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俞
陪伴,關乎孩子一生。父母如何陪伴孩子,關乎孩子的未來。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繪本作為孩子的“人生第一書”,被公認為幼兒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家庭繪本閱讀,也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親子陪伴方式。
提到“親子陪伴”,大多數家長可以做到的是坐在孩子邊上,你閱讀你的繪本,我看我的手機!更有甚者,我用書遮擋一下手機,假裝自己在閱讀,這些做法當然要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叉,都是無效陪伴!孩子需要陪伴的是什么?其實是一種感覺,是爸爸媽媽在講繪本時,他走進了同樣的場景,哪怕這本繪本孩子都倒背如流,還是會拿給你,讓你講給她聽!只有當家長參與進來,共同閱讀繪本時,才稱得上有效的陪伴,孩子才能感到溫暖!
上學期在班級投放的大量優秀繪本中,我觀察到孩子對《珍貴的禮物》翻閱次數最高,對禮物很感興趣,我們三名教師對其進行繪本分析,發現了很多教育價值,在天天故事時間,孩子們喜歡討論關于禮物的事情,“我收到……禮物,媽媽送給我的”“我生日時候爺爺買給我……”孩子們對禮物很感興趣,而禮物的背后藏著深深的愛,《珍貴的禮物》是一本充滿魔力的生活寫實類繪本,每次閱讀,幼兒都能發現新的信息點。孩子們平時享受著家人的愛,正可以趁此契機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結合幼兒對繪本的興趣,開展“我愛你”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由淺入深地感受到愛的偉大。
談論到“愛”肯定是來自家人的愛,和家長溝通后即將開展的“我愛你”主題活動,調查了大部分家長,得知現在的家庭已經普遍知道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但在面對書中孩子感興趣的畫面時家長如何實現最好的親子閱讀,親子閱讀具體可操作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是園所倡導的“3、3、3”原則,即在家中布置3平米閱讀區、準備30本優質繪本、每天陪伴30分鐘, 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我們就應該為他準備什么樣的環境。希望孩子愛上閱讀,那就一定要為孩子多準備圖書。我想作為最佳的兒童讀物媒介,莫過于繪本了。新《綱要》中指出:“兒童的早期閱讀能力培養已被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作為兒童早期閱讀的新生力量,繪本的創意出色、表現手法幽默,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繪本教學作為一門課程正在幼兒園逐漸興起,幼兒也正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載體熟悉繪本、走近繪本,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繪本的魅力所在。國內兒童文學理論家多年來也一直讓孩子閱讀經典繪本,認為經典繪本應該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書”。繪本憑借絢麗的色彩、優美的畫面、神奇的想象、簡潔的文字給幼兒巨大的精神享受,讓幼兒樂趣無窮。
可以說每一本繪本都蘊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表達方法,而不進行刻意說教也是繪本一大特點。越是經典的繪本,越會有更多的解讀途徑。不同年齡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味道和感受,這就是為什么繪本適合0-99歲的人閱讀。繪本的圖文敘事的形式非常符合孩子的具象思維的認知特點。在開展“我愛你”主題活動時,孩子對畫面上的影子感興趣,我們針對他們的興趣開展了“奇妙的影子”系列活動,回家后,爸爸媽媽一起利用影子講故事,跳舞,做搞怪的動作!有趣的背后是拓展了孩子們對影子的認知,激發孩子們對影子的探究欲望!
在設計創作繪本時,優秀的創作者就會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和特點。這些繪本大師們很清楚孩子想看什么,孩子心里想什么,他們總能直抵孩子的內心,《珍貴的禮物》最后是綠熊送給小白熊一盒蠟筆,小白熊畫呀畫,班里的孩子也拿起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媽媽的樣子,畫漂亮的花……仿佛畫面里的那盒蠟筆充滿了魔力。
其次,任何一種習慣,莫不是后天的培養和影響,先天的遺傳只占很小概率。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就要身體力行去帶孩子。孩子天生愛聽故事,從講故事入手,每天和孩子共讀一本繪本,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喜歡聽自己父母聲音講的故事。父母用自己的聲音講給孩子聽,孩子會記住這個聲音,繼而記住父母的溫度和情感。父母陪孩子共讀,一方面是直接為孩子提供有趣好玩的故事,另一方面是以這樣的形式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安全。
最簡單的教育是陪伴,最簡單的陪伴是閱讀。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即使經過幾十年,我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美好的回憶珍藏在內心深處。孩子子們長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當時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么多故事的意義在哪里。我也發現,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這或許就是親子共讀的最核心的意義了。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享受親子“悅”讀,讓每一個孩子愛上閱讀,讓每一個家庭洋溢著幸福。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第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