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天驕
【摘要】“ 交往教學論”主張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提倡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間的交流、合作與評判,從而達到共同發展和進步。將交往教學的理論運用于化學教學,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實現化學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交往教學論;原則;交流與合作;實效
引言
全面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知識的增長,技能的形成,各項能力的提高,還要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努力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本文將在“交往教學論”的指導下,討論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
1把握本質,推廣交往教學
“交往”是人們的一種基本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技能,是一種社會文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人與人的交往,其根源在于人的群體歸屬的心理需要,也是傳遞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其基本指導思想是通過交往教學,達到師生間的互動和互惠。師生應該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討論,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到活躍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了師生的雙邊互動,有利于師生的共同發展,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2多種形式交往,內容豐富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交往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往不但達成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還包括對學生人格的感化,價值觀的培育。交往的內容無所不包,在總體上是“物質性交往客體”與“精神性交往客體”的統一。當前,我們多數教學設計是針對學生群體的,不能照顧到個體的差異性,需要重新審視教學交往的組織形式。其實,教學交往的組織形式是多樣的。最近幾年出現的“循環教學法”,特別強調學生間課前、課后的交往與合作,小組與小組間在課堂內外的合作與競爭,就是個交往教學獲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3精細設計過程,遵循原則
任何活動的開展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否則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交往教學中,教師、學生對交往規范必須有著共同的認識,對交往的意義有共同的理解,并且要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則。
3.1生成性原則
生成性教學關注教學過程,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當然,學生的發展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實現的,交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一種獲得多方面發展的過程。圍繞教學為目標,對教學設計和課堂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引導各主體間在交往過程中不斷機變生成,使教學活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實現預設與生成和諧。
3.2全面發展性原則
我們的教學活動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引導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世界,同時跳出自身的經驗世界,掌握知識與技能,體味過程與方法,形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斷實現新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實現全面的發展。
3.3互相尊重的原則
“交往教學論”認為,教師和每一位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平等的主體。既然是平等的交往主體,各主體之間應該做到相互尊重。鑒于師生的相互尊重重點要突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和各種想法。只有師生間的相互尊重,才能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4根據實際交往,去偽存真
在我們的化學課堂上,往往會出現虛假的交往,給人感覺是為了交往而交往。我們把這些討論統稱為虛假的討論,主要歸納為:造作的交往;非全體性的交往;不平等的交往,這三種交往只有交往的形式。交往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如果交往的各主體間不能以民主、平等、自主、全體、全面發展的形式存在,這種交往就會被異化,達不到交往教學的目的。
5師生交流合作,注重實效
交往教學過程中既要防止“交而不往”,也要避免只有交往,沒有合作。合作與交流不但有助于學生獲得知識、思想,在交往關系中和相互理解中獲得經驗與精神生長,獲得自我理解,也有助于教師及時真實地對自我進行科學的評價。
交往教學注重交往實效。沒有實效的交往只是教學的花架子。因此教師有必要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精心設計,巧妙地引入小組學習、對組學習、大組討論、個別指導,引導全體學生參與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在教學設計中要從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技能、鍛煉學生意志、形成學生各方面素養來展開教學內容。
“交往教學論”是教學理論中有實際操作價值的基本理論,我們化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學習這一理論的實質,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把握原則,關注全體(教師和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促成化學教學的高效實現。
參考文獻
[1] 程勝, 鄭金洲,課堂教學交往中的虛假與真實.
[2] 帥飛飛, 論課堂教學交往:方式、原則與合理化途徑
[3]程曉樵、吳康寧、吳永軍、劉云彬,《教師課堂交往行為的對象差異研究》,《教育評論》,1995年第2期。
[4]陳旭遠,關于交往與教學交往的哲學認識[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