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
摘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而數學課堂在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價值。在基礎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寓情于景、激活思維,提高數學課堂思維訓練的實效性與效率,如何真正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已成為學界重點關切的話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思維訓練;方法;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陣地,也是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的主要途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心理和思維習慣為基,提升教學講學能力,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改善,從而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教學思想影響下,很多教師的教學思維是功利性、短視性的,單純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強調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看不到思維訓練對學生未來學習生活的好處。如一些六年級教師,在升學指標、考試成績、家長催促等壓力之下,十分重視知識點的講授,學生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只是死記硬背,缺乏深度思考、發散思維的能力,既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又對于難題無法思考。為了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必須調整教師教學觀念,將思維訓練作為課堂的基本內容和必要補充,讓學生獲得更全面的成長。
(二)方式方法單一
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中,缺乏有效、多元、合理的方式方法,導致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知識結構講授混亂,與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律相脫離,自然就難以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特別是,一些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中,受教材約束,當教材編排存在疏漏或與學生認知不相適應時,就會導致思維訓練過難、過于單調,很容易觸發學生的厭煩情緒,進而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不以學生為本
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中,采用了靈活多元的方式方法,也具備長遠性的目光,但數學課堂思維訓練仍舊缺乏實效性與效率,究其原因,在于沒有以學生為本。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思維發散、想象力天馬行空,對一些數學問題有著極富個性的看法與思維,教師在課堂的思維訓練中,如果不能照顧好學生思維與特點,只重視訓練,而忽視思維想象、發散、跳躍,就難以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
二、小學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的對策
(一)增強與小學生思維模式的契合性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數學學習較為基礎,課程內容中的知識點也較少,因此數學思維往往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即便有學習奧數的底子,但邏輯思維能力也并不夠突出。同時,城市與農村、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存在較大的思維差異,小學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增強與小學生思維模式的契合性。這就要求教師跳出教材約束和傳統觀念,認識到小學生是思維特點、認知水平、知識水平、思維存在差異,制定好數學課堂中思維訓練的目的、大綱、方法,再依據學生的具體J隋感進行調整補充,將知識點延展開,將技能生活化,充分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增強小學生思維訓練的積極性
小學生主要是6~12歲的兒童少年,他們學業負擔較輕,有較多的時間、精力去進行思維訓練,而且對周遭的一切充滿好奇,如果在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中,能夠激發他們進行思維訓練的興趣與積極性,那么不僅將在成績提升上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將對小學生的未來學習工作生活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興趣出發,而不是根據自身愿景來教學,必須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喜歡什么、熱愛什么、擅長什么、討厭什么,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提升教學效率,同時為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墊下良好基礎。如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喜好玩鬧的特點,可以組織與數學思維訓練相關的知識競賽,既激活小學生的好勝心、好奇心,又讓小學生在比賽、交流、互動中拓展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
(三)增強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盡管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同時,大多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和自主性,但是小學階段提學生以后學習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后續的學習才能奮勇精進而不是磕磕絆絆。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應特別強調增強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在小組合作學習、自由交流討論、家長老師輔導之外,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哪怕可能是錯誤的,也要進行大量的練習,不斷提升自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竟,獨立思考能力將伴隨學生的一生。
(四)增強小學生的分析判斷力
要想將小學數學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同時提高數學學習成績,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思維訓練中,就必須重視起小學生的分析判斷力。可以通過情景教學,給予學生特定的學習環境與空間,從而引導和調整其思維模式,使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手段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而在學生卡殼時,教師應及時出現并予以點撥,提供學習方向,幫助學生建立信心,養成習慣,從而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