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就能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區域活動就是在開放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產生的,最能體現幼兒的本體性價值,在幼兒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能面向全體幼兒,孩子們在這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操作材料,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對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幼兒園 區域活動 指導
那么,如何為幼兒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學習的舞臺呢?為了讓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快樂成長的園地,我們嘗試性的對區域活動的安排提出了自己的幾點設想,已達到實實在在地促進每個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區域活動的內涵
區域活動也是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性的自主學習活動。它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它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開展游戲活動;它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不同需要;它通常是個別進行的,有利于教師了解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活動的出發點是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的原有經驗與水平。活動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合作、協助,幫助幼兒學會學習。也是幼兒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二、區域活動的價值與特征
區域活動是以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滿足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幼兒能力的一種教育形式。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它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著學習的潛能。
1、區域活動通過游戲與學習的統一,促進了幼兒的主動活動。
幼兒是一個社會的人,他生來就具有人的尊嚴和價值,幼兒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有自主性、獨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是發展的,能動的個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總是以主體的身份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種活動中發展自己的。顯然,灌輸式的知識教學是不能適應形成、發展和提高幼兒素質這一要求的,不可能給幼兒提供很多發展主體性活動的機會。幼兒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必須通過也只能通過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來實現。區域活動具有簡潔動態的物質環境,溫暖而輕松的氛圍,幼兒樂于參與其中,產生興趣。他們會動用各種感官去眼看、耳聽、口嘗、手摸,了解各種事物的特征。他們有充分活動的機會,更多的選擇,獨立自主地去觀察、操作、發現,從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說,區域活動既是幼兒的游戲活動,也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但此時的“學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它突破了傳統教育中的幼兒處于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孩子,讓孩子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通過活動得到發展。區域活動賦予幼兒極大的自由度,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為幼兒自主習慣和能力養成提供了條件。教師設置的各個活動區及為活動區提供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幼兒主動活動的物質基礎。具備了這樣的物質基礎,教師再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的活動施加影響,支持、促進幫助幼兒順利活動,幼兒的主動活動也就落到了實處。
2、區域活動通過空間的開放和內容的整和,促進了幼兒的交流交往能力。
幼兒在活動區的活動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聚攏起來的小組活動。這就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優點的了解。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極高,同伴間的交往率大大加強,語言、社會性、動作技能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他們不光自己獨立的思考學習還與身邊的同伴相互作用。可以說,在這個小組里,每一個幼兒都在關注同伴的一言一行。每個孩子為了能被同伴接受,為了維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關系,必須控制調節自己而做出一定的努力。這一過程中的幼兒的個性、情感、行為習慣、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性都得到逐步的發展。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的相互觀摩、學習、啟發和激勵是經常性的,是其教育模式的必然,也已經成為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他們積極主動地與同伴交往,從中合作、協商、互助能力得到提高,也鍛煉了成功和發現的喜悅。從而建立自信心,自己主動地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告訴同伴。總之,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種種交流在提升活動區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指導策略
區域活動的指導是開展區域活動的主要環節,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教師在游戲中主要通過語言和行為來指導幼兒的游戲,只有充分觀察幼兒的游戲,才能發現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幼兒游戲的形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游戲材料,確定何時參與、介入幼兒的游戲,做出有效的指導。
1、重視觀察,適時、適當的指導
首先,老師要從整體上了解全班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活動中幼兒的情緒等。教師要對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以及表現,做出適宜的、及時的反應,提供適時的、適當的隱性指導與幫助,并對活動區進行調整、補充、支持和擴展幼兒的活動,從局部上要觀察個別幼兒玩什么、怎樣玩、和誰玩等,同時還能檢驗教師預先投放的材料和指定的計劃是否符合班級幼兒認知發展水平。對能力特別強或特別弱的幼兒,應留有他們活動的動機、目標和困難,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建議,以幫助他們完成任務,使幼兒在活動區的游戲中探索與認識周圍環境,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人交往、合作,調節與表現自己的情緒。
2、重視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實現自己富有個性的發展
活動區是最適宜于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其最大特點是為幼兒提供適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動環境。如在小班“動一動、試一試”區域活動中,為了有助于小肌肉發育和培養細致操作能力,設置了“夾珠子”內容,進一步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分成:夾紙團、夾蠶豆、夾玻璃珠三個層次,呈逐步遞進并按難易程度分裝在三個小筐內投放,同時在最簡單的小筐(夾紙團)上貼上一個紅蘋果,表示這是最簡單的,依次貼上兩個、三個蘋果,這樣改變了材料投放的無序、雜亂現象,使教師對哪個幼兒達到何種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再如在指導策略上,教師對較內向、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而對較自信、能力強的孩子則應告訴他“我相信你自己會想出辦法來的”,這樣方能更大地發揮區域活動的應有價值。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將是所有幼教工作者不斷進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現軍. 聚焦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誤區與對策[J]. 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7(1):27-29.
[2]王鄭輝.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及指導[J]. 讀天下,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