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月暉
摘 要:食品理論教育也可以簡單地看作為是食品安全教育,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活動當中,選取這一與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相關的教育內容,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能夠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和道德品質,是滲透德育的重要策略。筆者認為,首先需要以課本知識為依托開展相關教育,同時也需要在多邊合作中探究食品安全問題。
關鍵詞:食品;安全;初中生物;小組;課本知識
一般來說,我們所指的食品理論教育更多的是在探尋人與自然,自然與實物,以及人與食物之間的多邊關系,這指的是食物,從大自然中獲取并進行加工以后,流通到我們的市場當中,通過人的消費成為私有財產所產生的一種過程,而這個過程當中,除了簡單的經濟利益關系以外,還有著較強的道德行為聯系。
一、以課本知識為依托開展相關教育
由于在初中階段的生物課本當中所涉及的專業名詞和具體概念是十分之多的,如果學生不能夠將這些概念和理論與實際的生活經驗進行聯系,那么他們的記憶長度就會普遍下降,而且對于這些知識也會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也就是理解的比較一知半解,所以教師在進行生物知識講解的時候,應當與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識進行聯系,這增強了學生自身經驗與知識之間的連續性,也讓學生對生物學習更有興趣。
舉例來說,在初中生物課本當中,關于食品安全的知識已經專門的設置為一個章節和一一篇課文,在這篇文章當中,對于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僅提出了食品添加劑的具體作用,還通過一些政法案例的宣講,讓學生意識到食品添加劑的危害之處。此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們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都喝什么樣的奶粉,吃過什么樣的食物,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說自己小時候是喝三鹿奶粉長大的,那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在大屏幕投影儀設備之上,展示出2004年的毒奶粉事件,包括三鹿奶粉當中所存在的三聚氰胺超標現象。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同學們讓我們來想一想,為什么在奶粉當中添加適量的三聚氰胺是有利于幼兒成長的,但是如果三聚氰胺過量,卻會成為造成幼兒大頭癥,甚至是死亡的元兇呢?現在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進行接下來的生物知識學習,當企業想要制作奶粉的時候,那么他的第一步必然是要收購大量的牛奶,通常以檢測氮元素含量來推斷牛奶當中的蛋白質含量,而有一些黑心企業和不法商販為了能夠在單位牛奶量當中謀取更多的奶粉利益,所以采取了摻水喝對水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是不太可能通過國家的質檢和蛋白質含量檢測的,因此,就只能通過把含氮量較高的三聚氰胺摻入牛奶當中謀求暴利。
事實上,三聚氰胺本身也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從上述案例當中就可以發現,食品添加劑作為我們日常食品當中常見的一種元素,如果過量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所以適量的食品添加劑才是良心企業的必然之選,無論是我們喜歡吃的牛奶,面包,還是每天都要吃的火腿,香腸,這些食物當中都有著大量的食品添加劑,而這些食品添加劑有部分是天然的,右部分是通過后期加工制作的,但只要通過安全質檢的要求,那么都是可以被使用的。但是,一些小作坊和黑心企業為了謀求暴利,罔顧人命,一味的添加食品添加劑,或者說是選取一些不合規的食品添加劑,。這些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好青年,學生們更需要做到的是嚴于律己,不去實用小廠子或小作坊制作出來的食品,不隨意在路邊攤吃飯,而是需要懷著感恩之心,每天回家食用自己父母辛苦做出的飯菜。
二、在多邊合作中探究食品安全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和探索欲望,甚至,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已經支持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社會探究活動,這時,教師就需要將課堂的主導權下放給每一名學生,鼓勵學生們在多邊合作中探究食品安全問題,這樣可以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意識和動手能力。舉例來說,在學習飲食習慣這方面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這一課的內容設置為專題探究活動,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們到社會當中來進行走訪調研,同時也需要借助網絡力量搜集大量的資料,通過詢問自己的父母,醫生以及采訪同學的方式,了解到青少年在成長過程當中身體所必須的各種微量元素及營養元素。并且通過網上資料的查詢來了解到,這些微量元素和營養元素都蘊含在什么樣的食品當中,我們常吃的零食是否具有這種營養元素,是否能夠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零食與正餐之間的最大區別,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飲食觀念,養成正確的吃飯習慣。
結束語
無論在初中生物課堂當中采取何種教育手段和教育措施,實際上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于教育目標,也就是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并熱愛上生物這門學科,所以在開展生物階段的食品理論教育活動的時候。教師也必須秉承這一觀念,盡可能地將生物知識同食品理論教育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高磊.食品倫理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7):88.
[2]夏屈敏.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