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春樹
語文老師,最頭疼的一項工作應該是作文教學了,也不是作文課有多難上,而是批改作文消耗大量時間,又苦又累而收效盛微。通常情況下,中學語文老師批改兩個班的大作文需要整整兩周的時間,可是,學生卻對老師的付出視而不見,作文本發下來一般只是看看分數,甚至有的學生看都不看一眼就放進抽屜了,這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走的老路。
在課改的引領下,我對作文教學做了嘗試,以學生為主體修改作文,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把怎樣寫好作文的方法告訴學生,讓他們去探索研究,最終獲得收獲。
一、積累背誦
(一)積累優秀作文及片段。包括:寫景、寫人、敘事、各類情感表述、文章開頭、結尾、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神態、外貌、細節描寫等方方面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清代的張伯行在《養正類編》里講到:“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因此,要有意識的讓學生閱讀作文書或美文,然后進行摘抄,教師適時收上摘抄筆記本予以點評,并開展摘抄經驗交流,也可在班級展示欄中展出優秀摘抄記錄本,增進學生之間的學習體驗,有利形成濃厚的摘抄氣氛,從而推動班級課外閱讀的開展。
(二)背誦默寫。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摘抄完優秀的作文還遠遠不夠,學生只有背誦積累優秀佳作,內化言語,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才會派得上用場。但不能提太高的要求,否則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分成三次背,每次背完后組長檢查。適時聽取組長的反饋,了解班級學生的積累背誦情況,并在班級做適當表揚,激勵學生正向學習。
二、互批互改
1、教師閱讀。教師因為我只需要閱讀學生的作文,在筆記本上記錄他們存在的問題,或者立意深刻的文章,然后在星期四的作文課上發下去即可。
2、小組互讀。作文本發下去以后,我并不著急講評作文,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閱讀作文,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借鑒他人習作經驗。然后討論寫這篇作文應該怎樣審題、怎樣構思等,接著小組派代表交流,其他學生補充,教師歸納總結。
3、互批互改。“成功的人是跟別人學習經驗,失敗的人只跟自己學習經驗。”學生補充好筆記以后,開始互相批改作文,這樣有助于學生從小組其他成員那里學習到寫好作文的經驗。因為小組的1、2、3號同學的成績相對較好,所以可以讓他們從文章的內容、語言、主題等方面批改;4、5、6號學生成績相對較弱,可以讓他們從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等方面批改;對于成績實在偏弱的學生,鼓勵他們認真閱讀小組的作文即可。總之,要做到小組人人有事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4、小組評價。小組的作文改完以后,有參加批改的同學在作文的后面寫上本文的亮點以及不足之處,提一些寶貴的意見或建議,然后署上自己的姓名以及日期。下次批改作文時學生都會看見自己改的內容,這樣他們就會有成就感,作文也會進步。當然,做這項工作之前,教師需要長時間的指導和培養,可以先從優秀學生或者語文組長開始培養,循序漸進,相信最終會“水到渠成”。
5、局部修改。學生只有反復的修改作文才會有大的收獲。作文課進行到本階段時,需要學生根據小組的相關建議自己修改作文,然后再給作文優秀的組員驗收,最后定稿。
6、佳作展示。每個小組推選本組最優秀的作文,然后在班級口頭展示,比比哪個小組寫得更好,或者小組展示優秀的開頭、結尾、優秀片段等,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教師適當點評,給予評分。一般情況下,我是讓1、2、3小組重點討論好的開頭:4、5、6小組展示結尾:7、8、9組重在景物描寫或片段展示。
7、鞏固積累。老師在給小組進行加分的同時,需要全體學生集中注意力,此時還可以“找茬”,發現其他小組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全班齊讀。每位學生至少積累其他小組的一個優秀的片段,積少成多,得到提升。
三、驗收成果
學生利用兩節作文課完成的任務,還需要教師來驗收,看看還存在什么不足之處或者亮點,以便在下次作文課時與學生交流。另外,根據小組的互批互改、個人訂正、修改的情況,對每個小組進行集體加分并公布,培養小組的集體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