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鋒

摘要:在公路滑坡處治工程中,抗滑樁的應用較為廣泛。文章依托工程實例,對公路滑坡處治工程中抗滑樁施工技術要點與應急救援體系的構建進行論述,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滑坡處治工程;抗滑樁施工;應急救援
In the highway 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the application of antislide piles is extensive.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points of antislide pile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in highway 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thus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Highway;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Antislide pile construction;Emergency rescue
0 引言
滑坡是一種危害性質比較嚴重的自然現象,在公路工程的邊坡地段滑坡的發生機率比較高。大部分滑坡的出現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降雨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當滑坡發生時,必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術措施進行處治,最大限度地減輕滑坡的影響范圍和程度,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够瑯妒腔绿幹喂こ讨休^為常用且效果較好的措施之一,因此本文就公路滑坡處治工程抗滑樁施工與應急救援體系構建展開淺談。
1 工程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泮水鄉六香屯東北側的百色至泮水公路某段出現滑坡。該公路為二級公路,路塹施工后K93+024~K93+106路段右側邊坡出現塌方,由現場勘察結果得知,邊坡塌方的面積比較小,塌方量約為120 m3,邊坡中部出現多處滲水的現象,但坡面卻并未出現張拉裂縫,房屋也沒有不均勻沉降的現象發生。由于當地連續10 d的降雨,使得該邊坡再次塌方,并且塌方區域較之前第一次塌方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路段右側滑坡中部出現張拉裂縫,寬度為10~20 cm不等,局部區域內的土體下沉,幅度在50 cm左右,滑坡面積增大至3 500 m2,呈現出帶狀分布特征?;碌那熬壴斐刹糠终谛藿ǖ亩壒繁谎诼?,但并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公路滑坡出現后,引起了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通過跟蹤勘察,基本搞清此次滑坡的規模、分布范圍,并對其穩定性進行初步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得出如下結論:右側滑坡如果遭遇強降雨仍有可能再次出現滑坡,從而會對坡頂后方60 m處的民居構成威脅。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對滑坡問題進行處理。經過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之后,決定采用擋土墻+抗滑樁與截排水相結合的技術措施處治滑坡問題。采用漿砌片石擋土墻,沿滑坡前緣進行布設,以此來達到支護的作用;抗滑樁共計設置18根,間距為4.0 m,樁長11.8 m,在樁頂設置一道高1.2 m的系梁。本文重點對滑坡處治工程中,抗滑樁的施工技術要點和應急救援要點進行分析。
2 公路滑坡處治工程抗滑樁施工與應急救援
2.1 施工工藝流程
在本工程中,由于抗滑樁需要設置在滑坡頂部邊緣的位置處,若是施工期間出現強降雨,則可能導致滑坡進一步滑動破壞,容易誘發安全事故。為確保施工安全,采用跳孔法對抗滑樁進行施工,每個開工的樁基之間相隔至少兩個孔位以上??够瑯稙槿斯ね诳坠嘧?,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2 抗滑樁施工要點
(1)測量放樣。由專業的測量人員借助GPS,根據設計圖紙中的樁位坐標,在施工現場測放出抗滑樁的中心點,樁位的最大允許偏差應≤50 mm。為便于樁位校核,應當測放出騎馬樁,以此來確??够瑯吨行臉段坏臏蚀_性。
(2)樁孔開挖
①本工程采用的是人工挖孔灌注樁,樁的尺寸為孔的設計尺寸和護壁厚度的總和。按照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每一節樁的長度空載為1.0~1.5 m。首節樁挖設好以后,在尚未正式澆筑混凝土護壁前,應先對樁位進行檢查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澆筑混凝土護壁;然后將樁的控制軸線和高程引至首節護壁上,并用顏色醒目的油漆和圓釘作上記號,以便檢查。首節混凝土護壁的徑向厚度為30~50 cm,要比地面高出30 cm,形成井口圍圈,這樣能夠防止井口的土石及雜物滾入井內傷人,同時還能起到擋水和定位的作用。
②為保持孔壁的穩定性,防止塌孔,應當在挖孔的全過程中跟進護壁;同時,應采用與樁身混凝土標號相同的混凝土施作護壁。為確保樁身的垂直度,每次澆筑完一節混凝土護壁之后,均應對樁的中心線尺寸及垂直度進行校核,并對樁孔徑進行檢測,看是否與設計要求相符。當首節樁孔護壁混凝土終凝后,便可在樁孔上口的位置處架設運輸絞架,按照以上步驟循環開挖至設計深度即可。
(3)清孔。當樁孔施工至設計高程下10 cm左右的位置時,經檢查合格后,便可采用人工的方式對孔底殘渣及松散的土石進行清理,為鋼筋籠下放做準備。
(4)鋼筋籠下放。在本工程中,所有的鋼筋籠全部都是在鋼筋加工場進行制作后運至施工現場,然后用汽車吊進行吊裝下放。箍筋與主筋之間采用點焊的方式進行牢固連接,鋼筋籠的四周每間隔2.0 m設計四個耳環,以此來確保鋼筋籠的設計位置準確。為便于現場作業,并避免在現場進行鋼筋焊接,鋼筋籠的加工長度為13 m,通過汽車吊一次性吊裝就位。鋼筋籠下放前,應當按照設計要求設置檢查管,并確保檢查管的密封性良好,混凝土灌注前,對檢查管進行注水,灌滿后做好頂管密封。在對鋼筋籠進行下放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垂直度,不得出現偏斜的現象,以免碰撞孔壁,影響成樁質量。鋼筋籠下放至設計位置后,應及時進行固定,避免灌注混凝土時,鋼筋籠出現位移的情況,導致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不足。
(5)灌注混凝土。本工程中,對混凝土的灌注采用的是串筒灌注法,所有混凝土全部在攪拌站進行集中拌制,然后用混凝土運輸車運至施工現場。每節串筒用壁厚3.0 mm的鋼板卷制而成,長度在1.0~1.2 m左右?;炷翍斶B續灌注,一次成型,中途不得停歇。灌注的過程中,應逐步提升串筒,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2.0 m為宜。由于本工程中的混凝土是在無水的作業環境中進行灌注,故只需要灌注至樁頂標高4.0~5.0 cm即可,以便樁頂鑿毛。
(6)樁基質量檢測。當抗滑樁施工完畢,并在混凝土強度達到檢測要求后,可委托第三方檢測單位,對成樁質量進行檢測,確認合格后,方可對樁頂系梁進行施工。
2.3 應急救援體系
(1)組織機構。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成立了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權負責應急救援預警及指揮工作。應急救援小組由以下幾個部門組成:綜合組、安全保衛組、搶險強修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和處理組等。
(2)應急救援程序。為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有序開展,應制定合理可行的救援程序,具體如圖2所示。
(3)應急救援措施
①高空墜物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當發生高空墜物傷人事故后,現場搶救人員應當及時采取安全措施下至井底,按傷者的情況實施急救,傷勢嚴重的應立即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救治。
②物體打擊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在抗滑樁施工中,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頻率相對較高,為降低此類事故發生引起的損失,應配備急救箱和相關藥品。物體打擊事故發生后,現場施工人員應當進行急救,并通知班組長和項目經理,項目經理到場后,應當對事故現場進行保護,并通知安全管理部門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
③塌孔事故應急救援措施。施工中如果發生坍塌事故,必須先對現場人員進行緊急疏散,并對人員進行清點,看是否有人員失蹤;隨后了解事故前該區域內的作業人員情況,若是有人員被埋,則應及時組織挖掘。在挖掘救援中,不得使用機械設備,應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挖掘;發現人員失蹤后,應立即報警,并做好救援車輛的引導工作;對危險區域進行劃定,安排技術人員進行監控,并采取措施加以處治,如有必要可組織人員卸掉井頂堆載。
④機械傷害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當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應立即對傷者進行檢查,看神志是否清醒,有無呼吸、心跳和脈搏,針對傷情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如心臟擠壓、止血、包扎固定等。
⑤觸電事故的應急救援措施。當發現施工作業人員觸電后,救援人員應當先將電源快速切斷,若是觸電人員所在位置與電源開關的距離比較遠,則可采用絕緣工具切斷電線,隨后根據觸電人員的情況實施救治。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公路滑坡處治工程中對抗滑樁進行應用時,作業人員應當對抗滑樁施工技術及其實施要點加以了解和掌握,以此來確保抗滑樁的整體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抗滑樁在滑坡防治中的作用。同時,要構建應急救援體系,制定有效的應急措施,確??够瑯妒┕ぐ踩⒂行蜻M行。
參考文獻:
[1]薛 偉.復雜地質地段抗滑樁開挖方法及外觀質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8(12):123-125.
[2]張 才.抗滑樁在高速公路高邊坡治理滑坡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11):113-114.
[3]王忠良.公路工程抗滑樁施工及質量控制的探討——國道310線牛背至麥積公路水毀災后恢復重建工程[J].科學技術創新,2018(10):109-111.
[4]舒海明,王曙光.埋式抗滑樁在高速公路橋位滑坡治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9):100-102.
[5]楊瑞剛,王曉俊.大尺寸抗滑樁在滑坡災害防治工程中的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8,33(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