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蓉
摘 要: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這就意味著要求語文教學打破以往的課堂篇章教學的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和鍛煉。閱讀教學模式已逐步從“單篇課文閱讀”到“群文閱讀”,再到“整本書閱讀”。這樣,更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及知識積累能力。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思路;方式;方法;課型;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具有基本閱讀和分析的能力”,但由于本校學生語文基礎較差、閱讀方法欠缺等原因,大多小學生覺得閱讀很難。在現實中整本書的閱讀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閱讀指導缺乏實踐和地位。《語文課程標準》列出了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推薦書目,但卻沒有落實圖書來源、閱讀時間、教學方式、評價措施等。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的。
一、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思路
1、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我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書聲瑯瑯,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其次是完善班級圖書角,對書柜裝飾及命名,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閱讀的興趣。
2、掌握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
(1)學會精讀和泛讀。泛讀是粗略的讀,精讀一般都按“整體感知→局部分析→整體綜合”這三個邏輯步驟訓練學生精讀。
(2)學會選擇讀書。采取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等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的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質量,擴大閱讀視野。
(3)學會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
(4)學會寫讀書筆記。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培養總結、概括的能力,抒發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
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方式
1、將每周一下午的第一、二節課作為閱讀課,和孩子們共讀課外讀物,向孩子推薦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同時讓孩子們將自己的閱讀作品與全班分享,鼓勵孩子們多閱讀。
2、與家長就閱讀書籍和閱讀方法等問題進行交流溝通。指導“親子共讀”活動,讓家長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閱讀中來。通過書信、便箋、家校通、手機短信等方式,向家長反饋孩子們在閱讀方面的進展與出色表現,鼓勵家長開展“親子閱讀”。
3、在孩子們閱讀之后,盡可能進行全班閱讀交流,讓孩子對所閱讀書籍加深印象,做到保持故事的完整性,還要注重將“角色、游戲”帶入故事,在互動的氛圍中,師生不但共同閱讀了書籍,而且也完成了重新書寫故事的過程。
三、整本書閱讀的基本方法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養成閱讀整本書的習慣,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指導和實踐:
1、學生自身
閱讀過程中要堅持眼口手心并用。朱熹提倡讀書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通過誦讀,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能夠理智的了解,而且還能親身體會,把這些內容和理法化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閱讀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對于而不學則殆。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和質疑。
2、教師而言
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選擇、有方法的閱讀。首先,在書目的選擇上,應該選擇課標要求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書目。其次,內容和題材的不同,對于閱讀的指導方法要求不同,在閱讀前指導、閱讀中指導、閱讀后指導,根據具體情況來采用相應的方法。明確要求,監督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時,要提出具體的要求,比如:限時半個月或者個月讀完一本書,每讀完一本書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或者是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注重個別指導,因為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在集中指導的基礎上,應該關注到學生之間閱讀水平的不同。對于個別學生,可以采取個別談話,看讀書筆記等方式給予關注。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多聽聽能力較低學生的見解,給他們閱讀的信心。讓他們能夠在持續的閱讀中,不斷得到鍛煉,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3、家庭而言
目前在大力倡導家校合作的大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可要依靠家庭的力量。教師了是在學生課內閱讀方面監督指導的更多,而整本書的閱讀有相當部分時間是課外講行的。這就需要廣大家長的支持,配合與監督。
四、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課型
閱讀指導課,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三種課型。即學生閱讀前的“導讀課”,閱讀中期的“推進課”,讀完書后的 “討論交流課”。
第一種課型:“導讀課”
“導讀課”開展班級共讀的第一步。是使孩子們對即將開始的閱讀旅程充滿期待,興趣高漲,在這個環節,什么樣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對書的濃厚興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導讀,需要老師加以指導。講講作者和相關書評;可以利用童書的封面,故事里出現的音樂這些來;利用精美的插圖等導入。在導讀課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設置足夠的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二種課型:“推進課”
中年級的推進課,可以大聲朗讀故事,配合游戲,變換多種形式復述故事。高年級是分章節的閱讀和若干個小主題的討論,無論哪種種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動學生的閱讀走得更深更遠。在共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們要始終關注孩子們的閱讀進程,推進課可能是一次,兩次,也可能是多次,關于某一個話題的交流,有時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時間來進行,完全根據孩子閱讀的實際情況而隨時調整,在這里老師要把握閱讀的時間與節奏。
第三種課型:“討論交流課”
討論交流課不是對故事的簡單重復,所以在主題探討課上絕對不要去重復講述故事,而是對整個故事,整本書的回顧總結與提升,這是老師在討論交流課上最重要的任務。無論是多么優秀的童書,如果它沒有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發生碰撞,沒有與學生的生命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對他們有什么實質上的影響。
總之,在整本書閱讀指導時,我們應樹立大的課外閱讀觀,不斷地探究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正確地處理語文學習和課外閱讀的關系,合理安排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扎實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每個學生的課外閱讀真正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①.徐鵬整本書閱讀:內涵、價值與挑戰[].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 (1) ,4-7.
②黃靜.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及實施策略[].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 (12)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