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喜
【摘要】: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迎來了新的挑戰,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注重培養初中生的人文主義精神及價值觀,讓學生能主動并有效的學習歷史知識,引導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牢固地掌握歷史知識,并用智慧來提升綜合能力。鑒于此,本文探討如何將歷史
意識培養引入初中歷史教學中,分析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希望在新課改下,對歷史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意識 培養
目前,我國初中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利于初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初中教育應該不僅注重學生的基本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歷史意識強調解放天性,關注及培養初中生的個性,以提升學生健全的人生世界觀為目標。教師要致力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一、目標明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主要的引導者,而初中歷史的教學根本之一是要目標明確,在新課改的引導下,教學目標有了改變,更加注重歷史意識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于此同時,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也是很重要的,現如今,很多影視作品種,也有很多關于歷史的作品,學生對這類的接受能力要比書本枯燥的文字來的快一些,教師們可以借鑒類似的作品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
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中的《鴉片戰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也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英國,對清政府走私鴉片,鴉片戰爭就此開始,戰爭的結果是中國失敗了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清政府對英國進行割地賠款。從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就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再也沒有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從而自然經濟也解體了。而中國人民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就是開始反抗外國的侵略者。但是中國人民從來不會受人壓迫,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全國一心,抵抗外敵。讓學生樹立“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歷史意識,讓學生時刻保持歷史榮譽感和使命感,將學生的道德思想和歷史意識與國家的發展和命運緊密的聯系起來,以提升學習效率,最終打造出高效、輕松、和諧的歷史課堂。
二、完美運用歷史意識,構建和諧課堂
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得到顯著提高。因此老師們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呈現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引導增加學生對歷史的吸引力,把課堂變成歡樂的海洋?,F在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很多圖片、畫面可是真實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這讓學生對于教學的吸收更直接,教師們利用多媒體可以創造歷史情境,使得教學更加形象化。教師們可以借鑒影視作品所帶來的靈感,讓學生們自己編導歷史事件,讓學生們自己演繹歷史人物,深入歷史,從而掌握歷史知識,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組成學習小組,用自己的方法制作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服飾和物品,分別解說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利用這種課余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教師們可以根據每個小組所展現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排出名次,按照學生的名次進行獎勵,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方法。比如:人教版初中歷史8年級上冊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全民族抗戰,中國軍民最終勝利了。在一百年反抗侵略的戰爭中,抗戰的勝利是第一次的勝利,這一次的勝利讓全國人民有了尊嚴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民的偉大,堅毅的意志,和保衛國家的動力,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同時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時事新聞內容,可以讓學生關注時事,提升教學質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擴展學生的眼界和見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多媒體的作用還可以將靜止的東西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以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多媒體終究是設備,本身沒有感情,這就要求老師展現自己的優勢,充分利用多媒體從而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讓學生和老師完美配合,充分調動課堂氛圍,以縮短師生彼此之間的距離,讓老師不僅僅是老師,更是益友。
三、運用歷史意識,提升學生世界人生觀
初中歷史的學習目的主要是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學生們看清歷史的同時,可以把自身的思想和想法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可以培養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采取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初中生想要學習及接觸歷史的濃厚興趣,不斷地去開拓初中生認識及探索歷史的領域,建立正確的歷史歷史觀念,使學生更加靈活多變的運用,能夠使用科學辯證的觀念正確認識、傳播歷史,了解我國真實的歷史。讓初中生具備歷史意識,可以在探知歷史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開拓創新。此外,充分把歷史意識運用到歷史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真理追求的動力,可以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奠定基礎。為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人生觀提供幫助。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發展依靠改革,教育的改革依靠創新。創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創新教育是提高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只有努力創新,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才能將歷史意識充分融入到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老師要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霞, 陳新民. 初中學生歷史意識培養的途徑探討——以"走近林則徐"一課為例[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 2017(4):30-33.
【2】梁龍飛. 淺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J]. 中華少年, 2017(18).
【3】劉海霞. 關于中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問題[J]. 新課程(中學),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