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瑜
摘 要:在中學教育教學中,團委始終作為引領學生思想、建設校園文化的主力軍而存在,不僅為學校文化傳承提供了重要載體,同時也極大的推進了文化創新發展。本文以中學團委工作視角為出發點,深入分析了“立德樹人”視域下團委工作應如何創新模式,在“立德樹人”中充分發揮出優勢,旨在進一步推進中學團委工作創新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中學團委工作模式;創新
團委是引領學生思想的前鋒,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所在,它在校園中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而存在,同時也是文化創新的源頭。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該背景下加強團委工作創新,改變傳統工作手段,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了解學生學習進度的前提下,著力實現中學生在各方面的進步與提高。這種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中學團委工作,成為團委干部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
1中學團委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體現
1.1“立德樹人”在文化上的體現
根據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中學校著力從精神、行為、物質等方面方面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例如籌資建設校史館,用校史館承載和凝練校訓精神,根據中學時機情況構建中學文化體系;加大力度在校風建設、學風建設上,著力形成對學生起到富有教育意義校風與學風;將部分精力放在校園文化景觀建設上,進一步完善文化設施建設,為學生建設優美的校園自然風光,形成濃郁的人文環境;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內容翔實、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校打造獨特的品牌,以增強同類型學校中的知名度。
1.2“立德樹人”在活動上的體現
在平時各科的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家教教育、主人翁精神的教育等等,通過上述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堅定愛國、忠黨愛黨的氛圍。每個從事中學團委工作的人,在團委工作過程中都要形成一定的大局意識,具有一定的組織意識、先進意識與憂患意識,一旦上述各方面中一個方面出現了問題,整個團委工作的深入落實都會受到影響,將團委工作比喻成一粒紐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學生的這個紐扣給扣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3“立德樹人”在制度上的體現
當前的中學教育主張以素質教育為主要目標,在該目標下影探索出立體課堂設計模式,在“一二三課程”中將第二課堂與第三課堂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因為第二課堂即校園文化活動教育,它是對第一課堂的一個延展和補充,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充分認識到第二課堂開展的重要性,以“第二課堂”為把手為“五愛”教育工程提供載體,并將其貫穿于整個中學教育過程之中。
2“立德樹人”下創新中學團委工作模式的策略
近年來中學團委根據其育人需求,從不同方面對如何在“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新團委工作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2.1創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應大力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注重對學生文化機能、組織能力的培育,秉承一種踴躍參與、自我成長與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為推進青年進步與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從文娛方面來看,可組織學生參與演出,在獎賽事項上應關注創新和實踐,在思想上則應注重學生獨立發展意識的形成。以上實現的組織與開展時,團委應注重重要思想精神的發揚,從思想上、實踐上、精神上給予學生們更多的鼓勵與支持。這里需要提到“新校園風尚”整改活動,這項活動的開展在學生會、社團組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針對學生思想上、創新上與貢獻上等方面逐一整改,旨在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文化素養以及工作效率等,加大對學生先進思想文化培育的力度,從而充分發揮出團委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2通過團委工作增強文化認同
在團委工作中,應著力構建四位一體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充分實現廣大師生對自身文化的巨型以及認同。努力打造專業文化、精品社團以及班團活動,深入挖掘專業文化的內涵。可以借助于傳統節日等契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弘揚。例如,可以組織開展“海外文化交流心得分享會”、“海外學習咨詢會”,通過這類活動相互交流心得,促進中外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借助傳統節日或到社會上實踐交流的機會,可以引導學生加大對“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開展“我為培育核心價值觀代言”、“與崇高信仰對話”等活動,借助于這些主題教育活動,將教書育人工作與社會工作聯系起來,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3建立完善機制,培養文化自覺
中學團委工作是一個全員參與育人的過程,不同人員在育人價值需求與行為模式上,形成了結構分明、相互促進、井然有序的系統。在該系統中校團委主要起到主導作用,其主要工作是文化育人的制度建設,著力創新育人載體,實現資源配置目標。例如,組織“創青春”、“挑戰杯”等大賽活動,在校園中硬件一種創新型文化氛圍,通過對外文化交流與社會實踐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下級團委則在學校政策基礎上,根據各自特色,深入落實文化育人模式與策略,確定最優化的資源組合方式,重在推動團支部文化建設工作,在學校中營建出良好的文化氛圍,此外進一步細化制度,積極舉辦特色活動,在班級中、學校中形成良好的班風與校風。
2.4發揮“互聯網+”工作的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程、云計算、微博、微信等不同載體形式相繼產生,在團委工作中發揮了不同作用。微課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目前已成為中學生的一種常見學習方式,團委工作也在嘗試運用微課建設教育課程;運動微信創新團委工作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創新方式,從這方面來說應加快微信平臺建設步伐,加大對團干部應用微信平臺的培訓力度,注重微信公眾平臺功能創新、內容創新,注重線上線下相結合,探索出適合中學生的互動性學習欄目等等;在互聯網時代,團委應加大干部隊伍建設,各干部應掌握互聯網技術,充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提升干部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做學生們思想的引領者,在學生群體中不斷傳播正能量。
結語:
通過上文的論述與分析可知,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這種背景下團委必須認識到創新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從不同角度探索創新策略與手段,深入了解中學生思想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學習進度等內容,引導學生們通過各團委活動提升自身思想層次,注重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重獨立創新。總之,團委應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訓,關注他們的發展方向,注重提升其工作積極性與工作效率,關注其個人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章光偉,施國芳.立德樹人導向核心素養立意——2018年11月浙江歷史選考卷探析[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9(04):53-57.
[2].立德樹人強根基凝神聚力謀發展——記河南省三門峽市外國語中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