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平
摘 要:在初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摩擦力知識是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學生不容易透徹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知識,老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清楚了解摩擦力知識,提升學習質量,還能提高老師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初中的摩擦力教學和高中的摩擦力教學,探究了摩擦力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的應用要點,還有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物理摩擦力;教學
1 前言
學生在學習階段必須要掌握物理知識,其中摩擦力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不僅包括有初中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中也會學習到物理知識,只有全面了解并理解摩擦力問題之后,才能繼續物理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在物理摩擦力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掌握摩擦力知識,下文將針對問題教學法在物理摩擦力教學中的實踐展開分析探究。
2 摩擦力教學分析
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初中時期學習的摩擦力概念和知識,要使物理摩擦力教學具有實效性,老師需要利用問題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活動,既要帶引學生適當回顧初中所學摩擦力知識,還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研究摩擦力的概念難點,并且有效結合初高中的磨擦力教學,才能使物理摩擦力教學質量得到提升。下面將展開分析探究。
2.1 初中摩擦力教學
2.1.1 了解基本知識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是學生最初了解和學習摩擦力概念和知識的階段,老師要使用有效方法帶領學生認識并學習摩擦力是如何存在的,以及摩擦力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使學生可以學習到影響摩擦力大小的相關因素,還有增大摩擦力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1]。另外,老師還要使學生認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摩擦力的利弊,使學生形成應用物理知識的意識。
2.1.2 引導學生認識并學習摩擦力
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展示溜冰鞋、釘鞋、平底鞋的鞋底圖片,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功能的鞋子鞋底會有差異性?還可以在課堂中播放教學視頻,比如前進的自行車和溜冰運動員還有汽車在發出剎車命令之后都會逐漸停下來,學生觀看視頻會發出疑問,運動物體在失去牽引力之后為什么會停下來?通過圖片的展示和教學視頻的播放,便能順利切入到摩擦力的教學中[2]。同時,老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親自感受到摩擦力,比如在課桌桌面上拉課本、推課本,在此時引入摩擦力概念,便能使學生認識并了解到摩擦力。此外,摩擦力大小及摩擦力的增加減小可以通過實驗操作來進行說明。比如可以使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在長木板上勻速直線運動,要是接觸面粗糙,那么摩擦力也就越大。
2.2 高中摩擦力教學
通過《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可以知道,高中學習的摩擦力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主要指物體所受靜摩擦力隨著其他運動狀態或者其他外力的變化而變化,在零與famx之間出現大小的變化,方向也可以出現相應變化,但是需要根據物體運動狀態,然后根據牛頓運動定律或物體平衡條件來計算其大小。雖然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呈相反方向,不過有時不能準確判斷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所以確定其方向也要根據牛頓運動定律或物體平衡條件來進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f=μN,方向與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呈相反方向。靜摩擦力的滑動摩擦力不難確定,但是滑動摩擦力有變化力,可以改變其方向和大小[3]。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沒有絕對節點,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換這兩種摩擦力。
3 問題教學法在摩擦力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3.1 不能進行題海教學
問題教學與題海教學不同,教學理念不一樣。問題教學主要是構建主義思想,學生在老師的帶引指導寫進行學習,使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并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而題海教學過于注重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不能靈活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對于知識的累積也是盲目的,不能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4]。
3.2 開展問題教學不能過于程序化
在摩擦力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不能生搬硬套,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按照課前設計主線思路來進行,才能使學生學會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4 問題教學法在摩擦力教學中的應用
4.1 循序漸進開展教學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必修一有重疊知識點,老師要自然銜接過渡好重疊部分的知識內容,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才能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進入高中摩擦力教學之前,老師可以帶引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摩擦力概念及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喚起學生的學習記憶之后才能更好的切入到高中摩擦力教學中。比如老師可以選用相關實驗器材在課堂中做小實驗,幫助學生回顧并鞏固物理概念和知識點,可選用木板、毛巾、木塊、玩具小車、刻度尺、面部,在桌面上進行實驗。首先讓玩具小車從斜面自由滑下,桌面上的通過距離用刻度尺標出,接著再重復兩次,距離標記在毛巾上,然后讓學生觀察不同材質對玩具車造成的阻力,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4.2 適當拓展問題
回顧初中學習摩擦力的知識點是為了更好的切入到高中摩擦力教學中,并未要有效銜接初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學,才能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當形成新知識點之后,可以適當擴展新知識點,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緊緊圍繞摩擦力教學來提出問題:下雪時路滑,及其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清同學利用相關物理知識來解決該問題,并說明理由,物體運動方向與摩擦力是否相反?同時舉例說明。通過問題的拋出,不僅可以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還能順利切入到摩擦力教學中,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知識。
5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探究,我們知道初中和高中的摩擦力知識點有重疊部分,并且摩擦力知識是較為重要的部分,老師必須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教授摩擦力知識點,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記憶。
參考文獻:
[1] 王心應.問題教學法在摩擦力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61.
[2] 李紅旗.問題教學法在摩擦力教學中的實踐[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6)
[3] 張偉.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高中數理化,2018
[4] 付長龍,程香,索明何.物理情景教學法在摩擦力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5: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