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珺 張杰
【摘要】:核心素養就是教育培養,對基礎性和綜合性較強的語文課程來說,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既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踐運用。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簡要的探討,以期能夠為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策略
1引言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其作為教會學生識讀、運用漢字的重要學科,一直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盡管小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語文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漢字語言,但是卻無法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更是在運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傳授給學生豐富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熱情和積極性的長久保持下發展語文識字、審美、閱讀和語言運用能力,體會語文知識魅力,培養豐富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關注學生識字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是奠定學生文字基礎的重要學科,為學生進行后續學習和其他學科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低年段的語文識字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識讀、理解文字,小學高年段的語文識字教學以提升學生識字效率為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識字教學進行,注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體驗文字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休”字的過程中,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基礎的講解:我們經常聽說的就是休息、休想,是指歇息和不要的意思。有的學生會說:休就是人的右邊加上一個木,就是人倚在樹上休息;教師問學生:那休字還有什么用法呢?有學生可能會想到休假。在學生認識“休”字之后,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另一個字“囚”,讓學生大膽猜測這個字的意思。通過舉例進行識字教學,教會學生識字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會對簡單漢字的解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知道學生正確的識字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3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奠定后續學習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出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對學生進行聽寫,對“愉快、盡情、幸福”進行考查,然后教師可以選一名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朗讀,要求學生加入豐富的情感,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對學生進行字詞聽寫,要求學生進行課文朗讀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體會課文中表達的情感,這比教師直接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4注重學生閱讀經驗的積累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豐富學生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僅僅只是單純的帶領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進行理解和閱讀,學生的視野就會被限制在一個小范圍內,閱讀經驗也很難得到更好的累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通俗易懂又具有閱讀價值的課外讀物,利用有限的時間拓展學生的閱讀,并結合學生的經驗和交流進行閱讀積累,提升閱讀能力。
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要求學生以讀后感、摘抄等方式進行總結。例如,在學習《蒲公英》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類似文章的閱讀,如《荷花》、《長城》、《翠鳥》等狀物的文章,學生在閱讀之后,對作者描寫植物、景物或者動物中表達的情感深有體會,學生也能從中感受到祖國風景事物的壯麗,并掌握鑒賞技巧,在增加閱讀積累的同時提升了語文核心素養。
5關注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文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正確的表達和交流。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其中寫作是一中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訓練學生寫作作文的能力,并在其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之后,根據課文的主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一次難忘的節日經歷進行寫作,有學生寫到“伴隨著噼里啪啦的炮竹聲就不知不覺的過年了。充滿節日氣氛的街道里掛滿了紅通通的燈籠。在漆黑的夜晚中映襯的異常明亮。‘嗖!’的一聲。啪!煙花開花了。帶有各種圖案的煙花飄在天空上,還有笑臉等各種各樣的煙花。好漂亮啊!我和家人歡呼起來。驟然變化的氣溫并沒有阻礙我們過年的歡樂。過年的時候最開心了。開心的讓我認為地上也跟著銀光閃爍起來。”對這篇作文,教師要進行客觀的指導,并進行總結,我們享受的春節快樂是國家的繁榮富強創造出來的,進而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進行寫作,既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6結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界最熱門的詞匯,其培養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體現和要求。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當融入到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進行。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基礎性的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關注的重點不僅僅在于學生掌握了多少漢字、詞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和價值觀上獲得全面的發展,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形成適應社會環境的核心素養,為后續學習和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志國: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思考,課程教育研究,2018(21)。
【2】陳燕飛:新課改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18(08)。
【3】崔宇:核心素養培育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中國校外教育,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