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如科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實施,為學生創建優質小學思想品德課程,實現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問題。在小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思想品德教育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要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建高質量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知識,同時實現自身道德素養的提高,真正意義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素質教育
前言:小學階段是向學生實行德育的起始時期,也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德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發展學生的素質,將學生培養為創新型人才。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座位上機械的聽講,這樣的教學方式限制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全面能力的提升。想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就要將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改變,轉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平時的生活中,要經常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動態。教師要放下自己身為師者的架子,主動的與學生交流,真正的關心學生會使學生愿意與教師敘述自己的實際情況,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朋友,學習中的良師。教師還要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為學生搭建平臺,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充分的使學生的潛能挖掘,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使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激發。只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才能夠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1]。
二、進行情感體驗
小學生的道德觀念通常體現在其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小學生通過教材中的知識和道德認知來認識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活動,通過多次的實踐體驗后就會牢記道德體驗,內化為學生自己行為的準則,實現了對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情感教育在小學教學中有著多種形式。例如換位體驗,對比體驗,實踐體驗等等。換位體驗指的是在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使學生產生親身的感受,加深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將學生的道德情感有效的激發,成功的將其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知。對比體驗指的學生運用已有的道德觀念去評價和體驗,形成道德素質。通過有效的對比,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真實可信,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實踐體驗指的是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中要有意識地抓住時機,組織學生主動的參與實踐活動,通過真實的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同時也會幫助學生實現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學生通過真實的感受,提高道德知識,更真切的感悟思想品德,幫助學生有效的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開展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的領悟[2]。
三、創設和諧氛圍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經驗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通過趣味性的圖片,悅耳的音樂及生動的視頻,為學生創設情境,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到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較差,因此采用多媒體將教材中的知識生動的呈現,能夠使學生直觀的感受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依據教學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學生深入的分析角色特點,感受角色性格,更好的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能夠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幫助學生領悟教材中的思想和內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構建和諧氛圍,能夠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3]。
在學習《家庭和睦我有責》時,教師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為學生創設角色扮演活動,既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同時也會使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先要求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家人之間發生矛盾應該怎樣化解?大家有這方面的經驗和體會嗎?要求學生相互之間討論和交流,談一談彼此之間的感受。然后分小組創設情境進行表演,如果家人發生矛盾了,我應該怎么辦?通過表演學生樹立對家庭負責的思想,初步建立家庭責任感。在學生產生對家庭矛盾的真實體會后,教師要為學生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家庭責任感的形成,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一個對家庭有責任的人,長大后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公民。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既能夠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和感受,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
結論: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還要帶領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和體會課堂中的情感因素。同時還要為學生創建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知識。教師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才能為學生創建優質小學思想品德課堂,實現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董世蘭.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06):62-63.
[2]盧建華.淺析小學思品教育、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52-53.
[3]朱文峰.小學思想品德與素質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