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森
摘 要: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當下較為盛行模式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生活與科學知識的緊密聯(lián)系,應用生活常識鍛煉學生科學思維,提高科學素養(yǎng)。在本文中,筆者根據(jù)多年小學科學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實現(xiàn)科學生活化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主的一門自然科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重視實驗教學,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一些帶有科學知識的案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科學知識”,進而提高科學學習興趣。
一、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教學情境導入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改提出“生活化教學”理念后,廣大教育工作者就開始不斷嘗試多種方法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小學科學主要以實驗為主,教師授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常采用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教學情境導入課堂教學,將學生代入熟悉生活場景中,并使其感悟到生活中蘊含的科學知識。學生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能夠以輕松自在地心態(tài)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并對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烈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科學教師在講授“熱的傳遞”一節(jié)時,說道:“同學們吃飯的時候如果將一個金屬勺子放入盛有熱飯的碗中,發(fā)現(xiàn)勺子有什么變化嗎?”學生回答道:“沒有變化!”教師繼續(xù)引導道:“那如果你用手觸碰勺子,會有什么感覺呢?”學生道:“勺子會燙手!”教師道:“那你們知道勺子為什么會燙手嗎?如果將勺子放進盛有冰塊的水中,勺子溫度也會有變化嗎?”學生道:“飯的熱度傳給了勺子,如果放入冰塊水中勺子會變涼?!苯處煹溃骸暗降资遣皇沁@樣呢,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實驗驗證一下,并共同總結(jié)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苯處熗ㄟ^通過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教學情境導入課堂實驗,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還能夠增強其動手欲望,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
二、運用生活案例講述科學知識,增強學生理解力
為了拉近身邊生活與科學知識的距離,教師在教學中還常常運用生活案例講授科學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小學科學教材中尋在的許多科學知識都與人們?nèi)粘I钣嘘P(guān)系,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將發(fā)生在身邊的一些小故事講解給他們,使其在聽故事過程中對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聲音的產(chǎn)生”一節(jié)時,說道:“同學們,我們在玩‘猜猜我是誰’游戲時,大家是如何確定這個人是誰的呢?”學生回答道:“通過聽聲音!”教師繼續(xù)說道:“大家在學校時,聽見了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但沒看見人,仍然知道叫自己的人是誰?你又是如何判斷的呢?”學生回答道:“有!聽聲音!”教師道:“同學們都知道可以通過聲音判斷一個人是誰,那大家知道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嗎?”一學生道:“通過喊叫可以發(fā)出聲音。”一學生道:“我可以敲桌子使其發(fā)出聲音?!边€有學生說:“我可以通過吹哨子發(fā)出聲音。”教師道:“同學們說話或者喊叫時可以將手放在喉嚨上,敲桌子或者吹哨子時可以放上一些紙屑,觀察發(fā)出聲音的時候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睂W生立即行動起來,教師隨之講解“聲音是由振動產(chǎn)生的”。教師通過運用生活中常見案例講述科學知識,能夠增強學生理解力,提高其學習興趣。
三、善于進行生活化練習,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練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他們通過不斷練習,使得所學知識掌握地更加熟練,使得某一技能更加嫻熟。小學科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科學知識,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中只能講授部分知識后提供少部分時間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生由于年齡限制,對課堂知識掌握程度不高,但經(jīng)過不斷練習后,才能夠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提高科學學習效率。生活化練習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熟練掌握科學知識,實現(xiàn)學以致用學習效果,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七色光”后,學生認識到光可以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同時還將“為什么彩虹是由這七種顏色組成的”等問題講解給他們,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下課前,教師說道:“同學們,可以自己回家利用洗衣液、水和吸管制作出五顏六色的泡泡嗎?”學生回答道:“可以!”教師繼續(xù)說道:“同學們在制作泡泡時可以跟爸爸媽媽或者小伙伴講一講為什么我們吹出來的泡泡是各種顏色的?!睂W生驕傲地點頭表示贊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并將知識傳播給他人,不僅達到了學以致用效果,還提高了他們學習自信。
四、注重日常生活知識科普,激發(fā)學生好奇心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生活化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了科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有效激發(fā)了他們好奇心。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知識科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使之再掌握基礎(chǔ)科學知識同時提升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chǔ)。學生在日常耳濡目染中,不僅提高科學學習效率,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
例如,教師在課上教學時,可以將廚房中如何利用醋出去熱水瓶中的水垢、如何使用堿清洗廚房油煙、將蛋殼放進醋中為什么蛋殼逐漸變小、洗衣服時為什么出現(xiàn)五顏六色的泡泡等問題進行解釋,激發(fā)學生好奇心,使他們認識到只有學習了科學學科后才能回答這些問題,進而提高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仔細聽講,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科學知識普及氛圍中,知識和眼界都能得到進一步提升,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此外,教師還可尋找一些新奇的科學實驗,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帶領(lǐng)小組成員一起將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知識普及給其他學生,提高知識受眾度,使學生徜徉在科學知識海洋中,探尋科學帶來的奧秘。
五、采用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俗語云:“實踐出真知!”教師在教學時如果注重實踐,加強實踐教學,能夠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小學科學主要是以實驗為主,教師在課堂中帶領(lǐng)學生動手完成實驗,探究科學真知,但是大部分科學實驗較為簡單,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中完成,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助生活材料完成。小學科學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準備一些日常生活中與實驗有關(guān)的材料,并教給學生如何使用這些簡單的實驗用品成功完成科學實驗,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其積極主動地思考其中奧秘,進而提升他們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研究磁鐵”一節(jié)時,通過實踐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上課,教師道:“同學們見過磁鐵嗎?”有學生說見過,有人說沒見過,教師隨即拿出一些磁鐵分發(fā)給學生,說道:“同學們拿到手里的就是磁鐵,磁鐵又叫吸鐵石?!睂W生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吸鐵石就是磁鐵??!”教師道:“磁鐵有哪些特性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使用你們手里拿到的磁鐵吸一些物品,觀察哪些能夠吸起來,哪些吸不起來,原因是什么?!睂W生立即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有人建議吸吸課本、桌子、鉛筆、橡皮、螺絲、自動筆,有人建議吸手表、書本、拉鏈還有門窗。學生經(jīng)過親自實踐,發(fā)現(xiàn)磁鐵能夠吸住螺絲、門把手、拉鏈等含有鐵的物體,教師帶領(lǐng)他們進行總結(jié),并將實現(xiàn)準備好的一些含有鐵的小物品展示出來,供其檢驗。教師通過采用實踐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還能提升其思維水平。
一言以蔽之,小學科學教師要緊跟新課改教學潮流,通過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教學情境、運用生活案例、進行生活化練習、科普生活常識和實踐教學等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理解力,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實現(xiàn)高效科學課堂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煜晴.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3):28-28.
[2]魏文杰.淺析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276-276.
[3]劉紅廷.論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科學咨詢,2017(22):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