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朝克
摘 要:隨著新課標進程的持續深入推進,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科素質的培養。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肩負著發展學生數學意識、計算能力以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責任。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數學素質的發展,并根據學生升入高年級的現實特點,通過強化學生解答應用題來復習數學知識和發展學生自身數學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發展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關鍵詞:應用題;應用題解答;能力
隨著小學生年級的增長,數學教師要繼續提升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有必要通過強化學生應用題的練習,提升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精心備課,準確把握數學教學內容,并在學生的應用題解答程中,引導學生總結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強調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并在應用題的講解過程中,幫助學生反思,進行自我評價,調整解題策略,整體上提升小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水平。
一、精心備課,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精確教學。小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的提升,更需要教師從備課過程開始,就知識點進行整理、區分、歸納等,讓學生明了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對指定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數學章節知識點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和表達順序,做到對數學知識點的準確把握基礎上的高效教學。為學生的應用題解答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另外,精準把握教學內容也是教師通過利用數學眼光觀察、分析數學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系,提升自身的數學意識,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區分和理解,以及數學思想的建設,這對應用題的解答奠定了良好的數學思想和數學理論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簡易方程”內容時,教師經過研習教材整理出教學目標為:能利用天平的基本性質通過簡單的加法運算進行簡單方程式的解答。了解方程的基本性質,了解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教師為學生準備了簡單的例子100+x = 250等進行課堂上方程基本性質的講解,為學生總結了解答方程的過程稱為解方程,解答出來的方程中未知數的值稱為方程的解。在針對“判斷某個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知識點備課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將未知數的值放入方程中進行驗證的方法。通過針對“簡易方程”內容的精心備課,教師為學生學習簡易方程的知識點進行了精細的細節剖析,準確把握了教材內容中的每一個知識點,為學生在解答應用題中用到方程理論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總結方法,強調知識內在聯系
為提升小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水平,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應用題解答的過程中注意總結解答思路,題目是活的,理論是死的.另外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思路進行分析整理,并在和學生一起進行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找出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把每個單元的教學巧容置于一個適合教學的情境中,通過得課堂更有活力,引導學生在情境問題的分析解答過程中總結方法,找到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例如,教師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內容時,在進行針對多邊形面積的應用題解答訓練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將多邊形進行分割簡化,這也是利用了在簡易方程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需要的條件分析原理,教師結合上一章節內容“簡易方程”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將復雜的問題簡化成可以解決的若干小問題的思想,將不規則的多邊形分割成可以計算出面積的簡易三角形或矩形。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已知條件求解出分解出的三角形或矩形的邊長,然后進行每個簡易形狀的面積計算,最后求得不規則圖形的整體面積。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簡易方程”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應用到“不規則圖形”應用題的解答中,強調了知識的內在聯系,為學生總結了解答應用題的具體思路和方法。
三、反思評價,幫助調整解題策略
在小學生解答應用題后,反思解題過程通常會幫助學生找到新的解題思路,這種解題后反思的行為為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這種反思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小學生在解決問題后,缺少對應用題解答結果與解答過程的檢查,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解答應用題后及時進行反思的習慣,對自己的解答方法和解答思路做出正確的評價,好能隨時監控并調整自己的解題策略。教師應具體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后,能對整個解題過程、結果和解決策略的合理性進行回顧,尋找是否還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以及與其他題目存在的聯系。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在認清應用題解答能力提升對學生數學素養提升有幫助的基礎上,針對應用題解答用到的知識點的教學全過程以及應用題解答思路、解題策略的總結上進行全方位的教學,通過精心備課,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注重總結方法,強調知識內在聯系;引導學生解題后反思評價,幫助調整解題策略,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春丹.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21(03):173.
[2]溫永清.小學分數應用題教學分析[J].江西教育,2018(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