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柯
摘 要:主要研究幼兒教育的規定性以及其意義,分析了幼兒教育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亂象,總結了國內外關于幼兒教育理論研究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教育本質規定以及其意義進行了初步討論。
關鍵詞:幼兒教育;本質;規定性
近些年幼兒教育出現了教育定位迷失、教育功能混淆、教學生實踐違背幼兒身心發育客觀規律、功利性強的問題,研究幼兒教育的本質規定性,對更好的指導幼兒教育實踐,明確幼兒教育的功能和定位有重要意義。
1 幼兒教育
1.1問題的提出
近些年,國家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社會公眾的受教育程度和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更加關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各種補課班、學前教育甚至胎教層出不窮,雖然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拓寬了學生接受教育的渠道,但是也忽視了一些本真問題,比如,“幼兒教育是什么?”、“幼兒教育的本質和屬性?”這些基本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答,給幼兒教育工作實踐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
1.2幼兒教育亂象
近些年,我國的幼兒教育工作出現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比如“北京市某幼兒園入院考試難度比靠公務員還難”這一則新聞,側面說明幼兒教育出現了自身定位模糊、難度設置不當、教學目標不明確、幼兒壓力過大、教學內容和幼兒年齡階段以及身心發育規律不匹配的情況。一些幼兒園出現了小學化的傾向,特長班、興趣班、幼升小考試、學前快車班等教育亂象層出不窮,把自然本真充滿童趣的幼兒教育轉變為了一場看不見的學習競賽,壓抑了孩子們的天性,讓孩子們過早的承受了過重的學習壓力,違背了幼兒身心發育的自然規律,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1.3研究現狀
1.3.1國外研究
國外關于兒童的特點以及幼兒教育規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在那時就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兒童教育經驗,形成了系統深刻的兒童教育思想和理念。對兒童教育本質的研究延伸到了哲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最早的現代幼兒教育理論出現在18世紀末,認為教育需要尊重兒童天性。19世紀末,經濟上沒有價值,但是情感無價的兒童觀念逐漸形成,20世紀60年代之后,又出現了兒童道德品行理論,這些珍貴的思想理論,為兒童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
1.3.2國內研究
我國關于幼兒教育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但是近些年理論研究發展迅速。馬克思主義人性觀認為人擁有自然、社會和精神三個屬性,不同時期的人三種屬性的外顯程度不一樣,教育實踐本質上也是認識人的過程,需要考慮到受教育者主要外顯屬性的特點和規律。目前國內有代表性的教育本質理論主要有生產力說、上層建筑說、多重屬性說、社會實踐說等幾種,關于教育本質內涵的討論仍在繼續,缺乏認同度較高的理論,本質問題的認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對教育本質討論的方法和思路更加豐富,對幼兒教育本質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2 幼兒教育的本質以及其規定意義
2.1幼兒教育本質
2.1.1操作性定義
幼兒教育是面向兒童開展的知識教育,和其他階段教育不同,幼兒教育尊重幼兒的兒童屬性,同時關注幼兒教育的內外部要素和本階段教育與其他階段教育之間的聯系,具有基礎性和前瞻性的特點。幼兒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非強制性,教育任務有教育和保育的雙重屬性,課程設置為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等幾個大的領域,考慮到幼兒認知整體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進行明確的學科分科。幼兒教育的方法以游戲為主,希望兒童在輕松生趣的游戲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探索、體驗和感受來完成學習,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2.1.2規定性
幼兒教育是指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升學前教育,和其他階段的學校教育有明顯的區別,擁有其特殊的內在規定性,并主要體現在教育過程中各種內在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現階段,幼兒教育的內在要素理論研究還處于進展中,沒能形成普遍共識,主流學術聲音認為學前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學生、教師和課程,幼兒以及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無需再議,但是課程作為內在要素存在功能和范圍上的不足,因為課程并不是幼兒教育活動的全部場所和途徑,至于教學內容,在幼兒教育中的影響力則更為有限。
2.2幼兒教育本質規定的意義
2.2.1豐富幼兒教育理論
教育本質的研究是我國教育理論研究長期的基礎問題,對教育本質的探索中,誕生了許多新的理論和思想,新的見解和研究成果對教育實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至今為止,教育本質的嚴肅定義也沒有形成統一共識,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現象和活動也越來越復雜,認知過程和理論研究的工作量越來越大。而且對于教育本質的認知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時代條件限制了對教育本質探索的邊界,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是無法脫離時代的,幼兒教育本質的研究也是如此,對幼兒教育本質的深入討論,不僅能夠豐富和完善教育理論,對把握教育的時代特征也有重要意義。
2.2.2指導幼兒教育實踐工作更好的開展
幼兒教育以及幼兒園課程的開展是幼兒教育理論價值實現的過程,關于幼兒教育本質的討論,是幼兒教育實踐中非常重要的理論武器和指導思想,在幼兒教育課程實踐過程和課程編制設計工作中,都應該深刻體現幼兒教育的本質,尊重兒童的身心發育規律,明確幼兒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在統一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組織開展幼兒一日生活,糾正教師理論思想以及教學實踐中的認識偏差和實踐活動不足,理論指導實踐,并在教學實踐中,對幼兒教育不本質特征進行持續的思辨和豐富。
3 結束語
幼兒教育是和其他階段教育有明顯不同的教育,幼兒教育不局限于課程,而是從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兒童進行教育,鼓勵兒童進行自主探索和主觀體驗,在知識學習的 統一積累生活經驗,為后續的學校學習打好基礎,幼兒教育一線工作者以及教育理論界都應該進一步開展關于幼兒教育本質的研究和探討,為幼兒教育工作實踐的開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思想武器。
參考文獻
[1]葉雅文.共享經濟的本質對幼兒教育共同體構建的啟發——基于蒙特梭利教學理論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
[2]吳遵民.論幼兒教育的本質[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
[3]張一蘋.論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審美本質[J].才智,2018.
[4]陶學菊,朱玉.試論兒童游戲的本質及其特性[J].西藏教育,2018.
[5]路娟,王鑒.論幼兒園教學的本質[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