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摘 要:在小學階段進行識字教學時,兒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對其加強重視,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兒歌的重要價值,然后以此為基礎,具體探究兒歌識字應用策略,分別從兒歌選擇,學生興趣,正確拼讀,正確筆畫和家長配合五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兒歌識字
引言:
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階段進行識字教學時,科學應用兒歌能夠在一定程度內提升課堂效果,使其更好的滿足鈣階段學生心理需求,并進一步明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如何更為有效的進行兒歌識字教學,特此展開本次研究。
一、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兒歌價值
在對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活動時,兒歌是現代教育發展情況下的新興教學方式,雖然還沒有進行更為全面的實踐檢驗和論證,但是就我國目前教學背景而言,依舊具有較高的實踐性和可行性。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對于新知識具有較高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但是與此同時,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自控力和自制力都普遍較差。在新課程發展的今天,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需要實現以人為本,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遵循學生個性特點,實現其個性化和多元化[1]。通常情況下,普遍容易具有較為簡單的韻律,學生很容易對其進行有效記憶。與此同時,應用兒歌進行教學也具有更高的趣味性,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進行科學有效的兒童識字教學,不僅能夠確保學生更為積極的參與教學課堂,同時也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通過兒歌反復記憶課堂內容。在針對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活動時,教學難點在于記憶和理解生詞,有效應用兒歌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為全面的理解生字,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應用策略
(一)改進兒歌選擇
在進行兒歌識字教學時,教育對象通常為初級階段小學生,該階段學生普遍具有較強記憶能力和接受能力,但是,由于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生活經歷較少,對于世界和社會還缺乏完善的認知,很難全面理解生詞。基于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有效進行兒歌識字教學,教師在選擇兒歌時,需要確保其內容的簡單性,確保學生能夠進行進行有效理解,使能夠最大程度符合現階段學生認知能力。例如《上學歌》、《小白兔》、《兩只老虎》、《數鴨子》等兒歌朗朗上口,容易進行傳唱,教師需要基于學生掌握狀況進行相關知識的有效選擇,同時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配備。
(二)激發學生興趣
通常情況下,兒歌具有較強的音樂性質,節奏感和音樂感普遍較強,能夠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特征,審美需要和心理特征。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需要基于具體事物認識客觀事物,對于音樂的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興趣。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應用小學階段學生所具有的好奇心和思維特征,有效收集和科學編寫能夠推進教育教學的兒歌,確保學生在參與教學活時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利用生動通俗的兒歌進行識字教學的有效開展。例如在學習“大”和“天”兩個字時,教師可以進行音樂編寫“一人大,二人天”,確保學生對天和大兩個字具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同時也是學生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區分,進一步保障教學效果。
(三)保障正確拼讀
我國傳統教育教學活動,在在對學生進行漢字教學時,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時,通常需要同時向學生進行漢字讀音字形和字義方面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字音,字義,字形,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組詞。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學習拼讀漢字時有較大難度,而通過科學應用兒歌,確保學生在對兒歌進行朗讀和背誦過程中,對漢字和句子具有更為整體的認知,使其能夠迅速實現認字和拼讀,整體把握字詞句,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二三,加一豎,就是王,王上一點叫做主,掉在水里變成注”引導學生認識王,主和注三個字,對漢字構成規律及其主要特征具有更為明確的認知,從而對漢字學習方法進行更為全面的把握,實現舉一反三。
(四)確保筆畫正確
兒歌題材內容通常較為廣泛,同時通俗易懂,具有較為明快的主題思想其活潑稚拙的文學特征。同時兒歌文學通常過于強調音樂性,在文字方面對于節奏感和音韻較為講究,在對其進行朗讀時較為順暢,在進行語文生字教學時科學應用兒歌,能夠確保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內對漢字進行正確書寫。例如在認識“斤”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一撇加一撇,拿來稱一稱。添上橫與豎,不知為幾斤?”學習該字的寫法。在學習完成基本筆畫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些較為明快簡潔的兒歌,確保學生在進行朗讀時,能夠整體認讀所學漢字。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填空練習的合理布置,確保能夠將兒歌與漢字進行有效組合,從而對漢字加強記憶。通過科學應用兒歌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相近字,在閱讀文章時能夠進一步認識相關文字,對生字詞具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和更為熟悉的掌握,從而實現事半功倍。
(五)引導家長配合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使教師能夠與家長進行更為便利的交通[2]。小學語文老師通過進行班級家長群的合理構建引導學生家長進一步參與教學,實現課后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更高程度的滿足現階段學生發展需求。教師為了實現個人備課能力的有效提升,可以基于課本教學內容,向學生家長定期傳輸一些內容較為合適的兒歌,建議家長在閑暇時間內帶領學生共同閱讀和歌唱,同時還需要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有效鼓勵。學生通過學習兒歌,能夠獲得更高的成就感,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組織塑造學生自信心,確保在進行漢字學習和記憶過程中具有較為良好的心態,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對于部分與課本內容具有較高融合度兒歌,教師還可以進行家庭作業的合理布置,由家長監督學生默寫,確保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漢字的書寫。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改進兒歌選擇,激發學生興趣,保障正確拼讀,確保筆畫正確,引導家長配合能夠確保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更為有效的進行兒歌識字,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更好的滿足小學階段學生心理需求,進一步推進我國教育工作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孔得勝.兒歌飄飛聞佳音--小學低年級語文兒歌識字教學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6):255-256.
[2]甘伯清.兒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7(6):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