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平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化,廣東高考采用人機對話的形式進行英語聽說的考試,經過幾年的探索,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聽說教學,本文是聽說課的教學嘗試和體會。
【關鍵詞】 ?新課改 廣東高考聽說考試COT (Computerized Oral Test) 聽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252-02
美國心理學家Anderson J . R. 在《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一書中提到:交流過程中,人們用11%的時間記錄,15%的時間閱讀,32%的時間講話,42%的時間傾聽。可見,聽說能力的強與弱在生活中對于交際所產生的效應是十分巨大的。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廣東高考采用人機對話的形式進行英語聽說的考試,這對廣大面上中學的師生來說,是特別大的挑戰。
筆者所在的學校位于城鄉結合部,語言環境的缺乏,學生信心的缺乏,導致聽說教學成效甚微。下文我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一節聽說課上實例,二是綜合能力的培養與聽說教學的融合的體會。
一、各個擊破,化零為整
廣東高考聽說考試COT (Computerized Oral Test)分為三個部分,即Part A模仿朗讀;Part B角色扮演;Part C故事復述。這三個部分是獨立的,各自測試的側重點不同。我將這三個部分各個擊破,從而達到化零為整。
首先是材料的選擇。教師要選擇適當的聽說材料。生活中也有大量可采用的材料。比如說,音樂,電影,有聲雜志等等,而新概念英語也是我喜歡用的材料之一。這些材料需要老師進行編輯,或有機地處理。
在一次聽說課上,我選擇了《A puma at large》這個材料。
(一)我設置了下列的問題,先讓學生將這些問題翻譯成中文,這其實是針對Part B角色扮演這一部分的提問部分進行的訓練,包括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再讓學生捕捉答案,這則是針對回答部分專門設置的,問題如下:
1. puma(美洲獅) 長得什么樣? 2. 一頭美洲獅在哪里被看到?
3. 人們對報道持怎樣的態度? ?4. 誰覺得有必要調查?
5. 誰說看到了一只“大貓”? ?6. 對美洲獅的捕獵在什么地方開始?
7. 搜索困難嗎? ? ? ? ? ? ? ?8. 這只美洲獅究竟來自哪里?
9. 搜索持續了多久? ? ? ?10. 這張美洲獅最后被捉住了嗎?
不少學生一開始并不能快速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這時候,我們不能心急,可以在重難點處讓學生再次嘗試,并加以引導。
(二)學生將問題逐個擊破,老師再引導學生將故事串連起來。
當大多數學生已捕捉到有效信息點,我將他們呈現在頻幕上。
1. What does a puma(美洲獅) look like? It’s a large cat-like animal.
2. Where was a puma spotted? A puma was spotted forty-five miles south of London. 3. What’s people’ attitude towards the report? They were not taken seriously.
4. Who felt obliged to investigate? Experts from the zoo.
5. Who said that he/she saw a “large cat”? A woman picking blackberries.
6. Where did the hunt for the puma begin? The hunt began in a small village.
7. Was the search difficult? Yes, it was difficult.
8. Where did the puma come from? No one knew for sure.
9. How long did the search last? The hunt went on for several weeks.
10. Was the puma caught at last? No, it was caught at last.
接著,引導學生在答語間加入適當的連詞,包括承接,轉折等等將故事串起來。如:3,4 句可用but連接,5,6 句可用so連接,6,7 句可用but連接,最后可用and和so連接。學生們欣喜地發現,當他們在一句句獨立的答語之間加上這些連詞之后,一個完整、生動有趣的故事出現了!這個過程是引導學生復述故事。
(三)回歸視頻
(1)復述故事
我將這個故事設置成一篇短文填空的形式,要求學生填的詞匯是他們容易出錯的高頻詞,因為針對的是聽說考試,所以也包括發音較難的詞匯。短文如下:
A puma, which is a _____ _______ animal, was _________ forty-five miles south of London. People were not taken ________, but _______ from the zoo felt obliged to investigate. A _______ picking blackberries said that she saw a large cat-like animal, so the ______ began in this small _______. The search went on for several weeks, but the puma wasn’t ______ at last.
當這篇短文填完之后,其實就是復述故事的內容了。通過這個訓練,學生懂得了,復述故事,要抓住重要的信息點,要用連詞,才能講出一個完整,有邏輯的故事。
(2)模仿朗讀
最后,我讓學生根據視頻,進行模仿朗讀。學生非常有成就感。我發現,選擇合適的題材,針對聽說考試的要求進行有效處理,學生會比較感興趣。下面,我談談如何將聽說教學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
二、雙基并重,循序漸進
學習是沒有捷徑的,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必須夯實基礎,循序漸進。
(一)課堂教學中,應避免單一的形式。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文本錄音,有意識地訓練語音語調,追求“洋腔洋調”。課后可安排一個聽說練習。可選教材提供的配套聽力(Listening)材料。作為教材的配套練習,這些材料是課文的延續和拓展,完成這些練習,也是學習課文之后得到的升華。
(二) 培養英語的思維模式。教師必須盡量用英語課堂用語,一些指令和日常對話,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我們缺的也許只是一個習慣。我給學生布置了形式多樣的假期作業。我會讓學生看一些好電影,比如《放牛班的春天》、《忠犬八公》等英語原版電影,幫助學生熟悉外國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并讓學生并在英語角交流心得。針對模塊內容,我會布置學生做研究性學習,包括First-aid,The environment等話題。學生將他們的研究成果做成PPT,利用班會課的時間來分享交流。這些課外作業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的,采用兩兩對話(Pairwork)或小組討論(Groupwork)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互助互學。
(三)以聽說助讀寫,以讀寫促聽說
學英語,要不斷地跟遺忘作斗爭,要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平時寫作文的時候,我會要求學生,寫完之后要通讀全文,看是否通順,是否符合邏輯,以增強英語邏輯思維的能力。具備了聽、說、讀、背的能力基礎,把語言通過寫作或者故事復述的形式表達出來,就能水到渠成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提高。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學生擺脫“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現狀。希望借此文引來其他老師的他山之石,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 參 ?考 ?文 ?獻 ]
[1]林崇德.英語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49-152.
[2]孫小芹.《高中英語聽說教學策略之我見》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
[3]董春燕.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研究[J]. 吉林教育, 2011(16).
[4]張玲.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有效性之初探[J]. 商業文化, 2011(08).
[5]楊彥奇.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教學[J]. 祖國·建設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