大,抓住一個,嚴懲一個,絕不姑息,毫不手軟。如在“三反”運動中處理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張子善的問題時,曾有人以劉青山和張子善為建國做了巨大貢獻且身處要職等理由向毛主席求情,但毛主席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這種敢于處理大案要案的決心和魄力,為建國以來的反腐活動樹立了典型,并且對于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拒腐防變起了很大的震懾和警示作用。
(二)采取不間斷反腐,重拳出擊與持續推進相結合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建國之前便科學的預見到了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并提出了我們絕對不是“李自成進京”也絕不是國民黨一黨專制的卷土從來。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任務,因此在建國初期便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斗爭,如開展整風整黨運動以凈化黨內風氣,增強黨員黨組織的純潔性,隨后開展了“三反”運動以反對黨內的貪污浪費官僚主義現象,與“三反”運動相配合,又開展了“五反”運動來反對資產階級的行賄、偷稅漏稅、盜騙國家財產和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行為,有力地回擊了不法資本家的進攻。在“三反”運動結束后,發現了官僚主義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且貪污浪費又有了反彈跡象,便立即開展來的“新三反”和新的反貪污浪費活動。
建國初期這一系列的反腐活動以不間斷的方式向前層層推進、勢如破竹,不給任何腐敗分子可乘之機,極大的打擊了貪污腐敗腐敗分子,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充分發揚民主,反腐敗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建國初期廉政建設的最大特點便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積極性,讓人民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反對腐敗的斗爭過程中去。鼓勵支持群眾來信,積極檢舉貪污腐化案件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個重要手段,毛主席指出“必須重視人民的來信,要給人民群眾的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系的一種方法,不要采取一種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態度。” 在“三反”“五反”運動中,毛主席便強調,一定要通過發動人民群眾來揭發檢舉各個部門的貪污腐敗案件,在全國鋪下群眾監督的天羅地網,讓一切貪污腐化分子無處可逃。為了防止腐敗官員利用權力私下打擊報復人民,黨中央當機立斷,向全黨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黨和政府永遠是人民群眾的堅強后盾,如果有人試圖阻礙人民反腐,無論其官職多高,資格多老,不但會將其堅決撤職并受到法律的制裁,毫不留情,絕不手軟。
建國初期的反腐斗爭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勝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黨中央注意密切聯系群眾,極大的調動了廣大群眾踴躍參與反腐斗爭的政治熱情。始終依靠人民群眾,讓人民群參與反腐斗爭,是建國初期反腐實踐探索獲得成功的重要法寶。
建國初期反腐倡廉實踐探索當代廉政建設一個重要的啟示是:堅持標本兼治,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機制,才能根本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
(一)強化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
在建國初期所進行的反腐倡廉實踐活動,一個最重要的特點便是高度重視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這一時期開展的整風整黨運動、“三反”、“五反”運動以及“新三反”和新的反貪污浪費活動,主要都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群眾運動的方式展開,從而幫助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
1.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其泉源。”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本質入手。必須堅定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執行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因此,廣大黨員要做到明底線、知敬畏,主動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做到從外在約束到內在自覺,從而從根本上防止腐敗。
2.加強黨員干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民心”,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群眾基礎入手。堅持群眾路線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的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認真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各類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群眾路線,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指明了方向。
(二)建立健全制度反腐,構建不敢腐的長效機制
制度反腐,它既不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教化的軟約束,也不是通過至上而下的權力制約或至下而上的無組織的群眾運動,它是一種剛性的外在約束,是一種帶有長期性、穩定性、全局性的硬手段。腐敗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就決定了反腐斗爭必須要依靠具有強制性、根本性的法制建設來作保障。在建國初期的反腐斗爭過程中便已經有了制度反腐的先例,但大多采用頒布一系列的規定或辦法來進行反腐約束,震懾力較低且執行的效力不高,這就啟示我們,必須要構建完善的反腐敗體系,將反腐敗放入制度的框架中,讓一切腐敗行為在制度的約束下無處遁逃。目前我國的反腐敗體制依然還不夠健全,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將反腐敗制度建設進一步向更細致、更精準、高要求、高標準的方向推進。
1.必須完善反腐立法工作。腐敗問題的一大特點就在于它的長期性,并且在不同的時期也表現出不同的階段性所具有的特殊性,因此,不可能某一部法律就涵括了所有階段的所有腐敗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隨著腐敗問題的新特征來不斷跟進和完善我們的立法工作,進而逐漸形成一套完備的反腐法律體系。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便提出,要不斷完善反腐敗國家立法,建設覆蓋紀檢監察系統的檢舉舉報平臺,這便是在不斷完善反腐立法工作的重大舉措。
2.必須完善懲治腐敗體系。懲治腐敗是反腐斗爭拍案定板的關鍵環節,懲治得當便可以獲得整個反腐斗爭的全局性的勝利,懲治不妥最終可能落得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下場,因此,對于懲治環節我們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必須跟進完善懲治腐敗的法律體系,必須以毫不手軟、絕不不留情的鐵腕手段懲治任何的腐敗問題,必須以一查到底,絕不姑息的堅定決心懲治任何腐敗案件,讓任何的腐敗現象無處遁逃。“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蒼蠅老虎一起拍”這是新時期習近平同志懲治腐敗的著名論斷,也深刻體現了黨中央對待腐敗問題始終堅持的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的決心。
(三)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強化不能腐的系統工程
在建國初期的反腐斗爭過程中,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監督和媒介監督兩種手段,將自上而下的黨內監督與自下而上的人民群眾的批評監督有機結合,形成了強大的監督系統,讓一切腐敗現象無處遁逃。在“三反”運動開展期間,便高度重視報紙的作用,人民日報發布社論:“為了使我們的報紙有生機,有生命,成為真正的群眾的集體組織者,新民主主義的思想的宣傳者和熱心的鼓動著,以及成為國家建設生活中的戰斗武器,報紙編輯部必須面向廣大群眾,面向實際。它應該與各方面的讀者保持親密聯系,傾聽讀者與人民群眾的意見,加強對工農通訊員的組織、教育工作。”除了報紙以外,還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來信,其中在“三反”運動中,大部分貪污腐敗案件都是通過人民群眾的來信而揭發出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必須在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的同時,并與時俱進地把新興網絡媒體運用于反腐斗爭的過程中,將其作為反腐敗的前沿陣地,形成由內到外,由下至上的強大監督機制,強化不能腐的系統工程。
1.加強黨內監督,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黨內監督是預防腐敗的重要途徑,是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的有效手段。堅持黨內監督首先要從以下方面做起:(1)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強化黨內監督的核心;(2)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習總書記曾強調,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要加強黨內監督,必須從自身抓起,管黨治黨的各項任務才能落到實處;(3)要運用好巡視這把利劍:習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政治巡視,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不動搖,建立巡視巡查上下聯動的監督網。” 讓黨員干部知所畏、知何止、知所守;(4)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作風:要敢于發現自身錯誤、承認錯誤并勇于糾正錯誤,并要幫他人提出批評,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
2.加強新媒體時代下的群眾監督。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媒體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反腐斗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網絡媒體所獨具的時效性、便捷性和廣泛性等優勢,使之成逐漸發展成為當今人民群眾進行反腐監督的主要途徑,人民群眾可以充分利用電視、報紙雜志、社交媒體等多種途徑,對權力進行有效監督,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腐敗問題進行披露,引起相關部分的及時關注,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然而當今人民群眾利用新媒體進行監督還存在許多的問題:(1)利用新媒體監督的意識不強:當今社會,人民的整體素質還不夠高,當腐敗現象并沒有觸及自身利益時,大部分的人民群眾都會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理態度;(2)人民群眾利用新媒體進行監督的內容和方法還不夠明確:人們往往對于監督什么、如何監督都還不夠了解;(3)人民群眾利用新媒體監督還缺乏完善的制度引導:對于新媒體進行監督這一新事物,我國還缺乏系統化的法律支撐。針對以上情況,黨和政府都必須大力加強宣傳工作,引導人們群眾有序的進行網絡監督,并完善法律法規,使人民的監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并成立專門機構,負責處理人民的投訴舉報,從而推進網絡反腐工作的向前發展,建設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監督平臺。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是我國反腐倡廉建設史上的光輝典范,中國共產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歷史任務,必須經歷一個不斷鞏固和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中國共產黨必須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時俱進的進行反腐倡廉建設工作,并在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理論實踐創新。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在探索當代廉政建設的時候,必須以史為鑒。因此,對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廉政建設實踐的經驗進行研究,可以為當今的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一個新視角和新思路,從而制定具體可行的反腐對策,對當下的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注釋: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310.
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57.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67.
(:法制與社會 2019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