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要:當前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以及服務理念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發展需求更,針對性整合創新學科服務發展模式,完善學科服務平臺調整學科服務管理發展戰略,注重對自身的服務與管理的創新.促進學科內涵式發展使學科服務能夠精準對接師生用戶需求,方能構建完善的圖書館服務體系.面對高校圖書館進行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的創新,為實現學科服務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這對圖書館發揮自身更大的作用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也為高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與創新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7-0120-03
當代社會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國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高校圖書館讀者的閱讀方式和學習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文化現象的變化在高校圖書館體現得尤為明顯.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高校的文化集中地,也因其外在獨特的設計也是被多數高校打造成自己的地標性建筑.然而卻發現多數高校圖書館正被逐漸邊緣化,真正去圖書館看書學習的人數少了,導致圖書館文獻的利用率也出現逐年下滑的趨勢,這給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形成特別大的影響.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老師和學生都能更加輕松便捷的通過網絡獲取知識.這對高校圖書館的傳統職能來說無疑就成了非常大的沖擊.但是,面對信息社會飛速的發展,高校的圖書館也有必要在服務創新方面再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以此來滿足廣大師生對知識的新需求.
1 高校圖書館在網絡化服務與管理中的不足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產物,給社會各類事物帶有機遇的同時,也給社會各類事物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對于圖書館而言,其機遇與挑戰也是同在的,尤其是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這一現象是更為深刻,具體表現為服務表面化、形式單一與管理缺失等等.
1.1 高校圖書館的網絡融合服務趨于表面化
目前多數的高校都是簡單地把圖書館看成學校的大藏書閣,以至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意識趨于淡薄,服務缺乏深度.我國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已經把學科服務逐步轉向自己服務的研究熱點,多數高校都開通了學科服務平臺來為師生服務.但是在實踐檢驗中發現,服務平臺的作用多數被單一的異化為交流互動了,實際服務工作多數都是師生向圖書館來反映信息資源,并未把向讀者提供館藏資源檢索與服務項目,更多地是把平臺當作收集服務信息需求的一種工具.大多數高校都在相應的政策引導下“跟風式”地開展服務,但其服務形式也往往局限于整理學科資源等趨于表面化的傳統服務項目,并未因地制宜地制根據自身特點來定相應的學科服務策略,從“要我發展”向“我要發展”轉變,打造具備自身特色的學科服務品牌.大部分高校針對學科服務的態度既滿足不了讀者對信息的實際需求,也不能適應當前大數據時代對知識發展的需要.
1.2 高校圖書館的網絡融合服務形式單一
我國多數的高校圖書館都是按照過去的傳統藏書編目、借閱、陳列等程序和模式建立起來的.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沒有根據多元文化背景用戶的需求來設計服務內容,其職能陳舊效率低下、服務方式單一滯后弊端逐步暴露出來.導致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難以滿足信息時代師生對信息“快”“深”“精”三個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大多提供以文獻檢索和借閱、電子資源瀏覽與下載為主的多元文化服務,雖然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采取利用計算機來代替人工操作,采編、檢索和流通等業務基本實現了自動化服務管理,但是信息服務也都是局限于將一般文獻的信息和有價值的零散資料收集與整理,從而導致提供的信息實用性相對較差.對現有館藏資料數字化的比例不高,網絡化建設在整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尚未形成.虛擬的電子信息資源作為可提供服務還十分匱乏,大量網上信息資源有待開發,多數文獻資源還停留在館藏書目的層面上.
1.3 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相對不完善
眾所周知,高校圖書館是圖書館的重要類型,也是實施高等教育的主要場所,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圖書館服務對于高校來說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對于高校來說,圖書館不僅可以為師生服務,還可以提升整個學校的文化氛圍和形象.可以說學科服務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重中之重,更是是高校圖書館來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主要內容.對于大多數師生來講,專業知識、學科服務、自身能力培養構成了個體與學校共同成長的重要內容.在其成長與發展的過程中,圖書館則是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正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朱大紅所說:“隨著學術環境的日益自由化和用戶需求的日益專業化,提升高圖書館新型服務能力建設已成衡量圖書館新型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指標.”然而,有學者針對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用戶閱讀習慣的調查研究發現,高校圖書館在管理與服務方面存在許多相對不完善的問題,同時,高校圖書館在對引導高校師生用戶閱讀習慣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
2 網絡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知識管理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思想提醒我們,“理念決定行動”.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對于圖書館服務的理念決定著服務的最終實施,這一點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在網絡時代的影響下,各類事物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趨勢.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的態勢與發展情況,因此,建構新的指導理念是極為必要的.
2.1 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高校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要求越來越高,這不僅要求高校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要求高校圖書館員既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因此,在知識背景的形勢下高校圖書館在加強知識管理與服務創新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己任.同時,圖書館對管理人員也有著極高的要求,要求管理員要對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有著充分的認知,還要具備極高的工作協調能力.圖書館主管領導一定要有激發和充分挖掘管理人員的潛力的能力,要學會不斷提升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養,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的能力.另外,圖書館要定期開展對工作人員的能力進行審核評估,使其根據其自身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來合理規劃圖書管理工作,讓每一位圖書館管理人員都能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真正實現圖書館管理工作“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管理目標.
2.2 提升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不言而喻,在信息化的時代的21世紀,是一個對信息服務能力有著極高要求的時代.對于一個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員來說,他們不僅僅是要具備相應的圖書管理服務認知和管理技能,同時,還要能夠積極迅速地找出讀者在圖書館所需要的服務需求.從目前圖書館館員的發展情況上來看,目前數圖書館的服務人員部分沒有經過相關專業化的學習和培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服務管理理念與信息實踐能力.客觀上來講,有待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社會與高校圖書館應該為圖書管理員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安排相應的課程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可以通過讓圖書館管理員進行更多的學術交流會和學校內部培訓,同行之間進行相互交流,鼓勵同行進行取長補短提升管理員服務技能和管理能力,既能促進圖書館的整體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也為圖書館的長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3 創新高校圖書館管理機制
圖書館管理中最為核心科學有效的的管理理念就是為提供優質的服務,只有對圖書館的服務方式不斷地進行完善與創新,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健全圖書館管理機制.互聯網已經越來越普及,網絡也已經成了每個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學校能夠通過網絡與師生間及時的收發通知,并通過網絡展開相互交流與互動.網絡平臺在高校圖書館與師生之間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網絡圖書館主頁上公布各項文化活動,開辟學生參與專欄,并及時更新學生的參與信息,形成與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反饋平臺,進而提升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更多的師生讀者通過網絡來參與高校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自由存取以及幫助查閱等優質的服務.從而促使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實現良好的結合,以此提高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水平.
3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改進創新服務的主要措施
正如上文所講,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有著諸多不足.因此,針對網絡環境中高校圖書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辨析問題的關鍵所在,對問題進行梳理,提出改革與改善措施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要確立“讀者中心”理念;另一方面,要重視網絡環境的真實融合.
3.1 高校圖書館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在高校圖書館服務多數都是以圖書館為中心,圖書館的開放有固定的時間限制,其所有的服務主要是以圖書館為中心,這樣不利于提高高校圖書館的使用效率.在最新的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上,就有學者曾指出圖書館應該倡導自由平等的服務理念,這就要求其服務要做到以圖書館為中心的理念向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來轉變.這既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所在,也是其最基本的服務理念.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具有很重要的啟示作用.這就要在開放時間和開放形式及服務理念上提出更高要求,以此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和圖書館的多元化發展.通過在自助服務系統讓讀者在剛性開放時間以外的時間段來進行自助閱讀和查閱圖書館的電子信息,方便不同需求的讀者做到隨時隨地查閱圖書館信息.
3.2 高校圖書館強化資源共建共享提升服務水平
高校圖書館廣大師生提供信息咨詢服務職責也是擔負學校各個院系相互聯系的紐帶.多數圖書館由于受條件水平和服務觀念、學科館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制度建立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科服務停留于表面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科服務的發展起到限制作用.讀者更青睞于在新的信息環境下獲取專業化、整合化、個性化的信息,因此高校圖書館更應該注重新型服務能力建設和提升學科服務質量.數字時代下的高校圖書館要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及時的優化學科館員制度,以此來適應深化學科服務改革和調整學科服務發展戰略,才能對促進學科服務能力建設起到促進作用.高校圖書館要廣泛開展學科服務及多元文化服務,并加強與其他院校的溝通合作,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個性化服務,逐步提升圖書館的新型服務能力.正是這種服務理念的影響下圖書館的數字化程度顯著提高,滿足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對信息的需求.
3.3 高校圖書館要豐富服務渠道完善服務環境
與大多數社會上的圖書館相比而言,高校圖書館有其鮮明的特色與職能.在建設和完善服務環境實際過程中,應該圍繞本校師生讀者群體,緊盯本校的特色專業及其所處的地域文化特色來開展特色化服務,才能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人才與資源優勢.在其服務定位與建構上應有別于其他公共圖書館,在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方面要趨于同質化的館藏,正如圖書館高級研究員周熊所說:“如果要想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圖書館就要面向讀者提升服務層次和完善服務環境,要豐富服務內容,增加特色活動,打造服務亮點,必須在圖書館開辟服務專區,為廣大教師和學上提供免費便捷得使用數字電子資源的環境”.顯然,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自媒體及新媒體傳播渠道也在不斷豐富,加快建設智慧圖書館的步伐,提升師生用戶體驗品質也高校圖書館完善服務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同時,在當下個體媒介終端高速發展的當下,還通過建立微信交流群隨時了解師生的科研服務訴求,同時,公布圖書館科研服務館員的聯系方式,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專業指導.
4 結語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圖書館要緊緊把握時代潮流,建設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制定和改進符合時代的發展的戰略.這就一定要充分重視圖書館的服務創新意識以及知識管理工作,圖書館知識管理與服務創新更應重視學科館員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學科館員逐步向數字化學科館員方向來轉變,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要有所創新,其服務功能也要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老師和學生在查閱資料的時候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才能更進一步地凸顯圖書館為師生讀者服務的價值.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管理是轉型發展一項長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方能完成的.高校圖書館在服務轉型發展方面機遇和挑戰并存,只有完善服務體系改進傳統的服務管理理念,樹立平等、公平的服務理念實施優秀經驗共享、學科資源共享,才能加快學科服務建設,才更好地促進學科的內涵式發展,才能促進高校圖書館整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創新策略[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7(01):72-76.
〔2〕佟瀟.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管理創新策略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2):152-154.
〔3〕胡安琪.“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9,32(02):19-24.
〔4〕謝姝琳.國內圖書館空間研究熱點主題及演進態勢分析——基于1998-2017年CNKI期刊論文的關鍵詞共現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02):67-73+81.
〔5〕朱曉寧,郭延紅.高校圖書館網絡安全問題及防護策略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9(02):58+63.
〔6〕劉小龍.高校圖書館開展文獻評價信息管理的現狀及建議[J].圖書情報導刊,2019,4(0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