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策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落實,教師要根據改革的情況轉變教學方式,并且結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對高中化學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為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礎。因此,本文從采用啟發性提問、增加課堂互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三個方面討論了關于新課標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面,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高中化學教學階段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教學方面
隨著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知識后,其學習的強度也有所提升,高中化學知識變得抽象難懂且繁多復雜,對于很多知識學生不易理解并且感到枯燥乏味。若想要達到高效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后制訂出周密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難點。對此,筆者將對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方面進行探討,分享自己的幾點心得,希望能夠幫助高中化學教學得到改善,從而促進整個高中階段學生的素質大大提升。
一、采用啟發性提問,改善化學教學方式
在新課改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思考問題,理解化學方程式、化學式、化學實驗等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在提問時要循循善誘,采用啟發性提問,秉著優化課堂化學教學的原則,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尋、論證、最終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感到迷茫的地方加以指點,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求得學生習到更全面的知識點,并且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上高中化學必修二“元素周期表”這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規律,可以利用啟發性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讓教學效果最大程度呈現。教師說:“堿金屬元素的性質具有差異性,從鋰到銫金屬性逐漸增強。比如,這些金屬在與氧氣或水發生反應時,鉀比鈉的反應劇烈,銫比鉀的反應更劇烈。那么同學們根據這些反應可以得出什么規律?”一位學生說:“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堿金屬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弱,所以核電荷數越大的反應越劇烈。”教師說:“很好,我們通過鹵素單質與氫氣的反應、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可以看出,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有密切的關系,主要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有關。那么同學們可以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學生搖搖頭都不知道,教師說:“同學們可以從元素周期的性質去考慮,就像剛才那樣的結論去推理。”一位女生說:“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依次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教師說:“很好,總結一下就是金屬性逐漸增強,那么非金屬性就逐漸減弱。”教師通過啟發性的提問改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快掌握化學知識點。
二、增加課堂互動性,激發學生積極性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是進行新課標改革下所有教師應該遵守的共同目標,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導向。教師積極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建立親密友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認真聽課并且主動思考問題,加強知識點的理解,鞏固化學知識點,從而讓學生學有所得,積累豐富的化學知識。
比如,在上高中化學選修二“無機非金屬材料”這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開展課堂互動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說:“自然界中有沙石、黏土、石英、云母、高嶺石等許多礦物,同學們通過預習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嗎?”一位學生說:“主要成分是硅酸鹽或硅的氧化物。”教師說:“很好,有認真預習。我們這節課學習陶瓷、玻璃、水泥這三種無機非金屬材料。首先有同學告訴我陶瓷具有什么優點嗎?”另一位學生說:“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堿腐蝕、耐高溫、絕緣、易成型的優點。”教師說:“是的,正因為這些優點陶瓷一直為人們所喜愛。那么哪位同學告訴我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一位女生說:“玻璃是以石英砂、石灰石和純堿為主要原料。”教師說:“很好,所以我們不能用氫氧化鈉接觸玻璃,因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接著教師告訴學生水泥的主要成分是3CaO·SiO2和2CaO·SiO2,教師說:“水泥的主要成分比較復雜,同學們可以不用掌握。”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不會上課走神。
三、創設小組學習機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由于高中化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知識點難懂讓學生產生排斥厭倦的心理。為了讓學生走進化學學習的大門,感受高中化學知識的魅力,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小組學習的機會,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搜集更多的學習資料,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大程度呈現。
比如,在上高中化學選修四“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節實驗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化學知識更加親近,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小組學習機會。教師說:“同學們三個人為一個小組,取兩支試管,各加入4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向一支試管中加入2mL0.1mol/L草酸溶液,另一支試管中加入2mL0.2mol/L草酸溶液,記錄溶液褪色時間。”小組成員一個人做實驗,一個人記錄數據,一個人寫實驗結論,大大節省了實驗時間,提升了課堂效率。實驗結束后,一個小組的成員說:“實驗開始時溶液褪色較慢,由于反應中生成的Mn2+具有催化作用,隨后褪色加快。”另一個小組成員說:“2mL0.1mol/L的草酸溶液比2mL0.2mol/L的草酸溶液褪色時間慢。所以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反應物濃度反應物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反應物速率減小。”教師說:“很好。”因為通過小組合作,縮短單個實驗耗費的時間,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學生做壓強,溫度等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下有目的性的針對高中化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啟發性提問,打開學生思維創新的大門,為后續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建立師生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小組學習機會,既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又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發揮課堂教學最大效果。
參考文獻
[1]夏天.關于新課標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思考[J].教育,20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