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萍
摘 要:幼兒園韻律活動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組織的一種集體教學活動,是通過人體有感情、有節奏的動作,表現音樂內容,包括律動及律動組合舞蹈、音樂游戲、歌表演。本文分析了幼兒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導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講述;示范;探索;創編
韻律活動雖較難組織,但可以調節幼兒的情緒,發展的動作協調性,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同時也滿足了幼兒對身體動作、音樂探究思維創造及交流合作的需要,我們應注重韻律活動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那么,如何充分地挖掘韻律活動的先決優勢,激發幼兒潛在的興趣和熱情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幼兒韻律活動中利用這些先導而創設的幾種情境導入方式。
一、敘事引領、趣味講述,拉開幼兒韻律之窗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顒娱_始,教師用精彩的導語創設情境,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前律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將全班幼兒的聯想、現象,引向同一個具體目標,如:大象走、小鴨戲水等。有時又可以引向同一個主題,如:動物世界、游樂的情景等。為幼兒創設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情景過程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基礎。故事導入就是其中的一種,把音樂作品的背景材料編成富有情景的故事,一方面幫助幼兒更加全面地了解音樂作品同時通過“身臨其境”,引導幼兒融人音樂作品中。
在蝴蝶找花這個韻律活動的開始部分,根據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創編了一段簡單的故事情節:今天的天氣真好呀!太陽公公的光芒叫醒了美麗的蝴蝶姑娘。蝴蝶姑娘穿著漂亮的花衣裳去找和它一樣美麗的花。飛啊飛啊……飛過草地,飛啊飛啊……飛過小河,終于在小河邊找到了許許多多美麗的花。幼兒似乎被這美妙的情節感染了,在后來的活動中,都變成了一只只美麗的花蝴蝶,翩翩起舞,去尋找美麗的花兒。
教師還可以根據音樂的特性創編其它的語言形式來導入,如兒歌順口溜等,只要符合音樂特性及幼兒特點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最基本的情感傳遞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獨特魅力向幼兒描繪出特定的場景,同時加上表情、肢體動作的輔助表演,讓幼兒的身心都融人這樣的情緒中,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二、動作示范、觀察啟示,推開幼兒韻律之窗
動作是韻律活動的“血肉”或“色彩”。動作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幼兒積累越來越豐富的動作表達語匯,而且有助于兒童發展“模仿”、“遷移”、“探索”、“創編”等各種基本學習能力。利用動作導入,就是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本身的特點,讓幼兒充分地聽,充分地看,充分地跳,在充分感受體驗中,理解作品的內容,并將自己融人作品所表現的主題中。動作導入比較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同時也能滿足幼兒好動、好模仿的需求。
1、觀察動作,尋找特性。
從觀察開始的學習,不是僅限于直接得到的實物、圖片觀察,而是從更為廣闊的思路出發。在活動《草原小牧民》開始,幼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觀看教師的肢體動作表演,尋找蒙古族舞蹈動作的特點,同時充分發散自己的想象空間,借助音樂與動作的結合,想象這個動作好像在做什么,那個動作在跟大家說些什么。從觀察教師的動作開始,感受到蒙古族的動作是很“挺”的,在一系列的猜想過程中,理解動作的含義。
2、模仿動作,奠定基礎。
傳統的動作模仿學習中,幼兒模仿的對象是教師。其實,隨著更多的新理念越來越多的滲透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感受到幼兒除了模仿教師以外,還可以模仿由同伴、或社會生活中的其他人進行的動作活動。在《摘葡萄》的活動中,也是以動作為導入,但模仿的對象不是教師,而是隨著音樂跟著視頻中的演員模仿摘葡萄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手腕轉動摘葡萄的動作,同時還明白了在摘的時候眼睛要看好自己的目標,要不就會摘不到或是會將葡萄放到籃子外面。
3、探索動作,領悟要領。
探索即指尋找和嘗試各種未知的可能性。動作探索是在教師借助“開放式的提問教學引導的”。教師在提問后的任務是鼓勵幼兒嘗試,反饋幼兒的嘗試,組織幼兒交流和幫助幼兒分析整理探索的規律。《快樂的機器人》這個韻律活動開始時,就是和幼兒起探索機器人的走路姿態,“機器人是怎樣走路的?我們來學一學吧!”幼兒隨著音樂根據自己的經驗及理解來學機器人走路,此時幼兒并沒有意識到機器人的四肢身體動作都是很硬的,而且只有關節能動。“機器人活動起來靈活嗎?是怎樣動的?”經過這些問題的提示,幼兒意識到機器人活動的特殊性,在探索嘗試中掌握了機器人走路的要領。
4、創編動作,追尋創新。
動作創編與動作探索略有不同。探索活動會給幼兒以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而創編活動則強調幼兒也在其中學習創編的知識技能探索創作所追求的審美標準,掌握更多動作表達。所以,這種活動是以動作探索開始,但以后教師會有更多參與和引導。
教學活動的程序合理與否是教育目標能否有效實現的重要保障因素,也是幼兒能否在學習中較長時間的保持身心愉快的重要保障。興趣是很重要的,韻律活動的開始部分一定要根據音樂特性幼兒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導入,讓幼兒在感受中體驗,在體驗中提升,最終實現幼兒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敏.試論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上海托幼》.
[2]劉桂萍.淺談音樂活動的導言設計,《早期教育》.