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芳 張玉良


摘 要:“追求理解的逆向教學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1] 簡稱“UbD”),是美國課程改革中近年涌現出來的一種新理論、新實踐。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威金斯和麥克泰格(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從 1998 年開始創立的,受到美國課程與視導學 會特別關注,并試驗推廣。“UbD”中的理論,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1,確立預期目標; 2,確立評價方案;3,設計教學過程。簡單而言“UbD”,是“以終為始”的教學設計,從學習結果開始的逆向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逆向教學設計
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直到2017年《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頒發,我正好在高一,趕上教材改革大潮,需要將原來的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結合為現在的《新課程標準(2017版)》[2]中要求的六大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通過分析實驗,我結合上學期的外出培訓課程,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歷,進行高中數學新授課的教學設計模式研究。
首先根據課程目標中要求的核心素養制定本節課的目標;然后圍繞目標進行過程性評價的設計,其次是針對目標和評價進行教學過程設計。注重對學科的大概念和核心概念的挖掘和遷移運用,在教學推進的各個階段,創造恰當的情境,讓學生對核心概念的認識不斷深化,最終達到對概念的掌握和熟練應用的程度以及洞察和神入的目的。
我們在研究該理論的過程中發現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沒有成型的模式。特別是與核心素養的結合上還是空白。于是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設計了基于“高中數學新授課的逆向教學設計”模板:該模板在制定“學生學習目標”上與“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相吻合。在評價量規上充分考慮“數學核心素養(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開發合理的評價工具,將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有機結合,建立目標多元、方式多樣、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模板如下(教育工作者可根據具體教學需求合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