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凡
【摘要】:毛澤東主席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你們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少年隊員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與希望,少年隊員只有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我們的國家才有未來!。
【關鍵詞】:少年隊員 文化自信 綜合素質
一.關于當今少年隊員文化自信的現象調查
(一)城市少年隊員的文化自信觀
(1)城市青年生的文化自信觀念相對來說是比較強的。這也正印證了那句名言“用珠寶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城市普通學校的學生因為接受了較多優秀文化的熏陶,所以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著比較強烈的文化認同感。由于所處的環境條件的先天優越性,所以他們在購買書籍,提高自己文化的素質,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方面的能力比較強。
(2)少數的城市學生對于文化的自信不是那么強烈。他們認為,文化自信對于自己來說沒有那么重要。好像是可有可無的東西。甚至有極少數的學生認為文化無論國籍,只要對我來說是有利的,我就可以高枕無憂地使用它。
(二)農村少年隊員的文化自信觀
(1)在學校中,從農村來的學生占多數。農民是老實的農村人,整天面對的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他們的孩子也是相應的是很老實本分的人,繼承了傳統的農村文化觀念,所以他們的文化自信還沒那么強,因為他們的奮斗目標不是為文化奮斗,而且為了學習而戰。
(2)極少數的農村來的學生能對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這集中表現在他們對先秦諸子文化,史傳散文,哲理散文等古代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對當今五花八門的競爭文化的多方了解上。這類學生往往是成績佼佼者,在他們的優異的學習成績下,他們才有機會去了解更多的優秀文化。
二.簡單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1.水平不同。當今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包括少年隊員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沉浸在享樂主義得思想中。
2.環境不同。過去需要艱苦奮斗的日子已經遠離我們而去,不身處那個時代、境地,人們是很難發生在那樣環境下的行為活動很持久的改變的。
3.思想不同。當今時代的少年隊員奮斗感沒那么強,責任沒那么強烈,文化自信沒那么強烈。受到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滲透,越來越要求顯示自我,隨心所欲地自由散漫慣了。
4.所處的環境不同。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學習態度和文化觀念。文化氛圍好的地方,自然容易形成很強的文化自信,反之亦然。
三.如何提高少年隊員的文化自信
(一)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增強少年隊員對優秀歷史傳統的傳承
1.“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其中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跨越時空、超越國界。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但文化自信僅有資源是不夠的,還要用好資源” 。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優勢。如何用好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延續和發展中華五千年文明,促進中國和世界人類文明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對優秀歷史精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小至對從先秦諸子散文等開始的五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優秀文化作品,大至流傳于人民生產生活中的的茶文化、酒文化、各種曲藝劇種、書法、詩詞、圍棋等精神文化,這些都是屬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范疇。加強涉獵閱讀古人這些優秀的精神文化,用來豐富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
(2)加強對前人優良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展。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發展,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優良道德傳統,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優秀民族優良傳統。曲明慧在《高校少年隊員如何樹立文化自信》中說過“高校少年隊員的文化自信,就是高校少年隊員在透徹了解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對傳統優秀文化的高度認同和充分肯定,積極的繼承、發揚和創新傳統優秀文化” 。
(二)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增強少年隊員對優秀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承
1.我們要繼承勤儉節約的紅色革命傳統美德
無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始終帶領人民為實現偉大復印中國夢而時刻努力著。在那樣艱苦的年代,黨和人民正是憑著勤儉節約的美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硬是打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這一大片光明的天下。作為執政黨的領導尚能如此,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說不呢?
2.我們要繼承不怕犧牲的紅色革命傳統美德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當然,我們要不怕犧牲,并且敢于犧牲自己,意思是要我們要學會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確的選擇,該舍棄的時候就不要留戀。有時候犧牲自己一人的幸福,換來大家的希望,這種犧牲是值得的,是應該被推崇的。
3.我們要繼承嚴守紀律的紅色革命傳統美德
沒有鐵的紀律,哪來鐵的隊伍。沒有紀律,什么事情都亂成一鍋粥。有句名言說得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前者。紀律是維持人類生活正常秩序的一個保證,做事有紀律,并且嚴守紀律,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三)增強文化自信,就要增強少年隊員對外來文化的批判與繼承
在21世紀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黨領導著我們人民群眾堅定不移地走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堅持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集中體現在科技硬實力的競爭和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上。“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是培養人的基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堅持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鐘俊平.少年隊員堅定文化自信的三重維度[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7,40(04):124-128.
[2]牛風榮.創設寓教于無形的文化生活課堂[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04):18-20.
[3]葉青.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29(10):84-86.
[4]楊建義.引領大學生從文化認同走向文化自信[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9(01):6-9.
[5]曲明慧,慕靜.高校少年隊員如何樹立文化自信[J].人民論壇,2017,(12):124-125.
[6]莫憂.高校共青團推進文化自信融入文化育人過程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8):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