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麗
摘 要:初中科學是中學階段很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對科學啟蒙的認知。因為科學現象具有真實性、形象化還有檢驗知識的能力,同時科學生活是集觀察、演示、實踐、調查等一身的課程,它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愛好,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揭開大自然神秘的面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科學;精準化教學;學生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觀念及其教育手段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初中科學精準化教學模式的革新對傳統教育模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它豐富了初中科學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初中教育又多以興趣引導為主。因此實現初中科學教學的新型化是及其必要的,但是很多老師對此卻束手無策。筆者作為一名任課老師,對此提出來以下的解決方案,希望可以提供參考。
一、精準化教學的簡述
科學精準化教學其實就是在初中科學學習時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個性特點和要求展開的教學方式,簡而言之就是因材施教,在此過程中運用一系列的教學手段,通過對學生全方面掌控和判斷以及預測,讓學生深入科學探索的內容,進而能精深地學習知識,從中培養出科學化的人才,并進行科學合理地培養,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激發其學生發展的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中學生科學精準化教學的問題上,越來越引起各大科學部門的重視。科學技術發展至今,合理地選材、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已成為中學學科教學的重點。根據實踐得出,往往只有那些刻苦奮斗的人,才能攀登上科學領域這一座高峰。
怎樣在初中階段培養出科技化的人才,我們教師要合理運用科學地教學手段從萬千少男少女中選拔出那些天賦異稟,適合從事科學技術的人才,這一直都是我們廣大科學事業工作者的一門重要課程。
二、學生分層,培養主動學習性
分層必須從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個人學習興趣的方面展開,作為初中科學教師的我可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因其初中科學包含的知識內容廣,所以我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因材施教。如,有些學生的地理論知識比較豐富,對地理學習有一定的基礎,所以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而一部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很強,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依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地分配。這種簡單的分組是可以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不足,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也能曉得其它學生的學習能力,便于同學之間相互學習與交流。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八年級《電路探秘》這一單元時,普遍現象男同學對電流、電壓的知識比較感興趣,在進行分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男女搭配的教學方式來分組,中學生的男同學普遍對電路的知識與掌控是很容易的,對于電路常識這塊和興趣略高于女同學,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主動地去學習,所以,男同學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也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女同學里大部分由于對這一塊知識的興趣不大,對電路的使用及安裝的步驟了解的不到位,學習過程中也會犯諸如此類的錯誤,這就體現了分組學習的好處了,讓組內善長操作的男同學去幫助女同學,并且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展示操作過程與知識加以輔助,這樣在合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讓女同學更好地理解了這一部分的內容,達到了因材施教精準教學的目的了。
三、教學內容生活化
科學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性學科,是做科學啟蒙的學科。當然科學課程所學習的內容是非常具體的自然事物。當兒童從出生起就開始接觸世界,兒童的生活經驗實際也是對世界認識的一個過程,盡管對周邊的事物有認識,但認識有限,容易出現一些模糊的認識或者是錯誤的認識,而科學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教孩子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科學。在上科學課程時,很容易看到一種現象就是孩子在上課,但是都不看課本的,所學習的東西都是孩子們周圍一些常見的東西。而課本實際上只是規定了一些教學的內容,包括科學的概念、定義或者規律等等。這些都是用來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世界的。所以為什么看不到孩子們學課本,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科學這門課程的定位本身就是要去學周圍的具體自然事物,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世界,浙教版科學教材,其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但是要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來說,其內容也是有限制的,例如,教學七年級下冊《聲音的產生》這一課時,環境中的聲音的產生對于學生來說是什么樣的,他們在生活中認識的不是很確切,但教材已經給出了教學的一個確定的形式僅供學生認識與學習,即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中學生的科學信念,奠定相關的探究與創新的基礎,最終強科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四、應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視野
教學要結合生活,但是中學科學教材中,有許多比較抽象的或者年代久遠的科學知識,老師無法直接簡單的對其進行講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依靠相關信息技術,化抽象為具體,采用視頻的方式動靜結合,適時做出講解,做到圖文并茂,使得科學教學的課堂氛圍變得相應輕松。同樣使中學學生感受課堂有真實性和表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相關能力。
例如,在中學科學九年級下冊《人的健康與環境》中有關于人的健康這一部分的內容,而我們身體的防護系統措施既看不著又摸不到,內容非常抽象。對此,教師可以下載網上視頻并播放給學生觀看。該視頻清晰地展示了有害物進入身體,然后經過人體的整個系統防線的過程,通過這個直觀的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教學內容。在課后練習環節,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拼出人體內臟位置圖,以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同時,教師利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把食道、胃、大腸、小腸移動到相應位置,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的身體,可極大地增強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與創新知識的能力。
五、培養創新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科學的發展需要科學創新精神。而科學創新精神需要在一開始進行培養。這也是國家在中學義務教育階段開設這門科目的根本目的。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豐富課堂內容,多加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認可學生看法。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
例如,在講述《幾種重要的鹽》時,可以適當對其改編,讓學生通過實驗得知不同鹽的變化及重要地性質,在引導學生提出相關問題。比如,是不是自然界就只有這幾種鹽呢?這時,教師不對其做任何解釋,并且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得出答案。也可以適當提供現有的材料。通過這個過程找到自己提出的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在探索性學習中既可以發現問題,又能夠解決問題,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激起中學生對外界的好奇心,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激發學生思維,進而使他們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究。
六、結合日常生活實例,培養學生力學知識認知
有很多步入社會中的人們都會這樣抱怨,當初在中學時,學到的什么科學知識生活中好像都不知,所以,現在科學課堂上我們要防止學生有這樣的想法的產生,還必須要把每一堂科學課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知道科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實際生活,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做到寓玩寓樂,寓學寓樂,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趣味,達到相得益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運動和力》時,可以與人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一個正常的人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在大路上,邁著步走路并不難,人只要有力氣,就能前進。而在此過程中涉及的力學知識很不簡單,請同學們嘗試一下,背靠著墻向前邁步,你就會發現,只要身體一直貼著墻壁,這只腳就邁不出去。如果想要邁出這一步身體必須離開墻壁。這說明,身體跟著向前移動了,這過程中一定借助了某種外力。換言之,正是這種外力推著人前進,如果這種力偏小,走路就會很困難。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向學生講解力學綜合知識,在學會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緊密連接,可極大地增強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科學的科學探究實踐與創新精神的能力,使其真正地體驗到生活科學的價值。
七、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在初中課堂上有著無可匹敵的優勢。初中科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開展的,一旦離開了實驗必然會枯燥乏味,而面對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也無法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于課本中一些簡單而又不必要去做實驗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的形式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視覺感官上有了一定的沖擊,多媒體教學給初中科學課堂提供了方便之門,由于初中科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并且很多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僅僅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很多學生對學習科學會感到吃力,因此必須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優勢來教學,它利用了多媒體技術的動畫、聲響、視頻等等基本特點,將繁瑣復雜的科學知識點變得形象生動,這樣通過色彩鮮艷的動感把科學知識展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老師在講解七年級上冊《地球上的水》這一課時,可以課上讓同學們觀賞《未來水世界》這樣的一部有關水資源的科教電影,讓大家們認識到水資源的寶貴,督促大家節約水資源,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以及動感的音效進行體驗,讓學生知道地球上絕大多數水不能直接飲用,淡水面積僅地球水資源面積的十分之三不到,其中十分之七為冰川水,人類難以使用,人類只能靠節約水資源而加以維持。然后讓學生發表自己如何節約水資源的觀點,讓學生從現在開始培養愛護水資源的意識。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從人體感知的各個方面上給學生更有力的沖擊,這要比老師拿著內容干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精準教學的教育方式作為新的教學方法滲透于初中科學教學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力與創造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于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學校和老師應共同努力制定相關的策略方針,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開展合理的相應的科學教學手段,對孩子盡職盡責。這樣才能促進科學教育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緒杰.初中科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76-177.
[2]黃新新.初中科學課堂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32.
[3]壽茂森.利用科學課程培養初中學生科學素養略探[J].新課程研究,2019(19):73-74.
[4]顏偉云.初中科學學習進階的操作體系[J].化學教學,2019(0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