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聲學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而口語交際和文字語言成為了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交流形式,而這種交流也是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關鍵。我們必須從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去認識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中高年級的學習和寫作能力,也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因此,我們必須重視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然而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語的交際能力呢?就此問題我淺談如下,以達拋磚引玉之效。
一、將口語交際訓練融入到字、詞、句教學中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見識少,知識面窄,而且入學不久性格大多內向膽怯,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難度很大。教學過程中,要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篇的教學,學生掌握了生字的音形后,可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再用詞語說一句完整的話或用文中幾個詞語說一個小故事等。只要老師營造好學習氛圍,多鼓勵表揚學生,讓學生敢說、樂說,我們就達到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初步目的了。
聽說能力是口語交際的基礎,口語交際要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如用詞語造句,小組討論疑難問答等方式進行聽說能力訓練。學習生字時,可讓學生說記字方法,做到理解式形象記憶,如“坐"字可以用編謎的方法記憶:兩個人在土上休息。在組詞時還可以進行“生字開花”的練習,這樣既可豐富學生詞匯,發散學生的思維,又便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如:“小”字,可組成小橋、小河、小路、小草等詞,然后用這些詞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我家門前有一條彎彎的小河。當然,有時學生表達不當或不完整,我們要及時鼓勵表揚孩子,循循善誘,盡可能地讓孩子表達完整或讓其他孩子補充,最后再理順成一句完整的話。新教學大綱指出:“讓每一個學生無拘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只有在放松,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學生才會開心地交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才會體會到交流的樂趣,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二、將口語交際訓練融入到教材中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及集中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參與進來。一些課文分角色表演的情境,我們可以讓學生帶頭飾、道具,自編自演課本劇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表演完畢后,下面的觀眾同學可以對表演講行評價補充,這樣互動的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準確、簡練、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如:一年級《坐井觀天》一文既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口語交際的好材料。我在上這篇課時,在分角色表演過后,就在青蛙聽了小鳥說的“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看吧”后提問:它會怎么做呢?讓學生去發揮想象。有的說,原來小鳥說的是真的,這個世界太美了。有的說,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世界太美麗了,就讓小鳥帶它去看這個花花世界。就連最膽小的楊小玲也說,青蛙跳出來后看到人們在捕殺他們,又到處是垃圾和農藥,大失所望后又跳下了......在說的基礎上又讓學生互相點評。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形成一個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個充滿創意和歡樂的情境,真是讓人欣喜。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下讓他們不拘于形式,自由表達,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將口語交際訓練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學生一天中在學校和家的時間最多,學生雖然在學校學到一些交際理論知識,但只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他們需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才會得到學習和提高。在課堂上,學生經常發生小摩擦。如:學生向老師告狀:“XX踢我。”師問:“他什么時候踢你? ”(剛才)“他踢你什么地方?”(屁股)“他為什么踢你?”(我扔紙在他的桌子下面。)“請你把話連起來說清楚!“(剛才,我把紙扔在XX同學的桌子下面,他就用腳踢我的屁股。)這樣,在處理學生的日常事情中,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訓練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更要做口語訓練的有心人,可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上進行參觀、訪問、調查、做好事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也可以在班級中模擬給“游客”當導游,向“游客”介紹學校的風景和家鄉的風土人情;模擬“超市”營業員和顧客買賣東西;模擬“飯店”老板和顧客的對話等。也可以在每個星期利用兩節課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生活中,口語交際的機會比行比皆是,豐富多彩的生活能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活水源。我們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抓住并創造機會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鍛煉,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既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口語交際訓練的根本目的在于實際應用,而實際應用又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在請求幫助中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應對,從而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總之,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選擇話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多種方式,多種活動給學生增加交際實踐的機會。
四、將口語交際訓練融入到課堂活動中
老師在課堂上不應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以一個學生同伴的身份加入到學生們的學習活動中去,學生才會毫無壓力的進行活動學習。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喜歡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并且回答問題能符合自己的愿望。對于學生有爭議的問題或觀點,總是急于解決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的獨特性、批判性、求導性的培養,泯滅了學生創造的火花,獨到的見解,而現在我轉變了觀念,深刻地認識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必須挖掘學生的“思維碰撞點” ,以學生為主,因勢利導。比如:以前在班上回答錯誤的學生會被同學們放游戲“炸彈”,但這次大家準備放時,回答錯誤的學生就說:大家不要放“炸彈”,我給大家唱首歌吧!大家立即安靜下來,在她甜美的歌聲中我們愉快地完成了一堂課。這樣既避免了她回答錯誤的尷尬,又展現了她的音樂天賦。我在想,無論她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她如果敢開口說了,能夠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我們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從這件事使我認識到,有時你寬容地讓學生們表現,會使學生的口語交際更自由開放、更有活力和創造力。學校、班級經常開展活動,抓住活動機會也可以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總之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個長期的水磨過程,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要上好低年級的口語交際訓練課,教師要多動腦筋,因材施教,展開多種途徑訓練,才能適應學生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我們大家都來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訓練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