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芹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的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并且教會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鑒賞文學作品,理解文學作品的中心思想,使學生在受到文學作品中高尚情操的熏陶,這樣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因此初中語文名著導讀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能夠合理的安排閱讀時間,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并沒有理解其中的真正含義,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正確的引導學生去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
近幾年名著閱讀是語文中考考試的必考題目,但學生的閱讀成績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這是由于閱讀教學落實不夠所導致的,同時教師只關注名著中的知識點,沒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閱讀,導致學生對閱讀沒有產生興趣,進而學生的閱讀水平沒有得到提高。
1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現狀
1.1 教師只注重分數,而忽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更加注重考試的分數,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在教學課堂中,只注重有關知識點的記憶,而忽略了學生的閱讀。由于名著閱讀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在課堂中很難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同時也沒有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導致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較少。有些摘選的題目,學生并不了解其中的寫作背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讀懂作者的真正意圖,進而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1.2 教師在名著教學過程中缺乏指導
由于名著是根據當時社會背景以及特定的人物編寫出來的,如果學生不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相關人物特征,那么在有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文章真正的含義,并且學生還會感覺到枯噪乏味。在教學課堂上,教師為了提高語文分數,反復強調名著中的知識點,而忽略了其他的內容,這樣不僅破壞了閱讀的整體結構,也失去了學習名著的意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只在課前做一些簡單的任務與背景介紹,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 初中語文名著導讀的閱讀策略
2.1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結合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內容,帶動課外閱讀,使課內、課外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文章進行相應的拓展,或者介紹作者當時生活的社會背景,或者創造一些懸念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例如:在《出師表》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插入《三顧茅廬》故事,讓學生了解劉備與諸葛亮的人物形象,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對于劉備與諸葛亮的人物形象了解的還不夠多,進而引導學生主動閱讀《三國演義》。
第二,通過相關影視作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信息化時代下,傳播媒體生產了很多可以利用的名著教學資源,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都被拍成了電視劇與電影,例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影視作品,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綜藝節目也能夠使學生了解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百家講壇》綜藝節目等等,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對文學作品進行賞析,并做出綜合性的比較,使學生每完成一次閱讀都能夠有所啟發。
第三,通過展示圖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名著的時間距離現代較為久遠,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導致學生很難弄懂其中真正的含義,但通過圖片展示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學生對圖片的內容進行聯想。例如:在講解《香菱學詩》一課中,可以展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并描述圖片的相關內容,使學生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社會背景,進而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
第四,通過成語或俗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通常情況下比較愛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俗語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問學生徐庶是誰?俗語里主要講了什么故事?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向學生介紹徐庶的人物形象,并講述俗語里所包含的故事以及徐庶其他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告訴學生本故事出自于《三國演義》,進而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
2.2 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
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導讀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學生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應該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策略,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
第一,教會學生學會略讀與精讀。由于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因此必須教會學生學會精讀與略讀。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節應該細細的品位,并且對故事情節的人物進行重點分析,欣賞作者的寫作結構。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品位名著中的語言,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名著的藝術特點以及寫作手法,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情感收到熏陶,還能夠使學生獲得相關寫作知識。
略讀法是通過作品中的重要情節,快速的進行瀏覽文章,從文章中獲取一定的信息,對文章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學習外國名著時,由于作品含有大量的心理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采用略讀的方式進行閱讀。
第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對于初中名著的導讀,通過在課堂上的引導是不夠的,因此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名著,還能夠根據自己的閱讀水平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及時的進行指導,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因材施教,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過后,要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且教師應該定期的進行監督,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2.3 開展閱讀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名著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教師應該及時的進行監督與指導,為了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盲目的閱讀,因此可以圍繞相關名著作品,展開相應的閱讀活動,例如:展開閱讀沙龍會、名著閱讀交流會、經典文學鑒賞會等活動,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閱讀水平,制定具體的閱讀計劃,并且將閱讀計劃表粘貼到班級的宣傳欄,這樣有利于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監督。其次,可以制定每日閱讀量的匯總表,規定學生每天最低的閱讀量,對于閱讀量大的學生應該進行相應的獎勵,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名著導讀”對于(下轉頁)
(上接頁)學生的閱讀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名著導讀”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名著的藝術魅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通過相應的名著導讀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學會其中的寫作手法,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敏.全科閱讀引領下的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8).
[2] 倪云鵬.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8).
[3] 胡嚴媛.“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的編寫及教學策略研究[D].黃岡師范學院,2019.
(作者單位:銅山區張集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