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華
摘 要:化學作業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還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設計合理的化學作業非常重要。
關鍵詞:作業設計;高中化學;有效性
在高中化學教學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改革下,進行有效的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是所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還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如:作業缺乏多樣性、典型性,作業設計往往不經篩選,量大質低,導致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做作業草草了事。作業內容難度過大,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作業多數只注重"雙基"的訓練,而忽略了實踐、創新等能力的開發。作業缺乏層次性,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個體差異。作業缺乏時效性,作業批改反饋不及時,且多數錯誤沒有得到及時改正。為了改變以上的現狀,化學作業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典型性、多樣性原則:
教師在對作業的內容進行選擇、編制時,要做到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習題,適當設置補充作業。教科書中的習題一定是經過精心設計和篩選的,是比較典型的一類習題,可以充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補充難度適宜的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能力的形成是多途徑的,學生素質的構成也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因此,作業的設計應該是題型豐富、形式多樣、方法常新的.這樣的作業既能使學生對學習懷有熱情、保持興趣,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那種只用筆在紙上做題,只是看課本或聽老師講解后用口答題的書面作業,只有利于學生對現成知識的接受,而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不利的。
二、難度適宜原則: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難度要適中。難度過大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也不要過于簡單,這樣會讓學生誤以為自己學習的很好而導致遇到習題不認真、不深入思考以至于遇到難題時束手無策。
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作業的設計要多樣化,注重布置密切聯系生活,實現知識能力轉化的一些作業。將化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是做好高中化學作業有效設計的關鍵,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實踐在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我們教師在為學生們進行高中化學作業的有效設計時應當積極地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們從生活實踐中來具體應用自身在高總化學教學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們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迅速地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增強自身對于知識地理解能力。例如教師在對氧氣的燃燒性質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們對于生活中常用的拔火罐的原理進行研究,這樣不僅僅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氧氣燃燒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們更好地將課上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四、針對性原則:
教學要注重因材施教,而作業的布置則需要按需分配。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布置作業的大忌,學習程度差的學生會有揠苗助長的苦感,而學習程度好的學生會有守株待兔的悲哀。因此,對于好學生可以數量難度雙管齊下,以防思維發展的受限與自滿情緒的滋長;對于差生要適當做低要求,以防厭學狀態的產生和畏難心理的形成。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布置一部分題量適中、難度適宜的題目要求全體學生完成,還可以追加一些拔高題目供好學生完成。這樣就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習能力薄弱者感受到參與的成功,我們何樂而不為,以此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
五、激勵性原則:
教學實踐證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動機等)在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適當的激勵,可以促進學生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因此,教學過程中,除了可以通過古今中外化學史料、化學學科的進展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及學生身邊由于勤奮、善于動手實踐而在化學學習中取得成功的事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外,還可以在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或作業的點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如對學習得法取得成功的同學及時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困難但有進步的同學給予肯定和鼓勵,而對那些完成作業完成得不夠好的同學則進行指點和勉勵等等措施,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目前化學作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認真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結合教材內容、課標要求、學生實際,更好地設計適量、適度的作業,在穩定中力求內容、形式的創新,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從而真正地體會到化學作業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制訂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濟南市教學研究室 《化學教學案例分析》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8.
[3]高凌飚 陳冀平 總主編 《化學教學與學業評價》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10.
[4]劉成坤《談新課程下化學教學方式的變革》《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21.
[5]閻蒙鋼《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導論》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