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凡
摘 要:初中數學作為初中教育的重要核心部分,其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下以及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正確的、完善的數學方法可以轉變學生學習狀態,對于構建高效課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探討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 數學課程必須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睘榇耍@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的積極因素,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教師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興趣和提升整體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為教學目的,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關鍵的。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促進學生學會學習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愿意并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對其學科產生興趣。本文結合初中學生的一些性格特點,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初中學生性格特點簡析
初中學生處于心理和生理變化明顯且較快的階段,他們由不成熟慢慢的向成熟階段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及其重要。這個階段的孩子,生理、心埋都很容易產生微妙的變化,他們的情緒有時候會暴躁,對一些問題能夠辨別是非,但缺少正確處理的方法,缺少足夠的自信心,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會產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產生興趣。同時,他們也存在恐懼心理,遇到一些問題不知所措,尤其是在家庭中叛逆心理很強。根據初中學生的這些性格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完善,會導致學生們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率降低,也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如果想把孩子們培養成為一棵參天大樹,那么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活躍思維
生動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覺,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興奮,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因此,創設一個學習情境,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學生由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講授同類項時,可以出示一個存錢罐,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如何快速數出存錢罐的錢數?從而,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并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問題進行實踐性的探究活動。
2、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新《教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使用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現實的教學分析表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交互主體性的伙伴關系,教學過程既不是單純的學生,也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師和學生是教或學的中心人物。教學中應有互動協調的師生關系,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學應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發現知識。例如,講授軸對稱圖形時,出示天壇、五角星、蝴蝶等圖形,讓學生討論這些圖形具有的性質。學生經過討論得出“這些圖形都是沿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這些圖形的兩側正好能夠重合?!睂W生自己得出了“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當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之后,可以讓學生兩兩提問生活中的(比如數字、字母、漢字、人體、教室中的物體等)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數據處理等思維過程。
3、合作交流,提高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上要由原來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轉向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形式。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合理分組。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應對全班同學適當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興趣、性別、背景等因素。一般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其次, 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合作學習由教師發起,教師不是合作中的一方。
4、注重實際,學會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把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引入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公式的時候能聯系實際,想象著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自己也能運用所學方法解決,從而產生成就感,進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我們可以引入畢達哥拉斯地板磚圖案實例,讓同學們也當一次數學家,探究規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對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調查問卷和分析、利潤的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目的。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構建課堂教學結構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提升教學質量。根據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好這一特點進行教學,采用符合新課程實施要求的教學方法,構建高效數學課室教學,為學生創建適當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獨立的思考空間,在交流與合作中鼓勵學生進行正確的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朱基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Z].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劉興華,周春荔.試論中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增刊):106-110.
[4]張金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度”[J].中學數學教學,200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