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玉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膝關節骨關節炎逐漸成為一種多發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外因,一種是內因。外因是居住條件的變化引起的,過去人們主要居住在平房,而現在大多數居住于樓房,長時間頻繁的上下樓梯會加重膝關節的壓力和關節軟骨的摩擦,摩擦則會產生磨損,磨損則會傷害膝關節軟骨,因此易發膝關節骨關節炎。內因是由人們逐漸增長的體重引起的,體重越大,負重關節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力及摩擦力也就越大,軟骨磨損加重,從而引起骨關節炎。據統計肥胖人群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偏瘦的人群。
1.主要治療方法
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較多,主要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個體化選擇。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診治起來是比較容易的,但病情較重的患者診治起來相對較為困難,該病病程較長,且易反復發作,病人承受著較大痛苦,對于此類患者處理起來往往比較麻煩。以往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中醫治療、關節腔注射療法、關節鏡微創治療以及關節置換術。中醫治療主要的可取之處就是危險性小,毒副作用少,但治療時間長,見效慢,治療效果甚至不明顯。關節腔注射療法可當時見效,但癥狀會再次發作,并不能起到長期緩解或根治的效果。關節鏡微創治療通過對關節內的游離體和凹凸不平的軟骨面進行清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關節置換是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的關節,更換一個合適的人工關節,去除了疼痛的根本原因,從根本上達到了治療的目的,但手術費用昂貴,存在著較大的手術風險。那么究竟選擇哪種治療方法,怎樣準確有效的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值得我們進行深刻討論。
2.病理病因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明確,一般與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以及自身機體代謝等因素均存在關聯。較為肥胖的中老年婦女是痛感相對較明顯的一類患者,主要是由于膝關節軟骨面和相鄰的軟組織受到長期的超負荷所形成的慢性損傷,同時會造成患者膝關節軟骨相互摩損,發生炎癥反應,長此以往會造成組織功能失調。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還存在一種病因,是因為中老年人的內分泌功能減退,骨性關節隨之受到影響,呈現衰退現象,因此關節內的滑液逐漸分泌減少,關節軟骨逐漸萎縮變薄,所能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降低,加上患者長期的行走等動作造成的關節磨損等,使患者關節容易出現骨質增生,有可能會形成骨刺或骨贅,一旦形成骨刺或骨贅,患者進行關節活動時將受到更大的阻礙以及更劇烈的疼痛。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在早期主要是由于關節軟骨受到積累性慢性損傷,導致關節軟骨逐漸變薄甚至消失,引起關節部位的疼痛,后期為適應活動及體重,關節內骨發生骨質增生,另外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因由此受到刺激,從而表現為痙攣。總而言之,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是由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化引起的骨質增生造成的一種病變。
3.理想治療方案
膝關節骨關節炎從臨床癥狀以及醫學影像學分析角度主要分為輕中重三種疾病程度。輕度疾病患者存在輕微痛感,極易被患者忽視,影像學檢查基本沒有特別改變。中度疾病患者疼痛感相對較重,一般可引起患者的重視,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輕中度改變。重度疾病患者痛感往往較劇烈,可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患者往往無法忽視,五度以內是重中之輕,五度以上是重中之重。此類病人如治療無效,只能做關節置換術。
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是根據病情的階梯式治療。對早期和癥狀較輕的患者主要是加強膝關節的屈伸功能鍛煉,快速伸直和緩慢屈曲交替進行,配合藥物治療緩解疼痛,減緩關節軟骨的退變。當關節疼痛明顯,影像檢查有骨質增生時可以行關節腔內注射及關節鏡手術治療,關節腔注射藥物即玻璃酸鈉可起到潤滑關節腔,有一定的軟骨營養作用,關節鏡下手術則是通過小切口微創置處手術器械,用攝影技術觀察關節腔內的病變并進行手術恢復關節表面的平整,清除關節內的增生及骨贅游離體,從而緩解疼痛,延緩關節置換的時間。關節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并通過以上的治療方法疼痛緩解不明顯時往往就需要行關節置換術了,通過對病變關節的切除,矯正已經變形的關節并更換金屬制成的人工關節,從根本上去除疼痛原因,達到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是膝骨關節炎的最終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