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是互聯網共享經濟發展的產物之一,是借助互聯網平臺,將具有空閑時間的私家車主與需要乘車出行的乘客結合起來,實現資源配置。由于我國巨大的出行需求和龐大的網民群體,我網約車市場潛力巨大;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網約車市場發展已經基本成型,相關機制和監管設施基本到位;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網約車行業的發展,出現了網約車司機退出網約車勞動或勞動反抗的行為。網約車司機作為網約車勞動市場中的主體,其勞動退出和勞動反抗將會影響網約車市場的正常運行。
網約車司機對于網約車勞動的工作滿意度,主要與勞動過程中的期待與滿足相關,這兩項分別影響網約車司機的是否從事網約車勞動和從事勞動的強度和持續性,工作滿意度的下降,既對勞動回報的期待和勞動滿足的下降,將會使得網約車司機退出網約車勞動或者進行勞動反抗的行為。因此,本文主要討論哪些因素影響網約車司機勞動過程的期待和滿足,并根據相關因素從外部條件對于網約車司機做出勞動退出和勞動反抗的原因進行研究。
一、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回報與工作滿意度現狀
(一)經濟回報
通過對網約車司機的訪談中得知,對于網約車司機進行勞動的最具吸引力的回報為經濟收入的增加,經濟收入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生理需求,經濟收入的增加直接能改善網約車司機及其家庭的生活條件,滿足網約車司機的基本生活需求。網約車司機主要分為全職網約車司機和非全職網約車司機,非全職網約車司機是在個人正式工作時間之余,進行網約車勞動,此時通過網約車勞動獲得的經濟回報相比固定的月薪或年薪,類似“額外收入”;全職網約車司機則是將網約車司機視為自己的主要收入,網約車勞動的收入視為自身主要的收入來源,影響全職網約車司機在選擇從事全職最主要的因素是從事全職網約車司機的預期收入高于當前工作收入(包含暫時無工作的失業者)。經濟收入較為直接的影響了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部分全職網約車司機的網約車勞動經歷可作為佐證。相比全職網約車司機,非全職網約車司機的網約車勞動自主性更高,勞動彈性更大,而全職網約車司機不得不對于自己的勞動經濟收入提前設立預期,并根據收入預期對自身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進行調整。
(二)群體歸屬感與家庭認同
除了經濟回報,獲得群體歸屬感或者得到家庭認同,也是網約車司機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的一種回報。網約車司機在勞動過程中還形成了由網約車司機組成的群體,該群體主要由同城的網約車司機組成,通過社交軟件進行線上交流,除了方便網約車司機工作外,還起到工作之余的延伸社交的作用。在由網約車司機組成的群聊當中,網約車司機在工作方面進行的交流主要是道路政策、路況信息、路線導航、乘客情況等,在工作之余會交流生活情況、并能通過群聊進行交友,網約車司機可以借助社交軟件進入到職業群體當中,并從中獲得群體歸屬感。
從事網約車司機的工作,網約車司機有時也會獲得家庭成員的認可和支持。無論對于全職司機還是非全職司機,通過網約車的勞動,都會為家庭帶來額外的收入,對家庭的經濟情況有所改善,因此家庭一般對網約車勞動持支持態度。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網約車司機在從事網約車勞動的契機都是由家人親戚介紹,同時表示自己也會介紹親戚朋友從事網約車勞動。無論是由親戚介紹成為網約車司機還是建議自己的家人成為網約車司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家庭成員對于網約車司機這一職業的認可。
(三)自我尊重
不只是獲得家人和其他“同行”的認可,大部分從事網約車工作的司機本身對于自己當下從事的勞動也想當認可。本文將網約車司機對自身勞動的認可視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尊重需求,這種尊重需求的達成建立在對自身勞動的認可。從對網約車司機的訪談中看出,網約車司機對于自身勞動的認可來自多個方面。首先,與出租車司機相比,同樣是性質相似的服務行業,網約車司機認為自身的勞動更具自主性和靈活性,能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同時在經濟收入上不會受到類似出租車司機需要上繳出租車公司的各項費用,在經濟收入上也更為自由;在與顧客的關系上,網約車司機在從事網約車勞動中與乘客不只是單純的勞務關系,許多網約車司機更愿意在行駛過程中通過言語和行為上獲得顧客的好感,與顧客短暫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時獲得顧客好評,以便自己接下來獲得更優質的訂單,這與出租車司機相對被動的勞動過程有所區別;在網約車司機之間也存在區分,網約車司機可以選擇成為專車司機,專車司機對于網約車司機在著裝、儀態、服務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向顧客傳遞自身的服務更為優質的信息。
綜上,驅動網約車司機選擇從事網約車勞動最重要的動機是經濟收入的增加,但在勞動過程中網約車司機同樣獲得在社交、來自家人和自身對于職業和勞動的滿足。這些滿足因素影響了網約車司機對于網約車勞動的工作滿意度,滿足因素越豐富、越穩定,勞動動機越強;一旦滿足因素受到影響,網約車司機的工作滿意度將會大打折扣,最終做出勞動反抗的行為。有關網約車司機勞動反抗的影響因素,將在下文進行闡述。
二、影響網約車司機勞動反抗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勞動反抗綜述
隨著網約車市場的發展,也出現了網約車司機勞動反抗的現象。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反抗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減少網約車的勞動時間或放棄網約車勞動的機會,或在勞動過程中采取不正當手段來逃避平臺的監管或增加個人的收入,主要的手段是在行駛過程中故意“繞遠路”來增加行駛距離,或者直接向乘客收取現金或電子平臺轉賬,進而逃避網約車平臺對于司機勞動收入的“分成”等;更為極端的勞動反抗則是網約車司機借助服務乘客的過程中對乘客進行犯罪行為,對乘客的財物和身體進行侵犯,類似行為屬于極端的勞動反抗行為,其本質不再是通過勞動獲得回報,而是將網約車平臺視為自己發泄欲望、實施犯罪的平臺。
對于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反抗,本文主要探討前兩種勞動反抗方式,對于極端的勞動反抗不做討論。本文將勞動反抗的產生歸因于網約車司機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因素的變化,即網約車司機在勞動過程中所獲得的回報無法滿足其期待。除去網約車司機個人勞動積極性的影響,影響網約車司機勞動回報和工作滿意度的外部因素有以下幾點:
(二)準入門檻的變化
部分城市出臺的網約車司機準入的政策,提高了網約車司機的準入門檻。城市出臺的相關政策主要與網約車司機個人情況和上路機動車情況有關。對此,全職網約車司機受到政策調整的影響更大。政策中的個人情況主要與戶籍和個人教育水平相關,許多全職網約車司機為外來務工人員,教育水平較低,工作的選擇性小,原有工作的經濟回報低于從事網約車的勞動回報,因此放棄原有工作而選擇成為全職網約車司機;此外,許多城市對于網約車上路機動車的車型、環保檢驗指標等方面出臺了明確的規定。許多全職網約車司機通過租用、借用他人汽車進行網約車勞動,車型的限制將會使一部分網約車司機放棄進行網約車勞動。相比非全職網約車司機,全職網約車司機除網約車勞動外并沒有穩定的工作,在受到網約車司機準入門檻的限制后,將對其個人及其家庭的經濟收入產生重大影響,部分全職網約車司機的其他家庭成員處于未就業的情況下,放棄網約車司機勞動會使得這部分家庭的經濟狀況不斷惡化。
(三)市場環境的變化
網約車市場環境的變化,也使得網約車司機不得不對勞動行為作出調整。網約車司機司機的處境也隨著國內網約車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在國內網約車市場發展的初期,網約車從業者和乘客均較少,就吸引網約車司機的角度而言,網約車平臺主要通過降低對于網約車司機收入的分成比例來吸引網約車司機的入駐,這也是網約車司機的“紅利期”,在此階段,出現了大量具有駕駛資格的司機選擇從事網約車司機的職業的趨勢;但隨著網約車市場的變化,市場出現了一家獨大的龍頭企業,網約車平臺提高了對于網約車司機收入的抽成比例,網約車司機的收入相對削減,網約車司機基本的經濟需求得不到滿足,使得其在勞動過程中出現勞動反抗的行為來逃避網約車平臺對于個人勞動所得的攝取。
(四)社會輿論和大眾傳媒的壓力
社會輿論和大眾傳媒也會對網約車司機的勞動造成壓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宣傳方面媒體對于網約車司機極端的勞動反抗行為和部分惡劣犯罪行為的夸大報道,使得每當有關網約車司機的犯罪新聞被報道時,社會輿論對于網約車司機整體持排斥和貶低態度,對網約車司機造成“污名化”,使得許多乘客在乘坐網約車過程中,會在內心與網約車司機產生對立。來自乘客和社會輿論的雙重壓力讓部分網約車司機對于網約車司機這一職業的認知發生改變,降低對網約車司機職業的期待和評價,部分網約車司機為避免來自家人和身邊鄰居朋友的壓力,會選擇放棄網約車司機的職業,也不會再引薦親戚家人和朋友成為網約車司機。
三、提升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回報與工作滿意度對策
(一)明確勞動關系與法律地位
解決當前我國網約車司機勞動關系的界定問題需要國家機關出臺關于網約車司機勞動關系明確的意見,這將有助于在發生關于網約車司機的勞務糾紛時有法可依,有政策可依,切實保護網約車司機座位網約車市場勞動主體的合法權益。網約車平臺可借助其在行業強勢地位與各地方政府協調網約車司機運營資格的問題,避免司機在平臺審核通過后卻受到交通行政執法部門行政處罰。
(二)準入政策更為科學合理
政府在出臺監管網約車司機的相關政策時,要避免出現“一刀切”。為了加強對網約車司機的監管,許多城市根據各個城市的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網約車市場。網約車政策的出臺,目的應該是讓網約車發展有政策可依,掃清網約車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對于網約車司機的監管和控制,要進行深入調研,了解本城市的網約車司機構成情況和發展狀況,循序漸進的落實政策。網約車政策的出臺既要規范市場環境、方便管理,也要考慮政策出臺可能帶來的民生問題。政策既要更好的服務乘客,同時也要考慮作為勞動主體網約車司機的切實利益;只有經過多方面的考慮,網約車政策才能真正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三)網約車市場環境的宏觀調控
網約車行業內資源的高度集中,將不利于網約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滴滴出行占據國內的網約車市場大半份額,高度的資源集中使得滴滴出行對于網約車市場有極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也會出現固步自封、缺乏發展動力,同時也會加大對于利潤的要求,并對網約車司機的勞動收入提高分成比例。對于網約車市場的發展,應該加強對于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不同網約車平臺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使國內不同網約車平臺服務多元化,形成網約車市場的“鯰魚”效應,促進網約車市場的良性競爭,在競爭中促進各個網約車平臺服務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網約車市場環境的改善和行業發展。
(四)大眾傳媒的正向引導
大眾傳媒應在反應社會問題的同時,也要發揮對于網約車司機正向的宣傳作用。媒體報道應該秉持中立、公正的職業素養,對新聞報道盡量客觀,減少個人傾向,在報道部分網約車司機的犯罪行為時,不應為了吸引眼球而過度夸大事實,避免出現由于報道而使得社會輿論對于網約車司機的污名化,影響社會公眾對于網約車司機客觀的認知。大眾傳媒也要注意減少對于網約車司機犯罪行為細節的報道,媒體的傳播可能會使得潛在的犯罪分子對犯罪行為進行模仿,更加影響乘客和行業發展。同時也應該宣傳網約車司機見義勇為等正面事跡,使大眾更為客觀的看待網約車司機這一職業,減少由大眾媒體的報道為網約車司機及其家庭帶來的輿論壓力。
結語
以網約車司機為主體的研究,是建立在將網約車司機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政策要求的勞動關系,是對共享經濟和根據互聯網所誕生新型經濟模式和勞動形式下對于勞動主體的研究。通過對勞動過程中收獲的回報的分析,本文發現網約車司機在勞動過程中主要獲得的回報為經濟收入、家庭和網約車群體的支持和自身對網約車職業的認同,而網約車平臺薪酬的調整、國家政策的變化以及大眾傳媒和社會輿論的傳播,則會影響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回報,最終會使得網約車司機選擇勞動反抗。
參考文獻
[1]陳曉飛,王江哲.共享經濟下的網約車司機個人特征與工作特征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8,38(02):105-107
[2]陳惟杉,孫冰,宋杰.網約車司機:離開、失業,還是開黑車?[N].中國經濟周刊,2016-41
[3]肖湘.網約車司機與平臺公司間的勞動關系認定[J].法制與社會,2018-12
[4]阮何明.論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司機的勞動者身份[J].法制與社會,2017-10
[5]梁小敏,全群慧,李海琪,丘妙麗,丘妙芳.我國網約車政策變遷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3):76-79.
[6]孫兆陽.勞動控制與抵抗:西方勞動過程理論評述與啟示[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15):102-109.
[7]張一弛,潘欣竹,曹園,郝子瑛,沈禮宇.論網約車司機的弱勢地位及傾斜保護[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8(04):150-151.
作者簡介:
李錚: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6級本科生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