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玲
摘 要:常規教育說得通俗點就是習慣教育,一個人習慣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生的成敗。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基于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具有可塑性強、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以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應以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即從情感培養和行為練習入手,通過樹立榜樣、正面鼓勵、持續教育等方式,教育方法要針對幼兒特點,抓住幼兒教育這一關鍵時期,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常規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幼兒園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對當前我國幼兒園常規教育以及古代、建國前后學前兒童常規教育簡單綜述,全面了解常規教育現狀以及今后在幼兒園常規教育方面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教育;綜述
生活是個大課堂,蘊含著豐富鮮活的資源。杜威強調"教育即生活",明確道出了教育與生活的關聯;陶行知進一步提出"生活即教育",認為學校要和社會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完成教育,可見生活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期,生活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正如《指南》所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價值,給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契機。為此,要真正落實《指南》的精神,就必須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將《指南》的實施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
關于幼兒園常規的文獻已不計其數,根據當前文獻做如下歸類:
一、概念界定
常規教育的心理學界說,“皮亞杰認為3-6歲幼兒可能理解一些規則,但實際上是根據自己的規則系統行事,并且常根據自己的需要隨便改變規則。在教育過程中,幼兒學會遵守的大多數規則是他從成人那里接受來的,規則是成人教給的,屬他律性質”。
《現代漢語詞典》對常規的解釋是“沿襲下來經常使用的規矩”。《現代漢語詞典》對規矩的解釋是“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由此,我們可以將幼兒園的常規理解為“幼兒園保教過程中沿襲下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使用的標準、法則或習慣”。
二、常規教育的內容
古代兒童常規教育是在家庭中進行的,特別注重培養符合封建禮教的幼兒生活常規和行為規范。《禮記·內則》一文中記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明代醫師萬全在《育嬰家秘·鞠養以慎其疾》中說:“小兒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語也。能食,則教以恭敬,如褻慢之習,勿作也。能坐、能行則扶持之,勿使傾跌也。言語問答,教以誠實,勿使其妄也。賓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
綜上所述,古代對幼兒的坐、立、行、跪、拜、起居、飲食等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在兒童與家中的長輩的關系方面,古代更是制定了詳盡的行為準則。
在常規培養方面,蒙養院培養幼兒行為習慣,開設行儀、訓話等課程。1916年在政府頒定的改定國民學校令施行細則里,在第六章提及蒙養園的一些法規例如:“幼兒之心情容止異常注意;始之端正,并以善良之事例,令其則效……”。
隨著收回教育主權斗爭的開展,幼兒教育也走向中國化、科學化的探索。陳鶴琴創辦的南京鼓樓幼兒園,總結出辦幼稚園15條教育主張。其中,第七條講到幼稚園必須養成兒童良好的習慣。在鼓樓幼稚園內,進行了各種行為習慣的訓練,具體包括:衛生習慣共24條,做人的習慣——個人的共22條,做人的習慣——社會的共22條,并具體論述各個習慣的具體內容,涉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三、開展幼兒一日生活環節應遵循的理念
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優化需要理念的支撐。
3.1 《綱要》和《指南》為幼兒園一日生活的組織提供了豐富的理念。《指南》提出要"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 "一日活動皆課程"的教育理念,要綜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綱要》也特別強調幼兒園應"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幼兒園應重視不同類型活動的教育價值。
3.2 幼兒對生活的依賴及其年齡特征決定了生活環節對幼兒的意義和價值。除了要深入理解《綱要》與《指南》提倡的教育理念外,幼兒園還應體察一日活動對于幼兒的重要意x。這就要求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觀察幼兒,記錄、分析其興趣和需要,通過與幼兒深入接觸,分析幼兒的行為、與幼兒對話,體會幼兒的生命在生活中展開的次序,深入理解幼兒一日活動的教育價值。一方面幼兒是在生活實踐中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逐步構建自己的生命世界;另一方面,幼兒通過對生活實踐中事物的反復接觸,逐漸了解外在世界及其對自身的意義與價值,獲得一種健康完整的生活態度,獲得獨立自主的生活技能。
四、開展幼兒一日生活環節的有效策略
4.1減少等待,關注各環節的自然銜接。《綱要》)指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活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所以應該轉變教師觀念,豐富過渡環節的組織形式,優化幼兒的一日活動安排,關注各活動環節的自然銜接。
4.2 創造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身體、認知與習慣養成,更要關注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要為幼兒創造溫馨與和諧的班級氛圍,放松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的緊張情緒,成為與幼兒一起創建美好生活的同構者。如:在進餐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餐點,可以自發表達愿望,教師在輕音樂中介紹食物的名稱和營養價值,滲透一些數學、感官常識。午睡活動中,房間墻壁顏色選擇適宜人身心放松的深藍色,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放置一些圖書。為幼兒慢慢進入睡眠狀態設置了一個緩沖,發揮了幼兒在午睡中的主體作用。
結語
優化幼兒的一日生活環節,對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則和習慣、對提高教師保教結合的專業素養具有重要價值。幼兒園應樹立”一日活動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創造溫馨、和諧的班級氛圍;關注一日生活各環節的自然銜接,支持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提高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為幼兒的后繼學習與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褚霞.《常規培養中如何讓幼兒由被動變主動》,山東教育,2002年11月(下旬),50
[2]羅志芳,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幼兒園,《常規教育的重新思考》,早期教育,2003年1月
[3]姚木鳳,樊竹均,《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進行常規教育淺探》,《學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總第75期)
[4]童時.《反思幼兒園常規教育》,早期教育,2003年1月
(作者單位:空軍武漢基地藍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