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坤
【摘要】 ?“單元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初中、高中教學中,如何能以更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這需要教師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單元整體性和統一性問題。掌握好單元教學,就更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單元教學 整體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184-01
由上學讀書,到站上講臺教書育人,語文課本的“單元”概念都很熟悉了。根據考證,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語文課本已采用“單元教育”模式編排。但隨著教學實踐經驗的反思,有時發現,無論是學生的“學”還是老師的“教”,經常容易忽略教材單元設計的初衷。翻閱了一些文獻資料,結合教學實踐發現,掌握單元教學的藝術和技巧,對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幫助。
語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面對高考壓力,地方教育的差異性,會出現不同程度“重應試”的表現。所以教師面對教學設計時也大致表現出以下的特點:
(一)將單元課文看成一個單體,高考考什么,就把課文重點、難點定作什么,以至于語文課變成考點課,割裂了單元的整體性、系統性。例如:文言文都是識記實詞、虛詞,其余略過。
(二)沒注重教材和單元主題任務,自改重點,把課文根據考試要求給學生劃分好重點課文,其余不講。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直接設定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為重點,將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標為略講或不講。學生跟著老師的步調,也忽略了單元的概念。
(三)忽略教材與單元的整體性。迫于課時的緊張,很多老師只會看重單元的名篇課文。但細看,每本教材是一個有機整體,分別為“閱讀鑒賞”、“語言表達”、“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必修)四部分。
在必修課本的第一頁《致同學們》的信已闡述清楚,“閱讀鑒賞”是教科書的主體,內容以名家名篇為主,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意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果我們忽略單元和教材的整體性,學生也定會在老師的“灌”知識模式下,感受到語文的“冷”和“硬”,失去了語文的趣味性。
我們需要正確面對單元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高效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此,有以下建議:
(一)對教材應有整體意識,深入理解,以單元為導向,做好課堂示范環節。
教材“閱讀鑒賞”部分,一般按文體或人文內涵來劃分單元,各個單元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學習新單元前,先引導學生讀懂單元導語,了解整體的重點,建立單元系統概念,然后做好示范教學。
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現代新詩”,很多老師開篇就學《沁園春·長沙》,要求學生背、默、練,但它只是略讀課文。單元導語指出“新詩”的“新”是用白話寫詩,擺脫了格律的束縛;選錄毛澤東的詞,目的是體會區別。所以在現實操作中,我把《詩兩首》的《再別康橋》作為首講,課堂中通過聲情并茂的引導,再反復吟誦,讓學生感受到“夕陽中的新娘”這一唯美的意象。這時候再讓學生根據“意象”概括的特點,反復自讀《沁園春·長沙》,學生就懂“新”、“舊”詩的區別了。一剛一柔的兩篇詩歌也使學生更能體會“意境”這一概念,也使第一單元的高中語文課更有趣味,更有框架性。
(二)滲透單元知識,圍繞單元重點引導學生擴展閱讀,提高積累。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還要做到“高效課堂”,單單灌輸完課本內的知識不算完成任務,更要依照單元流程,引導學生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少講、少灌輸,多引導、多放開、多延伸,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
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單元的內容是寫景狀物散文,要求感受作者心里的博弈,體會作品所描述的美景,增強學生對散文的鑒賞能力。課文有《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學習《荷塘月色》,當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后,再圈點精彩語句,學生會選到“月下荷塘”的文段。這時,教師再順勢引導學生掌握新的修辭手法“通感”,再結合《故都的秋》賞析散文的知識重點——修辭,然后教師引導學習教材“梳理探究”板塊,學習《修辭無處不在》。這一部分的“詞語修辭”和“語句修辭”兩點,會大量引用課內、外名篇名句。教師此時再點撥幾篇朱自清的名篇,學生就有興趣找相關的課外閱讀。作業為,“總結朱自清的散文修辭特點”,這樣,學生的知識面就會比單純學習課文要廣泛,個性也得到發展,語文素養自然提高。
(三)階段性回顧單元知識框架,注重學生學習反饋
復習回顧知識點,本身就是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在復習總結時,應以單元的結構進行,最好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例如:先梳理單元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文體、主題、結構、藝術手法等,小組分任務操作完成;再由老師出專題測練、講評,學生自主改評,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最后,評講檢測內容時,把共性錯誤的內容集中起來再探討。而這樣的單元知識框架,更有助于學生的記憶,也更容易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最終完成教學的目的。
我國著名的學者、語文教育家顧黃初說“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要憑借教科書;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技能也要憑借教科書。”所以,我們研究教材,首先就要掌握好單元教學的藝術,這樣就不會是把知識“灌”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趣味系統中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鄧國興.《高中語文單元教學策略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11月.
[2]許堯.《“少教多學”單元教學運用思想指導下如何將于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實踐研究,2014年17期.
[3]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4]馬啟斌.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