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瓊
【摘要】小學英語閱讀課是英語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主要渠道。一節優秀的閱讀課包括字面、推理、評價及欣賞四個方面。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依然存在一些誤區,本文就當前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提供一些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思維能力
近年來,英語閱讀在各界受到了廣泛關注,英語閱讀教學也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之一。那么,英語教師應如何跳出英語閱讀誤區,進行有效教學,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現今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誤區,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目前英語閱讀教學的誤區
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閱讀水平的提高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仍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表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1.強調詞句教學,削弱閱讀興趣
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分重視詞匯、句型等語言知識的學習。閱讀前,教師擔心學生有閱讀障礙,往往會把新詞和重點句子一股腦地找出來全部教給學生,課后布置抄寫詞句的機械性作業。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卻不會靈活應用,還阻礙了學生猜詞、預測等閱讀習慣的養成,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閱讀材料失去興趣。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英語就越來越學不好。到了高年級,隨著閱讀材料難度不斷地增加,學生會越來越感到吃力,逐漸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甚至抱著放棄的態度來對待,再加上教師的監督意識還不夠強,一旦放手,學生就會束手無策,難以做到自主閱讀。
2.弱化學習主體,教師“一手包辦”
在日常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都是圍繞“教授新單詞—重點句子—朗讀課文—翻譯課文—回答問題—復述課文”這六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表面上看,教師的思路清晰且目標明確,但實際上,這樣沒有體現出學生學習主體的角色。整堂課下來,基本是學生圍繞著老師的問題轉。這種“填鴨式”的被動知識輸入,即使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學生最多也只能獲得一些零散的語言點、詞匯以及語法方面的知識。閱讀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靈活地使用流利的、純正的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對獲取的書面信息進行觀察、分析、推理等發散性思維訓練。
二、跳出英語閱讀教學誤區的做法
抓好英語閱讀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效果,是教者不懈追求的目標。想要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教師需要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多元化思想拓寬教學思維。
1.指導品讀文本,培養觀察能力
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可以通過觀察大自然培養,也可以通過閱讀培養。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是枯燥地接觸這些語言,而是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品味、觀察這些語言,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異,并以此為基礎提煉語言的規律。這樣有助于提高英語閱讀的效果,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筆者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八模塊第一單元Why Do You Have Cups on Your Heads?時,有一個學生發現這個故事主角——帽子(Cap)與前一個單元里出現的帽子(Hat)不同,就提出了疑問。筆者首先表揚他閱讀時能夠做到觀察細致,然后鼓勵他上網查閱這兩個單詞的用法。他很興奮地向同學介紹:“‘Hat’形狀多變,是圓形全邊或無邊的帽子,比‘Cap’大,比如平常的太陽帽,或是英國紳士所戴的高頂禮帽。‘Cap’是剛好能罩著頭部,只有一部分邊緣,會有帽舌,表示職業的帽子,典型的就是課文里提到的棒球帽。”
2.利用思維導圖,培養放射性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記憶相鏈接。思維的開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效果。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閱讀文本的提示,通過思維導圖,重現語言與情境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英語理解的能力。例如,筆者在教外研版四年級下冊第十模塊第一單元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時。結合了粵西地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例,讓學生以Welcome to My Home Eat Nianli 為題,用思維導圖畫出自己家招待客人的美食,學生在這過程中重現了當日美味佳肴的同時,其發散性思維開始形成——“老師,我們不能老是吃啊!要讓全國的賓客看到我們大茂名——魅力中國城的名片!”果然,以宣傳茂名“四創”(創文、創衛、創森、創強)的Welcome to Maoming的主題思維導圖在學生的筆下應運而生。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3.小組合作探究,培養表達能力
小學英語英語閱讀教學中,傳統“填鴨式”的被動知識輸入早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是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濃厚,能喚醒學生的語言潛能。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一步了解閱讀的內涵,掌握閱讀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表達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指揮者和評價者,要根據學生的座位距離、個人特長、男女比例來劃分,同時要注意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困難的學生、內向的學生和外向的學生不同地搭配起來。根據閱讀探究的需要,為每一個小組成員設定相關的職務,盡可能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參與其中,使他們覺得是自己小組的主人,以此來促進思想交流,提高英語思維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里,教師要跳出過分強調詞句教學、教師“一手包辦”、弱化學習主體等誤區,通過指導品讀文本,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放射性思維能力,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思考,在英語閱讀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建清.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版,2009(10):4-7.
[2]畢勝.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基礎外語教育,2011(5):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