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校長
周玉江:課程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
談到課程,首先要厘清課程的概念,也就是課程是什么。我認為,課程是學校育人的主渠道,起著傳遞人類智慧、滿足未來社會需求的作用。課程的價值又是什么?課程是學生成長的一種方式;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抓手;是學生自我成長的途徑;是學生獲得當下幸福以及未來幸福的保障;是成就教師的主要條件。
關于課程,我有如下幾個觀點:第一,課程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動力”,好課程成就好孩子、好學校、好質量;第二,課程建設要圍繞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及育人目標展開,學校要做好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第三,課程建設必須因地制宜,讓課程適合學生,讓教育適合學生,“把學生放在正中央”;第四,要圍繞立德樹人、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素養來進行課程設計。
江蘇省無錫市旺莊實驗小學校長
顧萬春:為了幸福,做最優的教育
幸福是什么?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是生活中愉悅的滿足感,是對人生的一種積極體驗,是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和憧憬。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在我看來,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幸福,學會如何獲得幸福,增強發現幸福、感受幸福、創造幸福的本領。
為了幸福的教育,是高品質的美好教育。幸福在成長的課堂上,幸福在快樂的活動中,幸福在分享的團隊里。我們要重構教育生活方式,重塑學校核心價值,重建學校人文精神,讓學校成為求真的學園、向善的樂園、唯美的家園。
幸福教育作為對學生生命的關懷,適應了兒童的本性,符合教育的本質。教育者需要擁有慈悲的教育情懷和豪邁的實踐勇氣,讓學校成為師生幸福成長的溫馨港灣,最終實現教育為幸福奠基的美好愿景。
四川省廣安中學校長
田秀敏:以德鑄魂? ?以善育人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立德樹人,這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廣安中學作為鄧小平同志的母校,堅持“以德鑄魂,以善育人”的德育理念,努力培養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從1931年至今,學校都為品行合格的畢業生發放《善行證》。學校各班都創建了微善社,廣泛開展微善行動:開設校本課堂學善,編寫校本教材《善行教育讀本》《微善行動安全選編》;利用道德講堂勸善;開展志愿服務行善;推行善行義舉揚善;加強課題立項研善,提升善行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案例《微行動? 大主題》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