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悅華
摘 要:在上海昊美術館,來自阿根廷的藝術家萊安德羅·埃利希(Leandro Erlich)舉辦了他在中國的首次個人展覽“虛·構”。這是一位十分擅長構建“錯覺”藝術的藝術家,他此次的上海之行為我們帶來了13件大型的互動裝置作品。本篇文章將以展覽中的《建筑》作品中使用的鏡面為例進行應用解析,探究鏡面在“虛·構”展覽中的意義,引導人們對藝術作品的深入解讀。
關鍵詞:鏡面;裝置藝術;應用解析
一、裝置藝術的定義
裝置藝術是指藝術家藝術性地運用不同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人類未消費的物質文化實體,經過藝術家的合理有效的選擇、組合、利用、改造,展現出其藝術形態,這件藝術品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藝術家的思想與情感,同時,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可以讓體驗者身處其中進行體驗,從而得到更多不同的思索與感悟。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與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它讓藝術不再高冷、神秘,現在許多裝置藝術在給觀者欣賞的同時,往往更加具有互動性,給觀眾更多別樣的體驗。在觀眾的參與度提升的同時,還會帶來對這件裝置藝術的思考、感悟,對這件藝術作品的藝術家更多的解讀,給這件作品書寫了更深層次的內涵,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二、萊安德羅·埃利希作品的特征
萊安德羅·埃利希是一位有著豐富想象力的藝術家,他非常善于制造具有錯覺、幻覺的空間,他的裝置藝術作品《游泳池》、《建筑》等是享譽全球的錯覺設計。在觀看他的作品時常常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這些作品往往不符合我們的常識與認知,等到觀眾們發現了作品背后的原理時又會恍然大悟,被埃利希的幽默與智慧所感染。在談及自己所創作的作品時,埃利希希望觀眾們可以在觀看、體驗他的藝術作品時發覺他的構思意圖,理解作者的意圖與想法。并且埃利希還希望這些觀眾在享受其作品的同時可以引導觀眾們去思考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去領悟現實的假象,探索藝術的構成。
三、鏡面在萊安德羅·埃利希作品中的應用解析
3.1 鏡面與萊安德羅·埃利希
埃利希的許多裝置藝術都運用了“鏡面”這一元素。例如《建筑》系列中巨大鏡面的使用,還有《試衣間》、《美發沙龍》等等,無一例外都使用了鏡面作為創作元素。由此可見鏡面在他的藝術作品中不再是一個平常的物件,它被賦予了一定含義的。
3.2 鏡面在“虛·構” 展覽《建筑》中的應用
《建筑》是埃利希一系列作品中演繹版本最多的一組,同時也是此次展覽中最具代表性的裝置藝術作品。這個裝置就位于展廳之中,它是由一面巨大的鏡子以45度角靠在建筑物表面,而建筑物是固定在地面上的,觀眾們就相當于是在躺在地板上的建筑物上,可以從鏡中看到自己與建筑物產生有趣的互動。
觀眾們透過鏡子中的反射觀察自己在這件藝術中之中的狀態,在藝術家給我們構建的場地中根據自己的經驗、想法、行為對這件藝術品進行了再創造,給這幅作品創作了有趣的互動體驗。此次的展覽,有7個大型互動裝置都運用到了鏡面這個材質,通過鏡面營造出了令人驚喜的錯覺體驗。由此可見,在此次展覽中鏡面的應用是至關重要的。
3.3 鏡面在“虛·構”展覽中的內在含義
正如此次的展覽名字“虛·構”,將其拆分來看,“虛”是指虛幻、不真實的那一面,而“構”則是構建、構筑,意為藝術家所建構的真實的那一面,二者的結合成就了藝術家復雜的藝術表達,而鏡面則是承載藝術家觀念的重要媒介。鏡面在埃利希的藝術裝置中主要起到了反射的作用,我們可以透過這面巨大的鏡子觀察到我們處于真實構建的建筑物上的樣子,鏡面給觀者實時反饋,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從深的層面上來看,這面鏡子的反射又是虛擬的,包括地上的建筑物,但此時也只是藝術中被虛構出來的模型,鏡中的一切都是虛擬的互動,鏡子作為埃利希藝術作品中的主要載體,飽含了更深層次的內涵——鏡子的反映是虛幻的,是將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以一種虛構的方式展現出來的,是稍縱即逝的。
通過鏡面的反射,參觀者的目光被鏡中的景象所吸引,鏡面把觀者代入虛構的空間里,參觀者從一開始興奮進入裝置中體驗,對著鏡中的自己擺出各種姿勢,再到戀戀不舍離開這個空間,最后所有這些情緒漸漸淡去,盡管這一系列的心境被參觀者們不斷循環往復,但是埃利希卻通過鏡面反映的虛構世界牢牢地把握住了觀者參觀這個藝術裝置全過程的視覺感受與心理活動,仿佛進入他早已編排好的劇本中。鏡中的虛幻景象,讓觀眾不禁開始思考與所處空間的關系、個人與這個社會的關系。埃利希特地選取了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而因為這面巨大的鏡子的反射,使得在建筑物中原本處在某一時刻的大鐘通過鏡面中的反射呈現的卻是不同的時刻,這一切是否也意味著虛構的時間?是否我們現在的生活也是虛構的?同時,平躺在地上的建筑物在鏡中卻是矗立著的,這種與現實相反的狀態,給人一種強烈的反差感。還有觀眾們,平躺或站立于放置在平地上的建筑物之上,感受著鏡面里自己的身影與建筑物產生的奇妙關系,是否也暗含了人們對于超越常規生活的向往,而鏡面則是激發他們表現欲的關鍵?
埃利希在接受采訪時曾說:“藝術是沒有實用功能的,所以當你將實用世界的元素引入到藝術的非實用世界時,所有這些元素就又被重新賦予了新的意義。” 這更加證明了鏡面在他的作品中確實是有含義的。
埃利希將現實的事物在解放實用功能的同時,激發了觀眾們對事物本身的反思,對當下所處環境的反思。所以鏡面的應用帶給我們的感受是深刻的、更有深度的。鏡面以暗示、隱喻的方法,讓觀眾在觀看鏡中矗立的建筑物的同時警惕“倒下”的現實世界,警惕真實事物、真實世界的消亡、幻滅。
四、萊安德羅·埃利希作品給我們的啟示
縱觀現在的裝置藝術展覽,第一種層次是視覺上的體驗,比如可以近距離欣賞藝術家的展品,與藝術家的作品拍照,第二種層次則是有更多的互動體驗,不僅停留于視覺,還有觸覺、聽覺等多感官體驗,而不僅僅停留于“看”陳列于展館里的作品。藝術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浸入式藝術更加流行,而萊安德羅·埃利希的裝置藝術則是其中的典范之一,在帶給觀者們豐富的錯覺體驗與互動體驗的同時還帶領著他們去思索這個裝置藝術背后更深層面的問題。鏡面的應用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同樣,其他現實事物如何去使用并使其賦予新的含義,這也成為我們今后做設計的時候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呂珍妮.論當代裝置藝術的交互性[D].湖北美術學院,2018.
[2]劉曉宏,潘雪琦.“虛實互動”在裝置藝術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工業設計,2018(10):141-142.
[3]情感與形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美]SUSANNE.K.LANGER(蘇珊·朗格)著,198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