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琨 林明喜 黃立杰 劉子杰 張金蘭





摘? ?要:以甘蔗渣為原料,對甘蔗渣中纖維素的最優提取工藝進行了探究。首先,將甘蔗渣按照液料比20∶1,加入質量分數為0.8%的H2O2和質量分數為5%的NaOH的混合溶液,在70 ℃下攪拌3 h溶脹后抽濾干燥。繼而稱取處理后粉末,分別按照3種液料比(分別為25∶1,35∶1,45∶1),加入17.5 mL/L乙酸和10 g/L NaClO2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溫度(60 ℃,75 ℃,90 ℃)與不同反應時間(1 h,2.5 h,4 h)下進行甘蔗渣纖維素的提取。采用三水平三因素正交實驗法進行實驗,得出最佳條件:液料比為45∶1、處理時間為4 h、處理溫度為90 ℃。
關鍵詞:甘蔗渣;纖維素;正交實驗
1? ? 實驗背景
我國是蔗糖生產大國,每年都有數千萬噸的蔗糖被生產出來,伴隨著蔗糖的生產,產生了大量的甘蔗渣[1]。我國對甘蔗渣最主要的利用有:(1)制造紙漿;(2)生產人造板;(3)直接當作燃料燃燒。這樣的做法有以下幾個缺點:經濟效益低下,燃燒甘蔗渣并非清潔能源,會增加碳排放量,在全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求。甘蔗渣中42%~50%是纖維素[2-4],近年來,隨著石油、煤炭儲量的下降以及價格的飛速上漲,各國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關注度日益提升,纖維素這種廉價的可再生資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經過榨糖之后所剩下的甘蔗渣,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資源,含32%~48%纖維素、19%~24%半纖維素。從原料組份上看,甘蔗渣可作為理想的纖維原料,將甘蔗渣充分循環利用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原則。
甘蔗渣纖維的長度為0.65~2.17 mm,寬度為21~28 μm。雖然它的纖維形態略遜于木材和竹子,但是比秸稈纖維和小麥秸稈纖維略勝一籌。蔗渣纖維素是基于纖維素的結晶微纖維,由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形成的粘合層緊密封裝纖維素,和其形成的晶體結構與分子間的分子內氫鍵有更高的結晶度,因此難以分離,同時,纖維素的加工性能使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的存在被破壞。所以,在保持提取較大量纖維素的前提下,盡可能脫除木質素和半纖維素成為一大難題[5-6]。
從甘蔗渣中提取纖維素的傳統方法很多,有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亞氯酸鈉結合堿處理是這種類型研究中常用的化學預處理方式[7-9],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弊端,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而且成本比較高。機械粉碎法可以減小晶面的晶粒尺寸,降低其結晶度,破壞木質素等對纖維素起到保護作用的成分[10]。生物處理方法雖條件溫和,但處理的周期較長[11],只適合小量處理。本研究采用堿液分離法,將甘蔗渣以液料比(重量比)1∶30分別加入自行配置的0.5% H2O2和1% NaOH的混合溶液,用于對甘蔗渣進行預處理,然后應用正交試驗設計按L9(34)正交表安排三水平三因素共9次實驗,檢查在不同液料比、不同乙酸質量濃度和不同亞氯酸鈉質量濃度下,對甘蔗渣中纖維素提取的影響及提取的最佳條件。
2? ? 原料、儀器和研究方法
2.1? 主要原料和試劑
主要原料:市售甘蔗渣。
主要試劑:苯;無水乙醇;冰醋酸;硝酸;亞氯酸鈉;氫氧化鈉;過氧化氫。
2.2? 實驗儀器
DZF型電熱真空干燥機,上海坤天實驗儀器有限公司。
HH-4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市萬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SHZ-IIIB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臨海市譚氏真空設備有限公司。
DF-2A集熱式磁力攪拌器,常州申光儀器有限公司。
85-2A雙向恒溫磁力攪拌器,江蘇金怡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DMF-4B 200 g手提式高速中藥粉碎機,浙江大藥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2.3? 實驗方法
2.3.1? 分組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正交實驗,正交表是一整套規則的設計表格,例如正交表L9(34)需進行9次實驗,最多可觀察4個因素,每個因素均為三水平。如在三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1”“2”“3”,且在任一列的出現次數均相等。做一個三因素三水平的實驗,按全面實驗要求,須進行27~33種組合的實驗,且尚未考慮每一組合的重復數。若按L9(34)正交表安排實驗,只需做9次,顯然大大減少了工作量。
在實驗中需要同時考察3個試驗因素,若進行全面試驗,則試驗的規模將很大,往往因試驗條件的限制而難以實施。正交試驗是安排多因素試驗、尋求最優水平組合的一種高效率試驗設計方法。
2.3.2? 實驗分組
三因素三水平,且不考察交互作用的情況下,L934正交表是最佳選擇。前3列分別安排3個因素,第一列作為空列考察試驗誤差。正交試驗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
2.3.3? 甘蔗渣的除雜
市售甘蔗渣用蒸餾水進行3~5次沖洗,洗凈后的甘蔗渣用真空烘干機進行烘干,干燥的甘蔗渣用粉碎機進行粉碎,甘蔗渣粉末過0.35 mm篩,儲存備用。
用分析天平稱取0.35 mm過篩后的甘蔗渣粉末20 g放置于燒杯內,加入苯和無水乙醇(體積比2∶1)混合液,使用恒溫水浴鍋在60 ℃進行水浴處理,脫蠟6 h。脫蠟后用乙醇進行洗滌,再使用真空抽濾機抽濾。
脫蠟后甘蔗渣粉末加入0.1 mol/L硝酸,使用恒溫水浴鍋在85 ℃水浴處理1 h,除去酸溶性果膠,水浴處理后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
除去酸溶性果膠后的甘蔗渣粉末加入蒸餾水,使用磁力攪拌器在80 ℃水浴中攪拌2 h,除去水溶性多糖,使用真空抽濾機抽濾,再用真空烘干機進行烘干,儲存備用。
2.3.4? 甘蔗渣的預處理
用分析天平稱取除雜后的甘蔗渣粉末20 g,放置于燒杯中,在燒杯中按液料比(重量比)20∶1,加入質量分數0.8%的H2O2和5%的NaOH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攪拌器在70 ℃下攪拌3 h,使用真空抽濾機抽濾,再用真空烘干機進行烘干,儲存備用。
2.3.5? 甘蔗渣中纖維素的提取
用分析天平稱取預處理后的甘蔗渣粉末10 g,放置于燒杯中,在燒杯中按液料比(25∶1)加入約17.5 mol/L(一般市售為冰醋酸,其質量濃度約為17.5 mol/L)乙酸和10 g/L NaClO2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溫度下進行不同時間的處理,處理完后用蒸餾水洗滌至中性,再用真空烘干機烘干,得蔗渣纖維素。
2.3.6? 試樣含水量的測定
精確稱取干燥樣品1.00~1.05 g,用真空烘干機在110 ℃烘干至少2 h至質量恒定,再用分析天平稱量前后兩次的質量差即試樣的含水量w。
2.3.7? 甘蔗渣中纖維素含量的測定
準確稱取干燥樣品1.00~1.05g(m0),放入250 mL潔凈、干燥的錐形瓶中,加入30 mL硝酸-乙醇混合液[12],裝上回流冷凝管,沸水浴加熱,用G4玻璃砂芯漏斗抽濾去除溶劑,重復上述操作3~5次,直至纖維變白。用20 mL硝酸-乙醇混合液洗滌殘渣,再用熱的蒸餾水洗滌至洗滌液顯示為中性。最后用無水乙醇洗滌2次,抽濾,將濾紙和纖維素一并放入真空干燥機,烘干稱質量(m1)。事先需稱定空白濾紙的質量(m2),纖維素的質量為m1-m2。
3? ? 結果與討論
3.1? 實驗數據處理
將9個實驗按式(1)計算而得的纖維素含量如表2所示。
對9個纖維素的實驗結果作極差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不同的因素和水平對纖維素含量的影響如圖1所示。
3.2? 不同反應液料比對纖維素提取的影響
在甘蔗-冰醋酸-次氯酸鈉處理過程中,冰醋酸的質量濃度為17.5 g/L,次氯酸鈉的質量濃度為10 g/L,分別在60 ℃,75 ℃,90 ℃條件下分別反應1 h,2.5 h和4 h。由圖1可以看出,纖維素提取時受液料比的影響相對較小,可知甘蔗渣纖維素提取時,當液料比為25∶1時纖維素含量最高,還應進一步探索液料比更高的情況。當液料比為45∶1時纖維素纖維素含量最大,還應進一步探索液料比更小的情況。25∶1至45∶1范圍內纖維素含量隨液料比增大而減小。
3.3? 不同反應溫度對纖維素提取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纖維素提取時受反應溫度的影響較大,溫度越高,纖維素提取率越高,以90 ℃為最佳,還應進一步探索溫度更高的情況。因為溫度升高,在酸處理過程中,半纖維素較纖維素更容易水解,在酸性次氯酸鈉處理過程中,木質素更容易溶解在熱酸溶液中,當酸堿過程反應溫度均達到80 ℃,纖維素含量達到最大后有所下降。
3.4? 不同反應時間對纖維素提取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纖維素提取時受反應時間的影響最大,甘蔗渣纖維素提取時,反應時間為4 h時提取率最高。在1~4 h內纖維素含量先降低后上升。隨著反應時間的增長,纖維素含量逐漸下降,當酸堿過程反應時間均為2.5 h時,纖維素含量達到最小:0.738 4,時間再加長,質量分數呈現上升趨勢,在4 h上升到圖中最高點0.897 1,所以選擇4 h為最佳反應時長。
4? ? 結語
本研究用正交試驗研究液料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對甘蔗渣中纖維素提取量的影響,擬確定最優工藝條件,得到的結論如下:
(1)液料比由20∶1增加到45∶1時,甘蔗渣中提取得到的纖維素含量顯著下降,纖維素含量變化的幅度較小。隨著反應溫度不斷升高,纖維素含量逐漸增加,纖維素質量分數是否會繼續增大,亦或是到達某個臨界點后呈下降趨勢,這些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2)反應時間增長,纖維素含量變化的幅度最為顯著,說明反應時間對纖維素含量影響最大。通過比較表中R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對本實驗產生影響的因素存在顯著性順序,其主次關系為R3>R2>R1,即反應時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反應溫度,最后是乙酸和次氯酸鈉液料比。
(3)從甘蔗渣中提取纖維素的9個正交實驗結果,得到的最佳實驗條件:液料比為45∶1,處理時間為4 h,最佳處理溫度為90 ℃,提取到纖維素含量為0.919 6 g。
[參考文獻]
[1]聶艷麗,劉永國,李? ?婭,等.甘蔗渣資源利用現狀及開發前景[J].林業經濟,2007(5):61-63.
[2]JULIEN B,MOHAMMAD L H,CECILE B,et al.Mechanical,barrier,and biodegradability properties of bagasse cellulose whiskers reinforced natural rubber nanocomposites[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0(32):627-633.
[3]王冰瑩,嚴志云,周向陽.改性蔗渣纖維增強可生物降解復合材料研究進展[J].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27(1):67-71.
[4]ARUP M,DEBABRATA C.Isolation of nanocellulose from waste sugarcane bagasse(SCB)and its characteriz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1 291-1 299.
[5]李春光,周偉鐸,田? ?魏,等.甘蔗渣纖維素提取及木質素與纖維素脫除工藝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4):316-320.
[6]彭志遠,諶凡更.木質纖維素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進展[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25(8):167-170.
[7]OKAHISA Y,KENTARO A,MASAYA N,et al.Effects of delignif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lant-based cellulose nanofibers for op-tically transparent nanocom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1(10):1 342-1 347.
[8]ABRAHAM E,DEEPA B,POTHAN L A,et al.Extraction of nanocellulose fibrils from lignocellulosic fibres:a novel approach[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4):1 468-1 475.
[9]李春光.玉米秸軒纖維素提取及半纖維素與木質素脫除工藝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199-202.
[10]陳洪章.纖維素生物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11]胡秋龍,熊興耀,譚? ?琳,等.木質纖維素生物質預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0):1-7.
[12]王林風,程遠超.硝酸乙醇法測定纖維素含量[J].化學研究,2011,22(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