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娣
漢字是中華民族必須掌握和使用的交際工具,學會漢字將會是每一個中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更是每個小學生通往認知學習的窗口。但是漢字具有難讀、難記、難認、難寫的特點。因此,給學生學閱讀、理解、運用、交際、寫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和阻力,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辨別事物的能力較低,要掌握好漢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尋求有效的、富于趣味性的識字法,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漢字,提高識字效率,一直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倦探索的目標。現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談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的幾種識字方法。
一、編歌訣字謎法
低年級學生對歌訣、謎語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筆者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編歌訣、編字謎與識字教學聯系起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漢字的音、形、義,從而掌握漢字。編歌訣時,要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編出通俗易懂的、瑯瑯上口的句子,引發學生進行聯想,便于學生記住漢字的音形義。如“木子李、日月明、夫字天出頭、八刀分、撇未朱、右字石穿透”。
編字謎讓學生猜,也是很有效的識字法。字謎可以教師編,也可以讓學生抓住漢字的字形特點自己編,編出的字謎可以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猜,學生通過動腦思考,能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漢字。比如,有學生編“美”字“羊字沒尾巴,一個大字在底下”;“告”字“一口咬斷牛尾巴”;“笑”字“竹子長得比天高”等。
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很容易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漢字,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講故事識字法
學生的天性愛聽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把事物和細節記得十分清楚。如果把形近字教學與講故事的形式聯系起來,就能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效率。有些形近的漢字,學生很容易寫錯,比如,“猴”與“候”,對“猴”字容易寫多一豎,而“候”字有時又寫少一豎;有些同音漢字,學生在用法也上分不清,如“園”與“圓”字,把“花園”寫成“花圓”,把“圓形”寫成“園形”。讓學生機械地重復抄寫,或用練習題反復地訓練,只能暫時記住,過后又是“舊病復發”,效果都不明顯。于是,筆者針對小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的這一心理特點,用編故事、講故事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漢字的音形義。如“候”和“猴”字,筆者編了這樣一個故事:森林爺爺準備了兩份禮物,一份是“一條狗”,另一份只是“一條木棒”,這兩份禮物要送給小候和小猴。森林爺爺想:這條狗給誰好呢?木棒給誰最合適呢?正當森林爺爺左右為難的時候,小猴說:“我是動物,小狗也是動物,把小狗送給我吧,我會和小狗成為朋友的。”這時小候也說:“我的腰伸不直,送一根木棒給我吧,好讓我挺直身子走路。”森林爺爺于是把小狗送給了小猴,把木棒送給了小候。從此,小狗就永遠跟著小猴,小候也永遠柱著木棒走路了。
對“園”和“圓”字,也可以編成一個小故事,“園”四方框框內面有金錢“元”是用錢買回來的,表示地方,如公園、校園、花園等;“圓”內面住著阿“員”,它整天被困在一個四方框框里,煩死了,所以很喜歡圓形的東西,如圓形、圓桌、圓柱等。這樣,通過教師編或學生編,給漢字編出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牢固地記住漢字的音形義,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三、玩游戲識字法
玩游戲是小學生的一大喜好。他們在玩游戲時,會全身心地投入,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如果把識字教學與學生的游戲活動相結合起來,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所以,在教學中,筆者根據所學漢字的特點,設計各種不同的識字游戲。例如《識字一》(語文出版社“S”版二年級上冊),讓學生通過《保護莊稼好衛兵》這首小詩,重點學習漢字“晴、清、睛、情、請”。這幾個漢字在書寫和用法上都很容易混淆。這幾個漢字是形聲字,形旁分別是“日、氵、目、忄、讠”,聲旁是“青”。于是,筆者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快樂游戲。課前準備好有關圖片,如“天氣晴朗”“河水清清”“小小青蛙大眼睛”“好事情”“請你保護小青蛙”等,準備寫有偏旁部首“日”“氵”“目”“忄”“讠”“青”的圖片,還準備寫有拼音“qíng、qīng、jīng、qíng、qǐng”的圖片。讓同學們每人隨機抽取一張圖片,然后看誰能拼合在一起,成為朋友的?在游戲開始前,教師提示學生:“天氣晴朗”與“日即太陽”有沒有關系?“晴”讀哪個音?“何水清清”與“水”有沒有關系?“清”讀哪個音?“大眼睛”與“目”有沒有關系?“睛”讀哪個音?其它的又是怎樣成為朋友的呢?這樣經過老師的提示,學生從中受到啟發。于是同學們很容易地找出相對應的“朋友”,也把“晴、清、睛、情、請”幾個漢字的音、形、義記住,達到“易記而難忘”的目的。
對于一些表示動作的動詞,老師做動作,或讓學生做動作來識字。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也能使他們記住字形。如在教學“采”字時,筆者準備了一棵樹的道具,在樹上結有許多“果子”。筆者問:“同學們想不想摘樹上的果子呢?怎樣才能采到呢?”同學們都趣味怏然地摘果子,之后筆者告訴同學們:用手(爪)在樹上(木)摘就是“采”。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采”字的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踴躍參與學習過程。
四、“犯錯”識字法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不妨有意“犯錯”,讓學生發現錯誤,替你糾正錯誤,從中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筆者在教學“巳”時,故意寫成“已”字,這時有的學生發現了錯誤,爭先恐后地叫起來:“老師,您寫錯了,半口的是‘已經’的已字,滿口的是‘巳時’的巳字。”筆者說:“哦,孩子們,這個字我經常寫錯,謝謝你們幫我糾正,今后我會記清楚的。”順便說:“開口己,半口已,滿口巳。”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主動探究識字的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教學識字的方法很多,我們要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研究教材,拓寬識字途徑,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給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使他們真正喜歡漢字,成為識字的主人,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會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