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貴
近期,一條消息引爆了教育界、刷爆了朋友圈,《在線教師1小時掙萬元,收入超網紅》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各種討論之聲不絕于耳。在此,我們暫不討論此事引發的師德師風的問題,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隨著5G時代的來臨,各種應用的完善、實時傳輸的便捷,教育也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教育的參與者,你準備好了嗎?
首先,作為教育的管理者(各級政府、教育部門),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教育的互聯網+時代業已來臨,堵、不如疏。
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已經認識到這是大勢所趨。所以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礎上,國家教育部于2018年4月,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其基本目標,就是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
2、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
3、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
4、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
5、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
6、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這就對當下的互聯網+教育,提供了全局的指導性的文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
其次,作為老師,更應該以寬廣的胸懷、緊迫的心態看待互聯網+教育,對教師素質的提升作用。
教育者,要有寬廣的胸懷,更要與時俱進。在當今的信息社會、網絡時代,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新的教育信息化工具和設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學生已經是21世紀的人,你如果再用19世紀的舊思想、舊方法、舊設備去教育學生,其效果可想而知。
例如:我們在講《海上日出》時候,如果按照以前的教法,無論你怎么講,對于深處內陸的學生,只能憑借想象,在腦海里勾勒出日出的景象。但如果利用多媒體、利用互聯網、利用VR實景的優勢,讓學生自己在預習的時候,先利用有關日出的各種資源進行研究,再結合課文進行學習,這樣一定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學生已經利用相應的資源進行了預習,而老師卻不了解,仍然用老一套方法,還是“一支筆一塊黑板”進行教學,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名教師,一定要有被端掉飯碗的緊迫感?,F在的淘寶,被形象的稱為“萬能的淘寶”,很多的實體商店,就被互聯網商店革了命。我們教師,如果不充分利用當下互聯網的資源進行備課、上課,不會利用互聯網與學生、與家長、與社會進行溝通,不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師德師風、業務素質以及教育教學水平,不能搭上信息快車,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隨著2019年6月12日,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法院審理《20年后學生打老師案》的開庭,師生之間的恩恩怨怨再次成為大家爭論的焦點。結果不容懷疑,打人者必將受的法律的嚴懲。但從許多網友的留言來看,教師的法律意識、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深。作為當今的教師,更應該擁抱互聯網時代,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更多的參與到自身各方面素質的提升上來,充分利用好現在的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網絡研修等,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素質。這樣才能避免若干年后,再次出現學生當街報復老師的事件發生,讓教育手段更加合規,讓學校真正成為圣地,讓師生真正成為朋友。
第三、作為家長,要去除偏見,正視互聯網+教育的作用。
互聯網,不是洪水猛獸;更不是游戲人生。以前人們一提到互聯網,就認為是打游戲、看電影,總之就是不務正業。很多家庭,也以影響孩子學習為名,把家里斷網,不允許學生接觸互聯網。殊不知,互聯網的作用遠不止是用來打游戲、看電影等娛樂休閑,它的教育功能也十分強大。隨著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豐富,隨著微課等的各種授課形式的出現,隨著在線課程的出現,互聯網的教育功能日趨體現。
今年四月份,我偶然接觸了在線教育,購買了兩節《如何提高寫作能力》的課,給我孩子學習。我孩子讀八年級,作文一直是短板,寫不細,語言也不生動。平時也看了許多書,但作文一直上不去。開課以后,我與孩子認真聽了那個老師的課。這位男老師很年輕,基本功很扎實,語言很幽默。不到一分鐘,我和孩子便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老師從寫作開篇,語言變通,結構處理等方面,給我和孩子上了一堂精彩的寫作課。從老師的講課中,我們得知,他連續六年霸榜全縣語文成績,對詩詞,近現代文學作品了然于胸,講到關鍵處,豐富的語言信手拈來。孩子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聽的津津有味。一個周以后,他們進行半期考試。作文一下從原來的40分左右,上升到47分。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在現實生活中,要去找這樣一位老師,非常不容易,而互聯網,卻讓天各一方的老師給了我和孩子一次飛躍的作文教學。作為家長的我,已經被互聯網到的作用深深的折服。我相信,以后我還會尋找適合的教育資源,提升自己,也給我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我想,這也是所有家長愿意做的事……
隨著技術的發展,VR實景教學的普及,現在的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日千里,作為家長,要了解社會的發展,給孩子提供更好更適合的資源。自己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優勢,給自己充電,促自己提高,讓整個家庭形成終身教育的濃厚氛圍。
第四、作為學生,要張開雙臂,正確擁抱互聯網+教育。
當教育搭上互聯網的高速公路,讓學生從此有了另一個“跑道”,這個“跑道”是三車道、四車道甚至更多,里面的資源會更豐富,同學會更多樣,老師會更適合(因為是自己選定的);在這個互聯的“學校”里,學生跨時空、跨地域,與來自全世界的同學坐在同一間“教室”,聽著同一個老師的講課。大家一起學習,(甚至操著不同的語言)一起討論,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教育全球化嗎?
特別對于邊遠山區、或者行動不便的學生而言,互聯網+教育更是一劑良藥?,F在的中國,地域遼闊,在邊遠農村,還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一年見不到父母幾面,嚴重缺乏父母的愛。在教育方面更是自生自滅,雖有政府社會學校的關懷,但父母的愛誰也無法替代?,F在好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些留守兒童可以隨時隨地與家長溝通和見面。
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帶著結對的留守兒童,把他爸爸的微信加了以后,讓他們父子面對面激動了一次。他們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面了,在視頻中,父子流淚了,當父親看到我與孩子一起包粽子、過端午的時候,他哽咽了……后來,我又幫他奶奶(這個孩子現在與奶奶住在一起)開通了手機網絡,申請了微信,并加了他爸爸,他們父子可以天天見面了。他爸爸也經常利用網絡輔導孩子作業。我又給孩子收藏了幾個比較好的教育資源網站,孩子也可以在網上學習。孩子笑容明顯比以前多了,成績也一天天好起來。我想,這都是互聯網和教育,帶給他們父子的改變。也希望天下有更多這樣的家庭,用好互聯網,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當教育牽手互聯網,教育也站在了風口。無論你是教育管理者,還是教師;不管你是家長,還是學生,只要能夠把握住機會,你就一定會借助互聯網+教育的風口,展翅高飛。隨著5G的普及,我們有理由相信,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已經來臨。不管你信與不信,它已經來到;無論你用與不用,它就在那里;它終將帶來教育模式的改變。只是,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