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紀君
摘 要:自蘇聯解體,烏克蘭開始積極推行 “烏克蘭化”的語言政策,即通過一系列語言法令提高烏克蘭語地位并擴大其使用范圍,同時打壓和排擠俄語。2012年烏克蘭《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實施以來,烏克蘭國家內部關于語言的斗爭此起彼伏,國家語言現狀與社會政治糾纏在一起,不甚穩定的國家語言生活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烏克蘭的社會穩定。
關鍵詞:烏克蘭;語言法規;語言現狀
語言作為民族形成及存在的標志之一,是涉及多民族國家政治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重要因素。數百年來一直處于分裂狀態的烏克蘭各地區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成為一個共同的政體。該地區歷史上曾分別隸屬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蘭、俄羅斯等,語言分布錯綜復雜烏克蘭境內生活著130多個民族,分布著斯拉夫語族、突厥語族、羅曼語族和芬蘭—烏戈爾語族等數十個語族的40 多種語言。對于多民族、多文化的烏克蘭而言,民族語言問題不僅是敏感的政治問題,同時也是民族矛盾爆發的主要誘因之一。
20世紀蘇聯時期,烏克蘭東部地區推行過烏克蘭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西部地區推行去波蘭化政策,標準烏克蘭語開始在城市流行,但是從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通用語。根據烏克蘭獨立后的國家法律,烏克蘭語是唯一國語,然而烏克蘭語在其國家歷史上并沒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和普及,而俄語影響巨大,是實際上的通用語。由于兩種語言的語言實際和語言地位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造成了烏克蘭國家語言現狀長期存在斗爭性。
一、烏克蘭語言法規的發展與變化
烏克蘭自獨立以來一直推行“烏克蘭化”政策,1989年烏克蘭第一部《語言法》確立烏克蘭語的國語地位,1996年烏克蘭《憲法》再次確立烏語唯一國語地位。而由于烏克蘭在歷史上長期處于分裂以及受外族統治的狀態之下,尤其是受沙俄及在蘇聯時期“俄羅斯化”政策的影響,俄語已在烏克蘭扎根并且發展繁榮,廣泛應用于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烏克蘭語作為新獨立國家的國語,在實際生活的使用中并不普及。在國家獨立前十年,烏克蘭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烏克蘭語的使用情況,明確推行主體民族語言國家化的思想,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烏克蘭化”的語言政策,不斷提高烏克蘭語的國語地位,降低俄語地位。
2012年8月8日,烏克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簽署《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8月10日正式生效實施,緩和了對俄語的打壓。《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旨在賦予俄語及其他少數民族語言“區域語言”的地位。如果某城市或地區有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口以俄語或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為母語,則可以通過立法賦予該語言地區官方語言的地位。當時,在烏克蘭27個行政區劃中有13個符合條件的地區,這就意味著這些地區的當地居民有權在法庭、醫院和其他官方機構使用俄語,也有權要求用俄語接受基礎教育。在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的俄語區,以俄語為母語的人口比例大,俄語在地方的統治地位得到了國家法律的認可。然而《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在醞釀階段就已引起烏克蘭群體的強烈反對。烏克蘭民族主義自由黨在憲法法院大樓前舉行反對“語言法”(即2012年《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和“俄羅斯化”的抗議活動。他們要求廢除現行的“語言法”,認為這部“語言法”導致烏克蘭“俄羅斯化”的繼續發展。
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政局發生急劇變化,亞努科維奇離開首都,反對派掌控議會并全面接管政權。亞努科維奇隨后被議會解除總統職務。2月23日,烏議會通過決議,新議長圖爾奇諾夫暫時履行總統職責。隨即議會便通過廢除2012年《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的決議,顯然,這項決議只能代表過渡政府的政治立場,是過渡政府的“一個沖動”。代行烏克蘭總統職責的議長圖爾奇諾夫3日說,他不會在議會通過的一項廢除《國家語言政策基本原則法》(“語言法”)的決議上簽字。圖爾奇諾夫當天在基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語言法”存在不平衡等問題,但他不會在廢除該法的議會相關決議上簽字。他表示,他等待議會起草并通過一部新的“語言法”,新法將為包括俄語在內的各種語言在烏克蘭發展提供機會。
2017年1月13日電,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意通過“國家語言法案”和“少數民族語言法案”。據俄羅斯《報紙報》1月22日報道,烏克蘭最高拉達近日審議新的“國家語言”法案草案,該法案旨在進一步“烏克蘭化”。法案草案中規定,烏克蘭語應當成為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領域里所必須使用的語言,違法使用俄語將會被處以罰款。正在審議的“國家語言法案”的內容凸顯出烏克蘭在語言政策方面激進的“烏克蘭化”。法案草案中規定,烏克蘭語應當成為生活和工作中大部分領域里所必須使用的語言,違法使用俄語將會被處以罰款。
二、烏克蘭國家的語言現狀
由于“烏克蘭化”語言政策的實施,烏克蘭中高等教育、大眾傳媒等領域使用烏克蘭語的比例明顯增多;在召開各種會議、頒布官方文件時,烏克蘭語的應用比例也顯著擴大;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中,烏克蘭族干部迅速增加。
數據顯示,2016年接受烏語教學的中小學生數量增加到89.5%,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0.2%;2016年有89.4%的一年級學生學習烏語;2016年烏語配音影片發行量持續增加,達到影片發行總量的88%;而2016年俄語配音影片發行量減少,不超過影片發行總量的4%。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烏克蘭科學教育部部長在會見保加利亞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時強調,要在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教學的中小學增加烏語課時量,從而保障學生們在烏克蘭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如今烏克蘭最大化允許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教學,比如使用保加利亞語這種來自歐洲的語言進行教學,但是如果這些用少數民族語言教學的學校的學生們不會烏語,他們將不能進入大學深造,因為烏克蘭語語言與文學考試是進入大學學習必過的一道門檻。
2015年起,烏克蘭頒布法律,法律禁止放映關于宣傳俄羅斯強力部門的影片,電視劇以及歌曲轉播。2016年11月初,關于廣播電視節目中烏語歌曲的比率的法律正式生效。該法律規定,廣播電視節目中烏語歌曲在一定時間段(7:00—14:00,15:00—22:00)的比率要達到25%,2017年要上升到30%,2018年上升到35%。烏語電視節目如今占50%,而2017年要增加到55%,2018年增加到60%。自此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歌曲以及一半的廣播電視節目將使烏語化。法律還規定,如果違反,將處以一般許可證手續費大約5%的罰款。
烏克蘭化政策在烏克蘭持續推進并且愈演愈烈。從2016年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烏語在教育領域占據絕對地位,根據影片發行量來看,烏語電影也處于絕對優勢。但從頒布的關于廣播電視節目中烏語歌曲的比率的法律所規定的內容來看,俄語電視廣播節目以及俄語歌曲仍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但也能看出烏政府推行烏克蘭化政策的決心。
烏克蘭2012年《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規定俄語等少數民族語言在一些地區的官方語言地位,也就是說這些地區的當地居民有權在法庭、醫院和其他官方機構使用俄語,也有權要求用俄語接受基礎教育,但是接受少數民族語言教學的學生們想要獲得高等教育,卻又必須學習烏語,因為要想進入大學學習,就必須通過烏克蘭語語言與文學考試。烏政府推行烏克蘭化政策的決心勢不可擋,烏語的國語地位不可撼動。總體而言,烏克蘭語、俄語這兩種具有親緣關系的斯拉夫語在法律地位、使用范圍和現實功能等方面的競爭與并存成為烏克蘭語言現狀的最主要內容。
三、結語
烏克蘭化是烏克蘭政府在烏克蘭民眾及其文化生活中確立或重新確立烏語主導地位所做的努力,是加速烏語發展、擴大烏語使用范圍、提升烏克蘭文化地位的政策。自獨立以來,烏政府一直秉承建設烏克蘭民族和國家的理念,為烏克蘭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建構做出積極的努力和探索,在語言政策方面也做出積極的努力和探索,但有時候太過急功近利,反而不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烏克蘭總統彼得·波羅申科的顧問弗拉基米爾·戈爾布林認為,烏克蘭必須推行烏克蘭化政策,但需極其謹慎。戈爾布林在烏克蘭國家通訊社采訪時說道,“作為從事技術教育的人,我尊重語言大師。他們的立場,國語應只有一種,這是民族自決的基礎,但是解決語言問題需要尤其謹慎。并且這不只是文化部或者信息部的事情,這是全烏克蘭知識分子共同的任務。請信任烏克蘭的知識界和烏克蘭的科學界,緩和地推進烏克蘭化的每一步。”
烏克蘭語作為國語,在烏克蘭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大眾傳媒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俄語雖被界定為少數民族語言之一,但仍在烏克蘭社會生活發揮重要功能。獨立以后的烏克蘭明確了主體民族語言國家化的思想,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了“烏克蘭化”語言政策,通過一系列語言法令明確烏克蘭語的國語地位并擴大其使用范圍,同時積極地將俄語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排擠出去。通過對語言狀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語言政策對語言狀況的長期作用下,最終形成了語言政策與語言現實的不對稱性,也就是說,烏克蘭當局在推行“烏克蘭化”語言政策時忽略了雙語現實。語言政策是多民族國家調節民族關系的有力手段。要想真正實現烏克蘭各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烏克蘭應該立足于本國的語言現狀,推行審慎合理的語言政策,在理性的指引下進行后續改革,盡量實現不同語言群體之間的平衡,避免因語言沖突引起民族紛爭。
參考文獻
[1]戴曼純.烏克蘭語言規劃及制約因素[J].國外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2]戴曼純.烏克蘭語言政治及語言生活現狀[J].中國社會語言學,2013年02期.
[3]何俊芳.烏克蘭《國家語言政策基本法》及實施意義[J].民族論壇,2013年03期.
[4]侯昌麗.烏克蘭語言政策探析[J].民族論壇,2012年03期.
[5]張宏莉.張玉艷.烏克蘭俄語地位探析[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2年01期.
[6]俄羅斯新聞社(РИА):在基輔舉行抗議“俄羅斯化”https://ria.ru/20161117/1481554473.html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